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切除的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2:11:00
導語:腎上腺切除的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鏡不同手術徑路腎上腺切除的護理要點。方法手術前后對25例腹腔鏡不同手術徑路腎上腺切除的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25例均獲成功,患者一般術后24~48h能下床活動,平均住院天數5.3天。無手術并發癥,術后隨訪1~12個月無異常。結論根據疾病的特點及腹腔鏡不同手術徑路,實施相應的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術前準備及術后不同的觀察護理重點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徑路護理
Thenursingstudyofpatientsunderwent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ainpointsofnursingin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MethodsNursingfor25patientswithadrenocorticaladrenomaaccepted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Results25patientsweresuccessfullyundergoneoperation.Usuallypatientswouldbeencouragedtoincreaseactivityin24~48hoursafteroperation.Themeanhospitalstaywas5.3days.Thecomplicationsoftheoperationwerenotoccurred.Thefollowing-upperiodlastedfrom1to12months.ConclusionThepre-operationandpost-operationnursingcareshouldensurethesafetyoftheoperationaccordingtocharacteristicsofthediseaseand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
【Keywords】laparoscopyadrenalectomyoperationalroutenursing
自1992年首次報道施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以來,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從事這一微創新方法。臨床上形成了兩大派系手術徑路,即經腹腔徑路、腹膜后腔徑路。本文將25例腎上腺腫瘤患者施行腹腔鏡不同手術徑路的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腎上腺腫瘤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25~68歲,平均39.5歲;25例均為單側病變,其中2例合并其他臟器病變。
1.2手術徑路根據腎上腺疾病的性質和腫瘤大小、位置,選擇適宜的手術入路。腹腔入路是最早采用的入路方式,也是普外科醫生應用最多的方法,其特點是操作空間大,解剖標志清楚,手術視野清晰,可較早地控制腫瘤血供,并能同時處理雙側病變,且適合較大的腺體腫瘤切除。本組7例單側病變及2例合并其他臟器病變者需施行腹腔鏡聯合手術[1];余下的單側病變,均行腹腔入路腎上腺切除術;腹膜后入路具有入路直接,術時不需牽拉許多器官,只需牽拉腎上極、膜尾和腎上腺本身,損傷小,易于處理腎背側病變,克服了因腹腔內既往有手術、外傷、感染等病史不能應用腹腔鏡的限制。本組資料中16例行腹膜后入路腎上腺切除。
1.3結果本組25例均獲得手術成功,無中轉開放手術。除1例術后第2天出現低血鉀并及時糾正外,其他24例均未發生腸漏、尿漏、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平均住院天數為5.3天。所有患者病理檢查報告與術前診斷相同。隨訪1~12個月,無一例復發。
2護理
2.1健康知識宣教將健康知識宣教貫穿于患者整個治療過程。重點做好入院介紹及詳細的入院評估,講解各項檢查的目的及檢查前后應注意的事項,術前準備的注意事項,擬采用的手術入路的特點,手術前后治療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及手術方式均有所了解,消除其恐懼,增強其對疾病康復的信心,使患者在疾病治療中由被動變主動,積極配合治療和手術。
2.2術前護理良好的術前準備是腎上腺手術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術前準備的好壞極大的影響著手術的恢復是否順利。
2.2.1心理護理此類疾病患者術前的心理狀態與其他疾病術前的心態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嗜鉻細胞瘤患者,因瘤體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患者的情緒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易致血壓波動[2],加上對疾病缺乏了解和對手術的恐懼、憂慮等易致嗜鉻細胞瘤患者術前出現高血壓危象,因此護理上多關心安慰和疏導患者,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整潔、舒適、安全的環境,盡量減少一切不良刺激。對情緒激動不能入睡者遵醫囑給予鎮靜藥物,以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和足夠的睡眠。
