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化療護理論文
時間:2022-01-08 10:01:00
導語:腫瘤化療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12例,男46例,女66例,平均年齡54.6歲,其中胃癌13例,食管癌24例,乳癌15例,肺癌30例,惡性淋巴瘤3例,結腸癌10例,直腸癌8例,骨肉瘤9。穿刺靜脈為貴要靜脈107例,肘正中靜脈5例。置入導管長度(43-52)cm,置管時間(35-185)天,平均置管時間78天。除2例病人自行拔管外,余均按治療計劃撤管。
1.2材料
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三向瓣膜式[3]PICC單腔導管、無菌手套2副、肝素帽1只、生理鹽水1瓶、3M無菌半透膜。
1.3置管前準備
應用此導管應先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向患者講解插管目的、方法、優點,術中配合,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注意事項,以消除緊張心理,并簽定知情同意書。環境準備:置管前紫外線消毒病室30分鐘,室內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走動,保持病安靜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惡性腫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3]。操作中應牢固樹立無菌觀念,術前嚴格洗手,最好刷手,術中防止皮膚和導管污染,使感染率降到最低。
1.4操作步驟
1.4.1穿刺部位選擇依次選擇肘窩部的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和頭靜脈,同時應嚴格選擇適應置管條件的血管,避免選擇損傷硬化過細的血管,避免選擇乳腺或腋部曾手術一側的手臂。
1.4.2操作方法患者仰臥或半臥位,穿刺側上肢外展90°,頭偏向穿刺側。測量插管長度,從預刺點沿靜脈走向至右胸鎖關節再向下至第二肋間隙[2]。操作者帶戴口罩及手套,將第一塊無菌巾墊在患者手臂下,嚴格消毒穿刺點,范圍10cm×10cm,扎止血帶,更換手套,鋪孔巾,用穿刺針進行穿刺,見回血后,再將針鞘向血管內送進約0.15cm,撤出穿刺針芯,將導管由鞘內送入中心靜脈至預定長度,固定導已置管患者的感受,解除顧慮及緊張情緒,同時向他們介紹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1.5護理
1.5.1穿刺后做好有關記錄包括導管型號,穿刺靜脈名稱,置管名稱長度,胸片結果、穿刺日期及操作者,置管完畢。
1.5.2正確封管封管有其特殊性,要求脈沖式正壓封管,注射器操作時避免壓力過大,不宜用10cm以下的注射器進正確的封管,因為注射器的管腔容積越小,施在導管壁上的壓力就越大。輸液后不需要用肝素封管,只用20cm無菌生理鹽水脈壓正壓封管。
1.5.3嚴格無菌操作更換貼膜時應注意沿導管方向向上揭開敷貼,觀察有無滲血紅腫,換藥時遵守無菌技術,徹底消毒,特別是針眼處用碘酒棉簽按壓數分鐘,傷口無滲血時根據情況每周換藥1次-2次,如傷口紅腫伴疼痛,則消毒后針眼處涂百多邦軟膏,增加換藥次數每天2次,本組有1例患者經1周換藥后癥狀消失。發現敷貼潮濕脫落疑污染時及時更換,每次換藥后護理記錄上應記錄導管留置體內長度。
1.5.4保持導管通暢延長導管使用時間在輸液過程中,先輸乳劑,后輸非乳劑,輸注化療藥物,血制品及氨基酸脂肪乳后需用無菌生理鹽水100ml沖管。患者變動體位,大便、惡心嘔吐時應隨時調整滴速,以防導管內凝血、折疊、脫落等,以便及時處理。
2并發癥的預防與治療
2.1靜脈炎是PICC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2.6%-9.7%,多發生穿刺后1~7d[4]。判斷標準:Ⅰ級:穿刺點疼痛,紅或(和)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主要為機械性刺激所致。原因可能為:①導管在血管內的機械性刺激;②選擇的導管型號不當(導管粗、血管細,導管不能在血管內漂浮),材料過硬;③穿刺技術不熟練反復探刺血管造成機械性刺激和損傷;④穿刺側肢體過度活動[5,6]。一旦發生,應立即處理,若處理后2-3天癥狀不緩解或加重,則應立即拔管。本組發生2例,對發生靜脈炎的患者采取下列方法:減少患肢活動,局部硫酸鎂濕敷,2例均緩解。
2.2血栓形成PICC置管的腫瘤患者靜脈血栓的形成主要與患者的疾病類型、性別相關,與導管的類型、插入的血管、患者年齡無明顯相關[7]。本組患者未出現血栓并發癥。
2.3穿刺點滲血在腫瘤化療患者出現,首先應排除是否有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礙。另外,多見于局部壓迫止血不足,或患者運動過頻、動作過大。對此,常規置管前了解患者血常規、凝血機制檢查結果。同時置管后做好宣教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發生。當發現有滲血,勤換敷貼,勤加置管管理操作規范,加強無菌觀念及技術。
2.4導管堵塞除外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是沖管、封管方法不正確,沒有定期沖管造成導管扭曲、打折。預防措施:保持PICC導管的順暢,避免扭曲、打折;輸注粘稠度較高的液體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鹽水把導管完全沖干凈才能封管;輸液完畢時應及時封管,封管用10ml肝素鈉稀釋液行脈沖式推注沖管,患者未輸液時要正壓封管,定期沖管。
2.5導管脫出本組1例患者為食管癌腦轉移病人,意識不清,顱高壓癥狀發作時強行拉出。另1例患者在睡覺時自行拔除導管。對此,我科加強護士責任心培養,置管前應反復交待、教育,并對患者家屬行健康教育。囑患者穿寬松及大袖的衣服,用襪套或護膝保護肘部。護士在固定導管時,也不宜留有過多的導管在敷貼外。
3結果
本組112例患者施行PICC,置管成功率100%,發生靜脈炎2例,感染3例,治療后痊愈。2例患者自行拔除PICC管,1例重新置管,并完成化療。1例未再置管。
4討論
PICC的優點
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護士按照嚴格的無菌操作下可以獨立完成,故成功率高,無須局麻、縫針、創傷小,患者可帶管活動,同時也避免了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董淑華,王建榮.靜脈輸液相關新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19.
[2]趙潔.白血病患者應用改良的PICC的護理96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11.
[3]東文霞,喬愛珍,李新華,等.PICC插管與鎖骨下靜脈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31.
[4]沈建英,呼濱.經外周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臨床應用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852786.
[5]王曉婭,徐氚,倪柳琴,等.PICC術外測量方法的改進[J].護理研究,2004,4(9):154.
[6]袁玲,李蓉梅.PICC置管腫瘤患者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452948.
[7]陶立芳,袁玲,陳穎君,等.PICC后機械性靜脈炎的預防[J].護理研究,2005,29:2707.
【摘要】目的為腫瘤化療患者建立良好的靜脈通道,保證藥物準確輸入,避免化療藥物產生的局部不良反應及患者的痛苦。方法對112例腫瘤化療患者采用PICC置管輸入化療藥物。結果PICC置管化療全過程順利進行,靜脈炎發生2例,感染3例,未有滲漏損傷的發生。結論大劑量化療施行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護血管,有效防止靜脈炎的發生,減少患者痛苦;正確選擇血管是穿刺成功的關鍵,嚴格無菌操作及脈沖式封管是預防感染和導管阻塞的保證。
【關鍵詞】腫瘤化療
- 上一篇:縣委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工作總結
- 下一篇:石油企業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