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肺漿細胞肉芽腫誤診為結核

時間:2022-05-03 08:30:00

導語:深究肺漿細胞肉芽腫誤診為結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肺漿細胞肉芽腫誤診為結核

漿細胞肉芽腫是一種肺內較為少見,孤立的非腫瘤樣病變,由Bahadori等…首先概括總結并報道。由于本病臨床上較為少見,肺部癥狀與結核極其相似,因而臨床上較難鑒別診斷。現結合本院收治的1例誤診結核的病例,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45歲,因反復咯血3年入院。曾連續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半年,未見咯血后自行停藥,之后反復出現咯血,1次咯血量最多約100mL,呈出現高熱,體溫達40℃,經輸液治療好轉。患者因再次出現頻繁咯血,每次約20~30mL來我院,門診以“右肺結核伴右下肺空洞形成”收入院。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右側支氣管腔內見較多陳舊性血性分泌物,分泌物來自右下葉背段一亞段,其內未見腫物生長,亦未見腔外壓迫征象;刷檢、灌洗右下葉背段均未見癌細胞及抗酸桿菌,灌洗液PCR—TB陰性。胸部平掃:考慮右肺結核,可見鈣化、空}同及支氣管鏡擴張形成。增強CT考慮右肺中下葉結核伴下葉空洞形成可能性較大,右側胸腔少量積液。血常規:WBC7.1×10/L,中性粒細胞分類61.8%,PLT310×10/L,RBC3.65×10“/L,HGB76L。痰液細菌培養:查出正常菌群。血沉:80mm/h。

2方法與結果

入院后用頭孢派酮舒巴坦鈉抗炎,異煙肼、利福霉素鈉抗癆治療1周。患者入院咯血2次,抗癆藥物無明顯療效,病變局限于右肺下葉,決定行手術切除病灶。于7d后行右下肺葉切除術。術中所見:胸腔積液約150mL,呈淡黃色,胸腔內廣泛粘連且致密,內側與心包粘連;右肺中、上葉色澤淡紅,右肺下葉呈一包塊,約14cm×13cm×10cm,質韌、色澤深紅、充血、水腫,與中葉粘連致密,縱膈胸膜、肺門處見多個腫大淋巴結,呈碳黑色,質中。切除右肺下葉,剖開見包塊內流出污穢樣壞死組織,空腔約8cm×8cm×6cm,并可見鈣化結節。術后病理診斷:(右肺下葉)肺漿細胞性肉芽腫。患者術后預后良好。

3討論

由于肺漿細胞性肉芽腫的組織來源不清,病理組織學成分多而復雜,故有多個名稱,如炎性假瘤、黃色瘤等。患者的癥狀與病變的位置密切相關,如位于大的支氣管附近,可刺激支氣管引起咳嗽、咳痰、痰中帶血,少數患者咯血,位于肺表面,可引起胸膜炎和胸膜粘連而出現胸痛。本例患者反復咯血3年,有發熱、氣短、體重下降等表現,無其他特殊臨床表現,因而術前診斷困難,尤其與肺癌、結核難以鑒別。有統計報告該病的術前誤診率可高達57%。胸部x線檢查半數以上表現為邊緣光滑、銳利、界限清楚、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型結節影。病灶缺血、壞死,CT掃描可見空洞,少數有鈣化。經皮肺穿刺活組織檢查及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可作為術前診斷的方法,但受醫院條件或活檢組織的限制,確診比較困難,且易出現假陽性,最終需剖胸探查。外科手術也可為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術中可行冰凍病理檢查,有利于明確診斷,也可指導手術術式的選擇。治療一般采取楔形或局部切除,以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本例由于腫物過大,鄰近肺門,與心包粘連致密,故分離粘連后,行右下肺葉切除。漿細胞性肉芽腫一般生長緩慢,盡管被認為是一種良性、非腫瘤樣病變,但有文獻報道出現肺外侵潤,可侵犯至胸壁、縱膈、膈肌,甚至心包,故術后應加強隨訪J。綜合本例臨床經驗如下:①患者病程長達3年,長期應用抗結核治療效果不顯著,各類檢查、檢驗均為找到結核證據,應考慮其他疾病之可能;②本病術前診斷困難,有條件時可行肺活組織穿刺,以便確診;③由于漿細胞性肉芽腫可發生惡變及術后復發,因此術后需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