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口腔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09 03:38:00
導語:白血病患者口腔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總結近幾年來白血病患者口腔護理措施及經驗。方法制定白血病患者口腔護理措施。結果98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3例完成整個護理計劃,15例因不適合含漱液的口感或難以配合而終止。83例完成整個護理計劃的患者中有口腔黏膜炎12例,口腔潰瘍9例,其中3例為新發生潰瘍,9例口腔潰瘍中有6例愈合,3例好轉,余62例患者未發生口腔黏膜異常改變。結論及時有效的口腔護理,對預防白血病引起的繼發感染、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
【關鍵詞】白血病;口腔護理;口腔黏膜炎
白血病患者在化療過程中極易發生口腔并發癥,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影響進食,甚至導致全身感染,威脅生命。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98例,采用程序性護理模式取得顯著效果,現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98例均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化療的白血病患者,男65例,女33例;年齡18~65歲,平均41.5歲。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慢性白血病46例。所有病例均經臨床、血象、骨髓細胞學檢查確診,化療指征明確。
1.2方法
1.2.1日常的清潔護理(1)選用軟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每餐前、后要選用1∶2000洗必泰漱口,以每2h1次為宜。(2)必要時用棉簽或棉球蘸生理鹽水或蘇打水在口腔內容易積存污物下擦拭。清潔舌腭時,不要觸及咽部,以免引起惡心。(3)口有義齒者應取下義齒放在清水杯中保存,禁用熱水浸泡。(4)禁止化療患者抽煙,鼓勵咀嚼,促進細胞活動,促進唾液分泌。昏迷患者不能張口,用開口器撐開口腔,器具要每用1次清潔1次。操作者操作前、后要洗手。用的棉球不可過濕,且要經過高壓滅菌。(5)測試口腔pH值選用合適的溶液。中性者選用1∶5000呋喃西林液,偏酸者選用2%碳酸氫鈉治療或0.3%雙氧水,偏堿者選用2%硼酸溶液。(6)對所有病例事先采集口腔細菌進行培養并做藥物敏感試驗,針對性應用2%蘇打水或朵貝爾液漱口,預防口腔黏膜炎的發生。
1.2.2感染時的護理(1)交替使用雙氧水、洗必泰和制霉菌素護理口腔感染療效甚佳。(2)口腔潰瘍:①口腔出血:齒齦滲血者使用無菌棉球或明膠海綿局部壓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齒齦邊緣處,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腎上腺素稀釋液、云南白藥和大黃止血膜對口腔出血均有效。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個血泡者,口腔護理動作應輕柔,使用棉簽時其尖端不可暴露于棉球外或纏上紗布,以冰水浸濕可有助于控制出血,用冰水和冰鹽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嚴重出血者若血小板較低及時輸入血小板懸液。②破潰表淺用錫美散、冰硼酸水2次/d。③破潰深者用75%酒精清潔潰瘍周圍皮膚后,用生理鹽水清潔潰瘍部位,有壞死結痂者先用金霉素軟膏涂局部,痂皮軟化后清除,創面涂1%~2%龍膽紫或用1∶5000呋喃西林紗條濕敷2~3次/d。
2結果
98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3例完成整個護理計劃,15例因不適合含漱液的口感或難以配合而終止。83例完成整個護理計劃的患者中有口腔黏膜炎12例;口腔潰瘍9例,其中3例為新發生潰瘍,9例口腔潰瘍中有6例愈合,3例好轉,余62例患者未發生口腔黏膜異常改變。
3討論
3.1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機制
(1)強烈的化療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缺陷;化療可使感染發生更加頻繁和嚴重,持續時間也更長[1]。
(2)細胞毒藥物易導致口腔的生理屏障受損,引起口腔炎、舌炎、咽炎,原有的致病菌可通過上述創面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3)化療藥物對黏膜上皮細胞的直接損傷作用。通過抑制DNA合成而影響細胞再生、成熟和修復過程,引起口腔黏膜潰瘍。
(4)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伴有中性粒細胞減少,造成口腔局部感染。
(5)化療后由于胃腸道毒副作用使患者飲水、進食減少,口腔內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潔作用減弱,產生吲哚、硫氫基、胺類等破壞口腔內環境,導致口腔黏膜受損而形成潰瘍。