2.2.2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全身檢查包括血型、血尿常規、交叉配血試驗、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胸透、生理生化檢查、內分泌實驗室檢查,重要的是CT、MRI掃描明確病變的部位。
2.2.3對不同手術入路的術前護理要點
2.2.3.1皮膚準備腹腔入路手術應注意臍部及會陰部的清潔消毒,尤其是臍部,術前指導患者用肥皂水反復清洗臍部,然后再用蘸有0.5%碘伏棉球清除臍窩污垢并消毒數次;腹膜后入路則按傳統腎上腺手術范圍行皮膚準備。
2.2.3.2胃腸道準備腹腔入路手術對腹腔有一定的干擾,有致腸損傷、腸麻痹和腹膜炎的危險,胃腸道準備要求高,術前1日宜進食少渣流食,不宜灌腸,術前日晚口服清腸湯,并于術晨留置胃管;腹膜后入路手術胃腸道準備則按全麻手術常規要求術前12h禁食,6h禁水。
2.2.3.3術前用藥術前輸入足量的晶體、膠體或全血并注意補足鉀,以防止術中或術后低血壓,而且可預防術中因血容量不足而大量快速擴容可能造成的心力衰竭和肺水腫[3]。提高應激能力;術前補鎂以防治心律失常;術前及術中可應用足量鎮靜劑。腎上腺皮質腺瘤可使正常的腎上腺皮質發生萎縮,因而術前應給予肌注醋酸可的松;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術前應給予低鈉高鉀飲食1周,并給予氯化鉀及安體舒通;嗜鉻細胞瘤術前給予酚芐明、α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心得安,以控制血壓,一般用藥10~14天[4],在用藥知識的宣教中強調術前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的重要性,切不可隨意自主停藥或間斷用藥,術前晚也應照常服用,以免發生不合理用藥所致的高血壓危象。
2.3手術后護理
2.3.1術后觀察腹腔入路手術常需4~5個通道,分離暴露的臟器較多且有損傷其可能,故術后應用動態心電監護觀察生命體征及SpO2;密切觀察有無腹痛、腹肌緊張;觀察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引出的液體的性質、量、顏色,以便及時發現因腹腔臟器損傷導致的術后大出血或尿漏、腸漏等。本組9例術后生命體征平穩,術后6h拔胃管,24h拔腹腔引流管,未發生腸損傷等并發癥。
腹膜后入路手術因操作空間相對較小,視野欠清楚,高壓充入的CO2易形成高碳酸血癥和皮下氣腫,故術后重點觀察SpO2,尤應觀察腹膜后腔引流管,以防因體位影響致引流管受壓或脫落,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本組16例術后SpO2在92%~98%之間,于術后24~48h即拔出腹膜后腔引流管。
注意觀察血鉀變化,血鉀是反映手術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5]。本組1例術后第3天出現低鉀(血鉀為3.0mmol/L),經及時發現并遵醫囑給予補鉀,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2.3.2術后飲食腹腔入路手術于術后24h胃腸功能恢復后即可進半流質飲食,48h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本組9例均于24h進半流質飲食;腹膜后入路于術后6h進半流質飲食,24h進普通飲食。本組16例均于術后6h進半流質飲食。
2.3.3術后活動不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免因過早活動而致術后出血或引流管脫落。腹腔入路手術一般術后6h取半臥位;腹膜后入路手術一般術后6h取側臥位,以有利于引流,同時可減少切口的張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術后24~48h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本組腹腔入路16例中,除2例腹腔鏡腎上腺及其他臟器病變聯合手術患者于術后36~48h下床活動外,其他均于24h下床活動;本組腹膜后入路9例均于術后24~36h下床活動。
3討論
隨著診斷設備性能及生化技術的不斷提高,腎上腺疾病的確診率已有很大的提高,傳統的大創面切除小病灶手術方式常使患者難以接受。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小、出血少、康復快等優點,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及醫務工作者接受。
護理人員只有了解了此類疾病的病理特點,不同徑路手術的優點和缺點,才能明確其護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術前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實施正確的術前、術后護理措施,能有效的防治各種并發癥,減少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李瑜,鄒彥芬,曲路.腹腔鏡多臟器聯合手術的護理.護理學雜志,2003,18(6):425.
2趙丹,聶歲豐,蒙鳳蘭.圍手術期的觀察與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9,34(4):209.
3孫立字,張永康,王國民,等.嗜鉻細胞瘤的診治.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9,20(11):647.
4孫則禹.現代腎上腺外科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148-151.
5韓見知,章詠裳,李家貴,等.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8,13(5):238.
- 上一篇:市國慶安全生產隱患治理百日會戰方案
- 下一篇:自殺者原因及心理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