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低溫治療出血性腦卒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05:12:00

導語:亞低溫治療出血性腦卒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亞低溫治療出血性腦卒中研究論文

【關鍵詞】亞低溫;出血性腦卒中;護理體會

[關鍵詞]亞低溫;出血性腦卒中;護理體會

腦卒中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其病死率、致殘率極高,據估計我國年發病率為150萬,總存活者達600萬,75%殘廢,其中40%重殘,腦卒中一旦發生,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少人需終身護理,故有效防治腦卒中,是當前醫學研究與臨床的迫切而艱巨的任務,然而,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的40%~50%,是我國腦卒中死亡率最高的臨床類型,根據整體化觀念,采取個體化治療原則,對卒中的危險因素及時給予預防性干預措施的同時給予亞低溫治療不失為一種值得關注和推廣的方法,現將我院用HCT200G亞低溫治療儀對16例出血性腦卒中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選擇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1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齡41歲~80歲,平均年齡65.4歲,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腦出血11例(小腦出血2例、殼核出血6例、腦干出血2例、丘腦出血1例)。

1.2臨床表現意識障礙10例(嗜睡2例、淺昏迷5例、中度昏迷2例、重度昏迷1例),腦膜刺激征5例,發燒12例,偏癱9例,交叉癱2例,眩暈2例,頭痛嘔吐13例,心律失常4例,STT改變3例,視野缺損2例,巴氏征陽性8例,肺部感染7例,失語6例。

1.3亞低溫治療方法采用HCT200G亞低溫治療儀,機溫設置在9℃~5℃,帽子擺放病床時,帽口應略低于帽頂部,以便排水,空氣濕度大時,易形成冷凝水,應注意及時更換枕頭布套。一般治療5d~10d,在治療過程中,應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將體溫控制于(35℃~36℃)±(0.3℃~0.5℃)為宜。

1.4護理

1.4.1臨床監測

1.4.1.1意識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嚴密觀察意識情況,做言語、疼痛的刺激,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檢查來判斷意識障礙程度,區分是否嗜睡、昏睡、淺昏迷、深昏迷,按照GCS評分標準,全面正確評估患者情況,該組患者GCS5分~7分3例,8分~11分7例,其中2例患者入院后第2天GCS評分下降2分,提示病情加重,復查CT,1例腦出血出血量加大,第2例蛛網膜下腔再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

1.4.1.2瞳孔觀察患者雙側瞳孔大小、形態、位置,有無不對稱,對光反射是否存在,本組2例患者入院后第2天,雙側瞳孔不等大,昏迷加深,及時通知醫生,復查CT血腫增大,遵醫囑加大脫水劑用量后患者病情逐漸恢復。

1.4.1.3肢體活動了解肢體癱瘓范圍及程度,觀察有無抽搐及不自主運動,共濟失調等,并根據患者癱瘓程度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注重肢體功能位的擺放,有抽搐者采用牙墊、開口器防止舌咬傷,抽搐不自主活動較多者,加約束帶防止墜床。

1.4.2生命體征監測每隔2h測量一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有報道低溫可引起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及各種心律失常,故應進行心電監護,及時處理[1]。一般將體溫控制于(35℃~36℃)±(0.3℃~0.5℃),連續觀察3d及時通知醫生停用亞低溫治療。

1.4.3采取正確臥位患者平臥是引起誤吸的最危險因素[2],在醫生指導下,針對每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特點,調整癱瘓肢體的正確姿勢,及早取得家屬配合,要求患者健側、患側交替側臥,仰臥時上下肢置于功能位并加防護墊,以防止肩、肘、腕綜合征及廢用性肌萎縮。病情許可應每2h更換一次患者頭部放置的位置,注意保持降溫帽內干燥,以防止患者皮膚凍傷。

1.4.4保持呼吸道通暢亞低溫治療期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可并發呼吸系統感染,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防止并發癥的關鍵。我們對昏迷患者采取翻、拍、吸的方法,即翻身側臥每2h一次,拍背使深部痰液松動,當患者咳嗽或在床邊聽到氣管處有呼嚕聲時及時吸痰。尤其是鼻飼患者鼻飼前抬高床頭30°,以避免鼻飼液返流誤吸,意識清醒者及早拔出鼻飼管。

1.4.5人性化護理的作用患者入院后盡量安排于ICU病房,室內保持安靜、整潔、光線柔和、空氣清新,保持室內相對濕度60%~70%,相對溫度20℃~22℃,定期消毒,減少探視,并注意動員家庭社會的力量,全方位參與護理,以提高患者康復后的生活質量。

2討論

一般而言,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普遍存在體溫升高。本組16例中有12例發熱占75%,4例在發病6h內出現發燒,體溫38℃以上,8例在24h以后發熱(6例為肺部感染),本組死亡3例,體溫均達40℃以上,其中2例腦出血發病第2天昏迷加深,GCS評分3分,復查頭顱CT出血灶加大,證實了腦卒中后發熱與殘疾率和病死率明顯增高有關,應采取措施。治療腦卒中后發熱以預防卒中進展[3]。然而根據我院臨床使用的藥物降溫方法如注射安痛定、柴胡、來比林、巴比妥類藥物,或口服撲熱息痛等,大多降溫效果不明顯,而亞低溫治療有較肯定的治療效果,有效率占87.5%。亞低溫對腦細胞保護機制復雜,主要包括:降低腦氧耗、參與能量代謝、減少腦細胞乳酸堆積、抑制有害物質釋放、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減少腦細胞蛋白破壞、促進細胞結構和功能修復等。綜上所述,HCT200G亞低溫治療儀對急性出血性卒中具有較肯定的治療效果,在護理上細致、得當,并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準確處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存活率,減輕致殘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安全并發癥少,且操作方法簡單,有一定的推廣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呂淑華.氣道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238.

[2]黃如訓,蘇鎮培.腦卒中[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57.

[3]HajatC,HajatS,SharmaP.Effectsofpoststroke[J].Pyrexia.onstrokeoutcome:a.motaanalysisofstudiesinpatients,stroke,2000,31:4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