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科發展歷程研究
時間:2022-08-15 09:26:02
導語:護理學科發展歷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理清我國護理學科發展歷程,劃分我國護理學科發展階段,總結學科各個發展階段的主要標志研究進展。方法根據查閱歷史資料、文獻資料,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專家訪談法回顧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歷程。結果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歷程分為產生萌芽期、建立形成期、蓬勃發展期和鞏固提高期四個階段。結論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護理學科的支持力度,護理同仁要關注護理學科前沿問題,形成重點專科研究方向和明確發展定位,提倡護理學科與各學科間協作,重視護理科研成果的轉化,不斷推動護理學科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護理學科;發展歷程;護理史;護理教育;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雜志
護理學科的發展是推動我國護理事業乃至醫學事業進步的內部動因,具有重要作用。護理是19世紀末從西方傳入中國,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我國護理學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到今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級學科定位、逐漸壯大的學科隊伍、日趨完善的學科體系、成效顯著的科研成果、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等,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的護理專門人才,為國家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護理學定位一級學科,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1]。
1我國護理學科發展歷史的研究現狀
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專門介紹我國的護理學科發展歷史的專著和論文極少,在一些介紹我國護理學發展史的專著和論文中對護理學科發展歷程作以有限的介紹[2-3]。與護理學科發展歷程相關的研究僅有2009年劉慧玲的碩士課題《中美護理學科建制化過程比較研究》及其相關論文[4]。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是關于護理二級學科發展歷程的研究,如2007年王玲發表的《老年護理學科的發展歷程與引發的思考》[5]、2015年朱秀等人發表的《中國近現代助產專業政策發展歷程研究》[6]、2018年鄒圣強等人發表的《災難護理學科教進展》[7]等,系整個護理學科發展歷程的分支或碎片化研究,未形成系統化的研究成果。其他關于護理學科的研究多集中在學科體系的構建和學科建設方面。截至目前,對我國護理學科發展歷程系統的、完善的研究尚未報道。
2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歷程
根據查閱歷史資料、文獻資料,經綜合分析,本文將護理學科的發展歷程按照時間順序,以發展為軸劃分為以下階段,并總結護理學科各個發展階段的主要標志和進展。2.1產生萌芽期(1888—1908年)。1888年,美國人在福州創辦第一所護士學校,這是我國近代護理教育的開端。此后各教會組織紛紛創辦護士學校,各自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獨立于中國行政管理系統之外。盡管護理教育主權掌握在外國人手里,但是卻推動了我國早期護理教育的發展,為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08年,我國金韻梅在天津創立第一所公辦護士學校——北洋女醫學堂,開創了真正的中國護理教育,縮短了與國際護理教育的距離。這一階段是我國護理教育從無到有的過程,護理教育的開始孕育著護理學科的萌芽。2.2建立起步期(1909—1982年)。中華護理學會的建立是護理學科確立的重要標志。1909年,中華護理學會的前身——“中國看護組織聯合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護理學科的確立。1914年,第一屆全國護士會員代表大會上提出將英文“Nurse”漢譯的“看護”改稱為“護士”沿用至今,歷史意義非凡[8]。1964年,正式改為中華護理學會,在學科建設、教育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954年,我國護理領域第一本學術期刊《護理雜志》創刊,1981年,改為《中華護理雜志》,作為國內影響力最大、權威性最高的護理學專業學術期刊,記載著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引領學科方向[9-10]。但由于解放初期教育部規定護士教育為中專教育,導致護理學科意識淡薄,學科建設未受到重視,科研基礎較為薄弱。“”期間,隨著護理教育停滯,護理學科的發展停滯不前。總體來說,護理學科的起步經歷了一段較為緩慢的階段。2.3蓬勃發展期(1983—2010年)。首先,護理教育體制日趨完善促進了護理學科的發展。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源于1920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護校[8],1983年,天津醫學院創立護理系,開始了真正的新中國本科護理教育。1992年,北京醫科大學護理系獲準正式招收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3年,第二軍醫大學護理系獲準獨立二級學科護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標志著護理學高等教育最高層次的開端。至此,我國護理教育逐漸形成了“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四個層次的完整教育體系[11]。其次,學科制度逐漸完善推動了護理學科的發展。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了《學科分類與代碼》,其中護理學為臨床醫學下二級學科,護理學下設基礎護理學、專科護理學、特殊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等三級學科[12]。這一階段我國護理學術領域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護理學科隊伍逐漸壯大,科研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都不斷增強,2006年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零的突破[13],護理期刊數量迅速增加,內容更加豐富,質量逐漸提高。1992年,中華護理學會了科學進步將評選辦法,2009年,科技部批準設立了中國護理學科最高獎——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促進了我國護理學科的蓬勃發展。此外,2008年,國家頒布我國第一部護理的行政法規——《護士條例》[14],在我國的護理立法進程中具有深遠的意義。2.4鞏固提高期(2011年—今)。2011年,教育部頒發了目前現行的學科專業目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護理學首次從臨床醫學下二級學科獨立出來,成為醫學門類下一級學科,代碼1011[1],這標志著護理學教育的整體階位達到了國家學科目錄的最高平臺上,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契機。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載體,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護理學科的資助取得了跨越式發展,資助數量和金額總體呈上升趨勢[13]。我國護理學者在SCI期刊如雨后春筍[15]。2017年中華護理學會率300名全國護士代表參加2017年國際護士大會,中華護理學會獲得第二屆國際護士會創新獎第二名,這是中華護理學會自成立以來首次獲得全球性重大獎項,進一步擴大了中華護理學會的國際影響力,為中華護理學會走向國際舞臺夯實了基礎[16]。
3小結和展望
我國護理學科在不斷探索中已經走過130余年,從產生萌芽到建立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曲折發展階段,護理教育體制的完善促進了護理學科的蓬勃發展,一級學科的確定讓護理學科繼續鞏固并逐步提高其發展。目前,我國護理學科已基本經形成了完整的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但在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學科,與醫學門類下其他一級學科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隨著全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醫藥衛生事業改革攻堅的新形勢下,護理學科對于實現“健康中國2030”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護理學科的支持力度,增加護理教育、科研資助經費。護理同仁要關注護理學科前沿問題,同時繼續加強對護理基礎理論和護理方法、技能、手段,以及護理相關政策、法規及標準的研究[17]。進一步拓展現有學科方向的深度和廣度,形成重點專科研究方向和明確發展定位,提倡護理學科與各學科間協作及循證護理[18]。進一步提升護理科研水平,重視護理科研成果的轉化[19],不斷推動護理學科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沈秀敏 韓冬梅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
- 上一篇:護理學基礎本科實訓教學分析
- 下一篇:護理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研究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