(6)由于大量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的應用,使口腔正常菌群受抑,某些致病菌、真菌異常繁殖,引起口腔潰瘍感染。
(7)有研究證實早期口腔潰瘍與單純性皰疹病毒I型有關,為機體內潛伏病菌被激活所致[2]。
(8)初診白血病患者及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有中性粒細胞減少,加之飲水進食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潔作用減弱,產生吲哚、硫氫基及胺類等引起口臭,破壞口腔內環境,導致口腔黏膜受損而形成口腔潰瘍。
3.2口腔黏膜炎的主要表現白血病化療后,口腔黏膜炎主要表現為潰瘍和感染,口腔pH值與菌群種類有關。當pH升高時易出現細菌感染,當pH值降低時易出現真菌感染,其致病菌多為革蘭陰性菌和白色念珠菌。劉小婭監測54例白血病化療患者口腔致病菌以銅綠假單胞菌、白假絲酵母菌、肺炎科雷伯菌、鮑曼不動菌為主[3]。潰瘍可發生在舌尖部、舌邊緣、兩側頰黏膜、上腭齒齦、口唇內側、咽部等,常與藥物種類有關。長春新堿致口腔潰瘍常在上腭;柔紅霉素和安丫啶所致潰瘍則分別在頰部和齒齦、咽部。大劑量應用抗代謝化療藥時,患者常在第3~5天開始出現口腔黏膜充血、水腫以致潰瘍、疼痛加劇。中性粒細胞低于0.5×109/L是發生口腔感染的關鍵因素。
3.3口腔護理的措施口腔護理在預防和治療口腔黏膜炎或潰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以預防為主要目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指導,充分調動患者自我防護意識,強調護理過程中應該觀察和處理的重點,護患雙方協調一致,使口腔護理更具有目的性。指導患者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常規可用口泰及生理鹽水加過氧化氫溶液在清晨、飯前、飯后、睡前漱口。化療期間,由于患者藥物反應比較明顯,惡心、嘔吐,進食明顯減少應加強口腔護理。(1)每日予5%的碳酸氫鈉,1.5%的過氧化氫溶液交替漱口,每次含漱3~5min,囑患者使藥液充分與舌下、頰部和咽部接觸,充分發揮藥液的作用。(2)國外報道蒸餾水漱口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5]。(3)冷開水漱口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所致的口腔炎。(4)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誘導期和鞏固強化療期用口泰進行口腔噴霧可有效地預防口腔感染。在使用廣譜抗生素第3天起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早晚各1次進行口腔護理,創造口腔堿性環境,抑制真菌的生長,對預防口腔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必要時可加用二性霉素B溶液漱口。患者飲食選用質軟、少纖維、忌辛辣、忌油炸之食,進食時囑患者細嚼慢咽,每兩周行口腔黏膜細菌、真菌檢測。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口腔情況,重視口腔早期變化,指導患者識別和預防并發癥,如有無紅腫、出血、炎癥、潰瘍、真菌感染等要積極給予相應處置。
3.4口腔的程序性護理對于白血病患者口腔的程序性護理顯示了其重要性,常規口腔護理目的性不強,往往流于形式,使護患雙方均懷疑其有效性。筆者應用程序性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指導,充分調動患者自我防護意識,強調護理過程中應該觀察和處理的重點,護患雙方協調一致,使口腔護理更具有目的性、連貫性和空間性。本組98例患者實行程序性護理取得顯著的療效,口腔黏膜炎發生少,愈合快。9例口腔潰瘍患者應用特別配制的含漱液后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明顯促進了炎癥、潰瘍的愈合。
【參考文獻】
1王紅艷,王蓓,張麗.化療所致口腔炎的護理及其進展.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7):323.
2武惠麗,張啟云,周雪平.腫瘤患者化療后并發口腔黏膜炎的治療護理現狀.現代腫瘤醫學,2006,14(3):381.
3劉小婭.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及護理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0,15(10):25.
4郭輝,廖玉梅.白血病口腔護理措施的探討.實用醫學雜志,2002,18(1):101.
5馬新娟,崔振珠,張艷華.白血病口腔并發癥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1,36(8):622.
- 上一篇:縣畜牧獸醫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縣民兵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