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護士面臨護理風險論文

時間:2022-02-28 05:34:00

導語:實習護士面臨護理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習護士面臨護理風險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成都衛校2008屆畢業的756名實習護生;年齡在18~22歲,實習時間近一年;學歷層次,中專護生287人,大專護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實習醫院包括三甲醫院5所,二甲醫院6所,二乙醫院8所,其它醫院7所。

1.2問卷設計

根據牟雪梅等[1-3]對護理風險的描述,通過咨詢專家、出院病人回訪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護理風險情況及常見原因;對護理風險認知及經歷護理風險的心理行為反應。

1.3調查方法

為實地調查,通過各醫院護理部將事先打印好的問卷發給各科護士長,由護士長負責問卷的發放和回收,說明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采用不記名的方式,最后收回問卷逐項統計。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問卷772份,其中有效問卷756份,有效率94.5%

2結果

2.1護理風險調查結果

2.2易導致護理風險原因調查結果

2.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調查結果

2.3.1對護理風險是否可避免的認知

在被調查實習護士中,57.0%的護生認為護理風險發生護理風險發生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

2.3.2對護理風險發生的機率的認知

在被調查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22.2%的認為較小,16.1%的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2%的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2.3.3對護理風險發生的后果的認知

在被調查實習護士中,65.2%的認為風險發生后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誘發醫療糾紛;21.6%的認為會遭到批評或指責影響實習和就業;7.4%認為醫院的病人會減少,丟失市場份額。4.8%沒有想過會有什么后果。

2.4護理風險發生后實習護士心理行為變化的調查結果

3討論

3.1護理風險普遍存在

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病人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實習護士由于參加臨床實踐時間短,操作技術水不夠熟練,缺乏護患溝通,備皮時損傷皮膚,導尿時造成尿道損傷,靜脈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對兒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從而產生糾紛[1]。從表1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調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經歷過護理風險,發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總數的35.2%,因此護理風險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認真關注。3.2護理風險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3.5護理風險對護生心理行為因素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在678名有過護理風險經歷實習護士中,表現出自責、無能、懊悔、害怕者占94.2%。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風險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不小心,操作技術不過關,只好自認倒霉,自責心理導致情緒消極。醫學行業是一項高科技、高難度的“高危作業”,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失敗率,任何臨床活動甚至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診療活動都帶有或多或少的風險,由于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動態性、直接性和具體性,在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機會最多,出錯的概率也高。幫助實習護士正確認識護理風險屬于職業風險,既有客觀決定因素,又有主觀可控制因素,幫助她們對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范護理行為,分析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和護理管理的薄弱環節,制定防范意外事件的《護理應急預案》,樹立正確的護理風險意識,充分發揮實習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預防和控制護理風險勇氣,為病人提供安全和優質護理服務。【摘要】目的對實習護士護理風險的調查分析,尋求防范措施,預防和控制護理風險的發生。方法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我校2008年畢業的756名實習護士進行護理風險調查。結果實習護士在生產實習過程中面臨的護理風險普遍存在;護理業務技術水平低,護患溝通不夠,未按規章制度執行,護理風險的意識差等是造成護理風險的常見的原因。結論增強護生的風險意識,加強實習護士護理風險管理,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實習護士護理風險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