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護理論文
時間:2022-01-31 05:16:00
導語:青光眼患者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及早搜集青光眼的患病信息
青光眼發病隱匿,直至它導致嚴重的無法彌補的視功能損害前都可沒有癥狀。
如不引起重視將會進入視功能減退階段而失去挽救視力的機會。眼科護士應首先得到來自患者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細致的臨床觀察,如有以下幾種情況應告之患者及時配合,并在醫生的指導下,立即行視功能、視乳頭及視野檢查,及早排除青光眼。
例如:
(1)青光眼高危險人群:年齡超過35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患者,有類似青光眼癥狀時應建議及時就診。
(2)過早出現老花眼,尤其女性,老花鏡度數變化很快,頻繁更換,這說明與眼調節有關,它與青光眼早期病變成正比。
(3)視力逐漸下降,驗光配鏡矯正不到1.0,兩眼視力不對稱,配戴合適眼鏡仍有頭痛、酸脹感,應警惕青光眼。
(4)眼脹痛、頭痛、看燈光虹視,特別是情緒激動或暗處停留時間過長出現上述癥狀,休息后緩解,可能系青光眼小發作。
(5)晨起看書報吃力,鼻根、眼眶、前額酸痛,為晨高眼壓引起,因青光眼24h眼壓波動幅度大,易出現上述癥狀。
(6)喝水一次超過300ml感眼脹痛,為飲水過多過快引起血液滲透壓降低,進入眼內房水增多,從而引起高眼壓。
(7)開角型青光眼,一眼發病,另一眼須嚴密觀察,預防發作。
2視神經保護時眼壓控制的護理指導高眼壓是引起視神經損傷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的發生和發展與眼壓升高程度和視神經對壓力損害的耐受性有關。如何有效地保護和恢復青光眼視網膜視神經病變,防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死亡,其中降低眼壓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將眼壓下降到個體能夠承受的耐受壓水平,根本無法論及視神經保護問題,所以,視神經保護策略應該是在有效降低眼壓的基礎上。針對發生視神經損害的不同環節,利用不同藥物,或采用不同手術控制眼壓來阻斷視神經損害的進一步發生,維持殘余視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護士工作中應注意以下護理環節:
(1)藥物選擇的觀察。根據病人全身情況、降壓機制及藥物協同作用,選擇合適的抗青光眼藥物。一般選擇危險性低、副作用小、對患者日常生活干擾最小的藥物,采用最低藥物濃度及最少滴藥頻度,并注意患者對藥物的順應性。
(2)滴藥的方法。多種藥物滴用時需間隔5min,每種藥物滴1~2滴為宜。當滴完藥物之后閉眼休息1min,以利于藥物充分吸收。
(3)對手術后的患者,應預防術眼術后低眼壓,并警惕未手術眼高眼壓的發生。術眼散瞳應防止藥物流入未手術眼,并壓迫淚囊區,防止藥物經淚小管吸收而致中毒。對未手術眼應繼續局部應用抗青光眼藥物。
(4)用藥過程中護患應相互交流與溝通,注意藥物對患者精神及心理因素的影響。
(5)掌握降眼壓原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期應快速降眼壓,以挽救視功能并減輕患者不適癥狀。開角型青光眼中眼壓一般要求在用藥后下降至原眼壓的20%~25%為宜,如果視神經損害嚴重,眼壓需降至10mmHg以下,并且制定適合患者個體的“目標性眼壓”或“安全性眼壓”,才能掌握病情的穩定性。
(6)除觀察眼壓峰值外,還應注意24h眼壓監測及角膜厚度對眼壓的影響,只要有高眼壓,就要進行眼壓的監測與控制,必要時做好手術降壓的準備。
3心理護理
青光眼為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由于視力的下降,患者多感焦慮、恐懼,護士應主動熱情迎接,讓病人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并根據醫囑迅速用藥,以改善視功能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做好青光眼疾病知識的宣教,介紹青光眼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其預后,做好用藥指導。告之監測眼壓及視功能對病情觀察的指導意義。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與體貼,講述手術目的及重要性,讓患者消除顧慮與恐懼,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手術。4出院指導
4.1健康教育
保持平穩心態,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飲食宜清淡,多食含鉀豐富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忌辛辣油膩食物及濃茶、咖啡等飲料。青光眼患者可能終生用藥,囑患者定期復診,最好固定醫生,每天用藥的次數及用藥時間按醫囑執行。不擅自更改用藥劑量,不私自停藥。避免一切誘發因素,如情緒激動、過多飲水、衣領過緊、久留暗室、用眼時間過長及誘發眼壓升高的藥物。
4.2眼壓的自我監測
眼壓的自我監測主要包括視力及眼球的硬度,引導患者準確描述自己的視力,對一過性視力喪失、突然的視力減退及緩慢的視力下降有一整體的認識。視物是否有變形、復視、虹視,要有大致了解。指導患者粗略感受眼球的硬度,用食指按壓眼球,如鼻尖硬度為正常眼壓,如前額則眼壓偏高,如嘴唇則眼壓偏低。
4.3電話隨訪
詢問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用藥后有無不適、生活飲食是否規律以及自己對疾病的心態。根據回訪,預計有可能出現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
4.4建立出院隨訪卡
詳細記錄每次復診的時間、用藥情況、監測的眼壓值、視力、視野的變化及患者臨床表現,掌握患者已出現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患者藥物調查。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整體護理、人性化護理在我國推廣應用與循證醫學的發展,為青光眼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的護理常規,不僅提高了青光眼的早期診斷與療效,也減少了青光眼的發生與發展,并且讓患者獲得了青光眼的自我保健知識,能正確對待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 上一篇: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論文
- 下一篇:醫院護理管理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