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病人舒適護理實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04:48:00
導語:癌癥病人舒適護理實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年以來我科將舒適護理的理論應用于癌癥患者的整體護理實踐,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現將其護理方法及體會報告如下:
一、創造舒適的環境
完善衛生淋浴、中央空調、熱水供應等設施,利用壁廚、床頭柜妥善放置患者生活用品,保持良好的通風采光及空氣凈化,利用藝術壁掛裝點美化病區,合理安排護理流程,減少清掃消毒等工作與患者就餐、治療時段的沖突,規范探訪制度、陪護制度和作息制度,使病區清潔、明亮、安靜、舒適。腫瘤患者的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療。
二、營造良好的氣氛
護士淡妝上崗,儀表端莊,精神飽滿,舉止穩重,行動敏捷,實行微笑服務,禮貌服務,增加對腫瘤患者正面的感染力,貫穿于患者診治的全過程。
在新患者入院接待中體現熱情主動,除了禮貌的稱呼,詳細的介紹之外,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個人情況(例如年齡、文化程度等)交待一些注意事項,如當心著涼,地面防滑,用電安全等等,使患者能夠較好較快地適應新的環境,并因被重視和關懷而對本次治療具備信心。
三、提倡情感服務
由于腫瘤患者的擔心、恐懼、絕望等各種心理問題可影響治療,因此平時的護理過程中提倡情感服務,在行為、語言方面投入情感因素,面對面和患者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采用溫和親切的方式,把關愛、安慰、鼓勵等信息傳遞給患者,使之提高信心,在良好的精神狀態下完成治療。
四、加強健康教育
在患者接受放化療和手術期間,往往因放化療的副反應和手術的打擊使患者的舒適感下降,如不及時解決,甚至會影響治療。加強健康教育是舒適護理的重要環節。例如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療期間可出現口干、咽痛、張口困難的癥狀,影響飲食和休息,除了正確指導患者對癥用藥、合理飲食、張口鍛煉之外,關鍵是治療初期就進行衛生宣教,針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和早期鍛煉,減少減輕并發癥,一旦出現副反應,還應經常主動詢問病情變化,配合醫生作相應處理,并耐心地做心理護理,利用治療成功的病例示范,說明療效與副反應的辯證關系,幫助樹立戰勝疾病、克服困難的信心,對患者的每一點進步作出積極反應,進行贊揚和鼓勵,指導患者利用收錄機、電視、書刊雜志轉移對不適感的注意力,以良好的情緒帶動患者,鼓勵病友之間的良性交流,使病房充滿有利于治療的氣氛。
五、合理治療增加放化療患者的舒適感
化療期間最主要的舒適感下降問題是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消化道不良反應,及白細胞減少引起的虛弱乏力和感染等。在上述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的同時,加以有效的治療。口服利血生、鯊肝醇、肝血寶、升白安等藥物對化療引起的白細胞降低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某些病例可以加用維生素B族、肌苷、激素、中成藥物(四物合劑)等以提供白細胞合成原料及減輕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嚴重的病例可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如促粒素、惠爾血等)皮下注射,有良好的療效。針對消化道反應,除指導合理進食外,一般用甲氧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或樞丹、樞復寧、康泉等藥物預防和治療,某些病例加用地塞米松有良好效果。放療患者以頭頸部腫瘤為例,體表暴露部位的定位線常使患者具有自卑感,運用面膜劃線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針對口干、咽痛、口腔潰瘍等舒適感下降可采用口泰漱口,口服金果飲,含漱利多卡因、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藥物混合的溶液,應用青霉素預防感染等措施。皮膚潰瘍可用美寶燒傷膏外敷并保持皮膚清潔。
六、有效止痛止吐使晚期癌癥患者舒適感增加
WHO對癌癥患者調查,認為進展期及晚期癌癥病人75~90%以疼痛為主要特征。所以最大程度緩解疼痛和其它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護士的重要目標。臨床上我們應用三階梯止痛法,對癌痛的性質和原因作出正確的評估,使疼痛控制在0~Ⅰ級。一般按照非阿片類、弱阿片類和阿片類藥物的給藥順序。要使疼痛有效地控制我們體會:(1)發藥到口;(2)做好家屬及患者的思想工作。往往有些患者特別是家屬害怕藥物成癮,害怕藥物的副作用,疼痛一有控制就停用藥物或減少劑量,使疼痛得不到真正的控制,經過耐心解釋止痛藥物和三階梯止痛的詳細知識,打消其顧慮,按醫囑合理用藥,疼痛得到較好的控制。如在使用消炎痛、索滅痛、強痛定等不能有效止痛時,可使用曲馬多等藥物,如仍然無效,可改用美施康定片口服,每12小時30mg開始,逐漸加大劑量至無痛,最大劑量可至每日300mg以上;(3)及時觀察和處理止痛藥物的副作用,例如嗎啡類藥物所致的便秘,可用便塞停、果導等對癥;(4)對于吞咽困難、惡心嘔吐者,給予直腸用藥,可用消炎痛栓劑、美施康定片等。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貼劑5~10mg外敷,藥效可持續72小時,也有理想的止痛效果。
對于化療患者,化療前15分鐘肌注胃復安針10~20mg或靜注樞丹針8mg,化療后可重復使用一次,部分患者可加用地塞米松針5mg,效果確切。
七、提高舒適水平,促進癌癥患者的身心康復
人們需要健康的生活,追求生理、心理、社會的和諧統一是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對于癌癥患者其治療護理效果和標準同樣追求這一境界,然而通過大量癌癥病例觀察證實,抑郁、絕望等心理與癌癥的發生發展有關。如何打開癌癥患者的心窗,使他們內心豁達高遠,堅持康復治療,康復鍛煉,健康愉快地生活,這是腫瘤科護士的神圣職責。除了在病房內做好專科護理和心理護理之外,對于一些出院回家康復休息的患者如何做好遠期心理護理是今天腫瘤科護士的研究課題。我們的體會是介紹他們參與癌癥康復學校,腫瘤專科醫護人員共同參與。
我們協助組織獻愛心活動、學術講座、體格檢查、文藝活動、旅游活動,使他們在同一大家庭中交流信息,互助互愛,其中出現了許多積極分子和抗癌明星,他們對于病區接受治療的患者有著良好的示范促進作用。在精神層次達到舒適水平,對于身心康復有著巨大的作用。公務員之家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它是使人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我們在舒適護理的實施中,患者的反響良好,通過單項問卷調查,總體滿意率達到95%。特別需要強調的是:①精神、心理上的舒適感不但與生理上的舒適感同樣重要,還能促進生理上的舒適;②微笑服務,禮貌服務是一種主動服務,它是舒適護理的載體和表現,而不是一種形式;③舒適感是以生理舒適為基礎的,因此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和早護理比不舒適感出現后的積極處理更為重要;④衛生宣教及暗示、移情、鼓勵、贊揚等各種心理護理的實施必須被患者理解、接受才能作為真正的實施,程式化的說教和僵硬的技巧是舒適護理的大忌。
參考文獻
1CameronBL.Thenatureofcomforthospitalizedmedicalpatients[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1993,18(3):4236-4240.
2張宏,朱光軍.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410.
3廖紅輝.拓展舒適護理研究,提供優質護理服務[J].黑龍江護理雜志,**,5(7):40-41.
- 上一篇:心血管神經病人護理論文
- 下一篇:貿易發動機實踐的可行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