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絞痛病患監護

時間:2022-07-12 08:53:56

導語:冠心病心絞痛病患監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冠心病心絞痛病患監護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致心急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臟病。心絞痛患者可出現多種情緒和精神障礙,如焦慮、憤怒、抑郁、驚恐等,這些負性情緒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患者心絞痛的程度。因此,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應做好臨床護理,尤其是心理護理,培養患者良好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1]。本文對我院4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為主的綜合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8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43~88歲,平均為(60.8±13.5)歲。其中,男53例,女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

1.2研究分組

將84例心絞痛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平均年齡為(58.6±11.2)歲,男29例,女13例;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3.5±14.2)歲,男24例,女18例。兩組年齡比較,t=1.756,P=0.083>0.05;兩組性別比較,χ2=1.278,P=0.258>0.05。兩組基本情況有可比性。

1.3護理措施

兩組患者均常規應用心絞痛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在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生活作息,合理營養飲食、戒煙酒,嚴密觀察病情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個性化健康教育及生活護理等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2]:心絞痛患者常伴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且不良情緒能夠加重心絞痛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心理護理計劃,對患者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解除其心理壓力。同時,做好家屬及親友的思想工作,囑其鼓勵更多親友來探視和陪護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勇氣。(2)個性化健康教育:針對患者的自身特點及疾病病情,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個性化健康教育指導,如講解疾病的特點、危險因素、預防和緊急自救措施等。(3)生活護理:加強對患者飲食的指導和護理,指導其低脂、低鹽、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切勿使用過冷過熱的食物,饑飽適宜,進食應緩慢;治療期間切勿飲用濃茶、吸煙和飲酒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放置便秘。

1.4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是否相同。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種,其中顯效:心絞痛癥狀完全緩解,心電圖T波倒置和ST-T改變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癥狀明顯減弱,發作次數減少一半以上,心電圖T波倒置和ST-T改變有明顯改善;無效:心絞痛癥狀沒有好轉,心電圖T波倒置和ST-T改變幾乎沒有改善。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分類資料采用率進行描述,用檢驗進行比較。檢驗水準為0.05。

2結果

觀察組顯效33例(78.6%),有效7例(16.7%),無效2例(4.8%);對照組顯效21例(50.0%),有效13例(31.0%),無效8例(19.0%)。兩組療效比較,χ2=8.07,P=0.018<0.05。表明觀察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

3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主要由于患者疾病原因導致精神過度緊張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社會壓力等,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病情和心絞痛的發作。本研究對4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心理護理為主的綜合護理措施,與采用基礎護理的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可見,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個性化健康教育及生活護理等綜合護理能夠顯著提高心絞痛的治療效果。尤黎明等[4]研究也證實,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經過積極的護理干預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

總之,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個性化健康教育及生活護理等綜合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