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13 09:03:39
導語:微課在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探討微課在高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隨機選取南京衛生學校2012級護理專業的兩個班護生,其中1個班為觀察組,采用傳統教學為主、微課輔助的授課方法,另1個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結束后對兩組護生進行理論考試,并對觀察組護生進行調查,了解護生對微課教學效果的評價。研究表明,將微課作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手段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
外科護理學作為一門護理學的主干課程,是以外科疾病病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研究其相關護理理論與護理技術的專業學科[1]。外科護士除了要具備較強的護理操作能力外,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臨床自主思維能力[2]。而目前高職護生的學習基礎差、臨床思維能力不強,在學習過程中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護生在學習時常感到知識點多而且散,理解和記憶較困難。而目前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多為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一學科某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3]。我校外科護理學教研室組織教師對外科護理學重點章節課程進行微課制作,并將其作為輔助手段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2012級護理專業兩個班的護生,其中1個班為觀察組(43人),采用傳統教學為主、微課輔助的授課方法,另1個班為對照組(42人),采用傳統教學法。兩組的教材、課時、教學內容、授課教師、考試方法相同,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各門護理基礎課程考試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1.2.1微課制作組織外科教師根據微課的特點,對護生學情和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對外科護理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整合,將麻醉、顱腦損傷、膽道疾病、下肢靜脈曲張、骨折與脫位以及較復雜的實踐技能如腦室引流護理、T型管引流護理、椎管內麻醉等作為微課的內容,利用問題驅動法將其制作成微課視頻,時長大約在6~8分鐘左右。
1.2.2學習平臺微課制作完成后上傳至本校護理實訓中心視頻資源庫中,護生可在線觀看,也可下載至電腦或手機中學習,并結合相關內容完成網上自學作業。
1.2.3教學實施兩組護生均選取高職護理第2版《外科護理學》教材進行教學,由同一教師授課,以麻醉、顱腦損傷、膽道疾病、下肢靜脈曲張、骨折與脫位5個章節為本次教學實踐的內容,理論課時為12個學時,實踐課時為6個學時。觀察組采用傳統教學為主、微課輔助教學的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后對照組護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復習;觀察組護生則使用手機或電腦下載相關微視頻進行復習。
1.2.4效果評價5個章節內容學習完成后對兩組護生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評價方法包括閉卷理論考試及觀察組護生對微課教學的評價。(1)理論考試。兩組護生在學習完5個章節內容后同時進行閉卷考試,題型包括填空題(10%)、選擇題(50%)、簡答題(10%)、病例分析題(30%)。試卷裝訂后由外科護理學教師集體流水批閱。(2)問卷調查。教學結束后向觀察組護生發放“微課的教學效果評價調查表”,由護生填寫并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表43份,回收有效調查表43份,有效調查表回收率100%。
1.2.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91.2%的護生認為此次微課教學重點突出;84.2%的護生認為此次微課非常有效;70.2%的護生表示會針對有難度的內容反復觀看微課;82.5%的護生表示完全可以完成微課的自學任務;77.2%的護生對自學微課后再來完成單元的學習非常有信心;77.2%的護生表示非常適應微課的學習模式。護生對此次微課的平均評分為97分。
3思考
3.1傳統教學的缺陷
在以往的教學中,比較令教師頭疼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的問題,尤其對于臨床護理的教學更加突出。許多從事外科護理學教學的教師都有這樣一些感受:課堂上講理論時護生不容易理解,講解疾病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等時,由于許多護生沒有學好病理、生理、健康評估等基礎課程,往往需要花很大精力幫助護生回顧相關知識并講解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臨床中,要求護生進行預習,但外科護理學是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書本內容不像解剖學等基礎學科那么直觀,囑咐護生課前預習的時候,總是很難提起護生的興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惡性循環,教學效果越來越差。
3.2微課的優勢
此次制作的微課時長只有6~8分鐘,不會給學生增加負擔,再加上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觀看,提高了護生自學的興趣。針對教學內容,利用問題驅動法,幫助護生設計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利用制作好的微課視頻生動地展示操作內容,再配合微課中設計的習題,讓護生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護生自習的成果,找出護生在自習中沒能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提高了課堂效率。綜上所述,將微課應用于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具有主題突出、趣味性強、能夠提高護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利于將教學延伸至課外等優點[4],但在此次微課設計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沒有考慮護生的差異性、微課視頻不夠生動、師生互動環節設計不足等,這些需要在以后教學中結合教學團隊的力量逐漸完善,并進一步推廣到其他課程中去。
作者:張睫 單位:南京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靳英輝,邢慶,陸翠,等.我國外科護理教學理論及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5(3):230-233.
[3]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4]蔣慧玥,劉海燕,劉桂瑛,等.微課在臨床護理專業課程中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23):171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