社會因素剖宮產護理措施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0:08:00
導語:社會因素剖宮產護理措施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剖宮
剖宮產作為分娩方式可供孕婦選擇已成為事實,且逐年上升。本院從九十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現在的55%~60%,其中社會因素已成為剖宮產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現對本院因社會因素剖宮產369例作回顧性分析,并從護理方面提出一些對策。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7年1至6月,本院分娩總數1445例,其中剖宮產821例(剖宮產率達56.8%),屬于社會因素剖宮產369例(占44.9%),其中初產婦326例,經產婦43例,年齡21~43歲。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依據剖宮產指征標準[1],并根據術前討論時記錄的孕婦及家屬要求剖宮產原因作為社會因素剖宮產的依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1.2剖宮產原因分析
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原因有以下7類:(1)認為剖宮產安全、方便、無痛苦96例,占26.0%;(2)對自然分娩感到恐懼79例,占21.4%;(3)不能忍受疼痛63例,占17.1%;(4)認為剖宮產對小孩有利54例,占14.6%;(5)認為自然分娩后致盆底肌肉松弛,害怕影響以后性生活質量29例,占7.9%;(6)有迷信思想要求擇時生產26例,占7.0%;(7)醫務人員因素22例,占6.0%。
2護理對策
剖宮產的根本目的是解決難產和某些高危妊娠,挽救圍生兒和孕產婦的生命。多數文獻資料顯示,剖宮產率控制在20%~25%,高危圍生兒病死率、新生兒窒息率能降低到相對的最低水平;剖宮產率如再升高,高危圍生兒病死率和新生兒窒息率無明顯下降趨勢,徒增產婦的手術近、遠期風險[2]。因此,如何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率,已成為當前關注的問題。
隨著剖宮產手術方法的改進、麻醉技術的進步、抗生素的發展,以及術后鎮痛技術的應用,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大有提高,產婦術后痛苦減少。與此同時,由于大多數初產婦對分娩知識的缺乏,對自然分娩感到恐懼,擔心胎兒的安全、擔心試產失敗,懼怕產痛,擔心陰道分娩后陰道松弛影響性生活質量,導致對陰道分娩缺乏信心,故選擇“方便安全”的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者也越來越多。另外,錯誤地認為剖宮產是安全、完美的分娩方式,剖宮產兒聰明、產婦痛苦少且能保持體形,甚至因封建迷信思想而提出擇“吉日吉時”分娩的要求;不良的醫療環境和緊張的醫患關系,也使產科醫生不愿承擔風險而有選擇剖宮產的心理趨向。以上因素導致社會因素剖宮產成為剖宮產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針對不同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具體措施。現就護理方面總體上提出如下幾點。第一,加強產前宣教。舉辦孕婦學校,講解分娩有關知識,包括自然分娩的過程、分娩時如何減輕產痛、如何配合,大力宣傳自然分娩的好處。解說剖宮產的利弊,剖宮產是解決難產的方式,畢竟是一種手術,對母體是一種侵入性創傷,對胎兒來說,由于缺少了產道的擠壓,新生兒患呼吸窘迫、濕肺、感覺統合失調均較陰道產兒多。并讓家屬共同參與,讓其充分認識到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努力創造陰道分娩的和諧環境。另外,產前讓孕婦熟悉分娩環境,熟悉醫務人員,盡量減少由此引起的恐懼感。第二,開展特需服務,加強產時護理。開展導樂分娩,實行一對一服務。產房護理人員要注意態度溫和,言語規范,多予寬慰性、鼓勵性語言,要有更多的愛心與耐心,給予產婦盡可能多的心理支持,以減輕或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并要注意及時與家屬溝通,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積極開展無痛分娩,減少因無法忍受產痛導致的剖宮產。加強產時監護,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糾正,保障母嬰安全。第三,加強醫務人員自身素質提高。加強工作責任心和業務學習,正確掌握剖宮產指征,努力提高處理難產的水平,加強對剖宮產近期和遠期并發癥的認識,對無剖宮產指征的,多從孕產婦角度出發,做好耐心的解釋和溝通工作,給予充分的試產。有報道,無指征的剖宮產中有1/3可以自然分娩,如果經產科醫生及孕婦共同努力使之自然分娩,剖宮產率可大為降低[3]。第四,正確的輿論引導。為醫務人員創造安全的醫療環境,完善醫療糾紛處理制度,改善醫患關系,給予醫務人員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減輕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有助于醫務人員以科學態度來選擇分娩方式,而不是怕負責任而任意選擇剖宮產。反對迷信思想,進行科學知識宣傳,消除少數人的不正確觀念。降低剖宮產率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同時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主編.中華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3.
2王曉東,王世良.關于剖宮產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10):633~635.
3郭麗岳,白炳清,龍鯨.孕產婦心理狀況與分娩方式的關系.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5):
- 上一篇:質量和安全年工作情況總結
- 下一篇:小學高級教師的業務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