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病患心理狀態監護干預影響
時間:2022-07-13 01:46:15
導語:白血病病患心理狀態監護干預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其發病率約占惡性腫瘤總發病率的5%[1]。由于此病較難治療,患者需為治療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而治療中化療藥物對患者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等等因素,使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影響其治療及恢復。因此,對此類患者采取系列干預措施,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對我院85例白血病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選擇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5例,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齡14歲~69歲,平均41.0歲±0.5歲,其中14歲~18歲21例,19歲~50歲52例,51歲~69歲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初中以上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診斷標準,患者均意識清楚,既往無精神障礙史。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時即進行資料收集,重點觀察病人的情緒反應,填寫SCL-90測評表,將評估內容進行記錄、分析。結果顯示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心理障礙:恐懼、焦慮、抑郁;(2)心理畸變:悲觀、絕望、自殺傾向;(3)精神衰弱:失眠、多夢;(4)拒絕治療。測評后根據患者表現出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護理干預措施。
2心理問題相關因素的分析
2.1疾病本身所致心理問題白血病治療時間長、恢復慢、易反復,患者缺乏相關疾病知識,擔心疾病預后。面對疾病的威脅會引起不同程度心理反應,不聽話,否認,恐懼,從而使他們喪失生活希望,拒絕治療,甚至采取自殺行為。
2.2疾病治療對患者的心理影響高強度化療方案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帶來很大副作用,如化療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脫發、骨髓抑制;激素的副作用;腰穿和骨穿給患者帶來痛苦;患者無法忍受,使患者感到恐懼、絕望、自卑。
2.3環境改變對患者的影響住院治療使患者面臨首要的問題,是離開家庭和親人,面對陌生的醫護人員和環境,患者可能出現孤獨,失眠。
2.4家屬對患者的影響家屬是患者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疾病在治療中的轉歸和巨額醫療費用,使患者家屬心理受到很大影響,表現出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而家屬的態度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
2.5患者本身的心理耐受能力因患者文化程度、年齡、性別、個人性格、社會地位的不同,同樣的疾病與治療手段,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
3護理干預措施
3.1創造輕松溫馨的住院環境為減輕患者緊張恐懼心理,首先為患者創造輕松、樂觀、積極向上的住院環境,營造醫患和諧的工作氛圍。給患者提供便民措施,讓病房充滿笑聲,住院環境以綠色為主色配置,讓患者感到生命的活力,不再感覺壓抑,患者住院期間感到舒適溫馨。
3.2全程系統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耐心介紹病區環境、住院規則、治療等各方面的信息,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詳細說明治療的必要性及可能發生的反應,使患者心理上有所準備。化療時從生活、飲食、精神等方面予周到的照顧,加強情感支持。告知患者做好個人衛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劇烈的活動、按時服藥等,學會自我防護。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并定期電話回訪,了解患者院外需求。
3.3保持良好的心態化療是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白血病病人對化療的態度是影響生存質量最大的因素[2],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因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更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常產生無助感和絕望,因此,對白血病患者在進行化療時,對其進行心理干預,關注其心理變化,鼓勵患者敘述自身感受,將抑郁、焦慮的情緒宣泄出來[3]。正確引導患者認識自我,學會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困境。
3.4個體化護理焦慮、抑郁情緒與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關系密切,抑郁的發生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耐受性增強,女性患者焦慮癥狀較男性嚴重,文化程度越高,越擔心病情變化、治療對家庭的影響,從而產生困惑與焦慮;文化程度越低,對疾病質量、預后認識不足,也產生焦慮。針對不同年齡、文化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不同的護理計劃。尤以在家中擔當經濟支柱的病人,總擔心自己長期患病或一旦離開人世將給家庭帶來滅頂之災,對此類患者應有更多的關心,使其處于最佳心理狀態,配合治療。
3.5建立支持系統高水平的社會支持對癌癥患者的心理及遵醫行為是有益的,家屬的態度和行為會直接影響病人治療時的情緒反應。加強與家屬之間的溝通,了解家屬的想法,爭取家屬支持和配合,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醫療費用是影響患者及家屬能否堅持接受治療的重要因素,宣傳醫改報銷補助政策,幫助發掘和依靠有關的社會支持系統,對其進行捐款、資助,使患者感受到社會的支持,也使患者重樹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4結果
通過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我們在患者化療后采取詢問方式,填寫SCL-90測評表,發現恐懼、焦慮、絕望、抑郁等負性心理明顯減少,患者表現積極、樂觀,能正視所患疾病,并主動與病房患者互相交流經驗,積極配合治療。
5討論
筆者針對患者不同心理反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增強了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質量。心理干預能使病人更多地應用積極的行為和認知應對方式,減少負性情緒反應,主動地配合治療以及改善飲食習慣和生活規律等[4]。有文獻報道,心理因素直接影響疾病的發生和轉歸[5]。許多臨床實驗研究證明,心理治療性干預能夠有效提高癌癥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質量。有目的的護理干預已經成為白血病整體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上一篇:區域物流發展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全膝關節置換術監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