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11 11:22:00
導語:護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影響護理專業學生(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進一步探索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方法采用大學生人格同卷(UPI)對2513名護生于入學1個月后進行調查。以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為自變量,UPI的等級為因變量.研究其相關性.結果護生組與常模組心理健康等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P<o.01)l排前3住的心理問題為感到自卑、情緒容易破壞、獨處意到不安;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單親家庭、身心傷害、有輕生念頭及對學校、自我形象、才能及專業的滿意度。結論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童年時的教育、家庭經濟狀況、自我滿意度等相關,護理院校應采取有效干預措施,以提高護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護理.學生;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數據收集
醫學生心理素質不僅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的質量,而且還關系到今后所服務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開展素質教育,注重護理專業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應成為護理專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努力方向。護理職業責任大、工作繁重、地位低、護患關系緊張等是常見的心理因素;護士所承受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性危險。筆者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對2513名護理專業學生(下稱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旨在探討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提高護生的心理素質,增強護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自信心,抵制未來職業性危險對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
一、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513名新入學護理專科護生。男72名、女2441名,年齡17~22歲,平均18歲。其中來自農村1368名,來自城市l145名;單親家庭176名,核心家庭2337名。2004級新生1395名,2005級l118名。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nj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進行調查。UPI1966年由日本大學的心理咨詢專家與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1993年清華大學樊富珉等對其進行修訂。為我國高校應用最早也最為廣泛的心理普查問卷之一,主要以大學新生為對象,入學時作為心理健康調查而使用。該問卷由60個項目構成,其中4個項目是測偽題(5,20,35,50)不計得分,其余56個項目是反映學生的苦惱、焦慮、矛盾及與身體有關的癥狀,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問題越嚴重,將56個項目測評結果分三類。一類被認為確有心理衛生問題,需要進行持續心理咨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為一類:①UPI總分≥25分者;②第25題做肯定選擇者l③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2題做肯定選擇者;④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二類為沒有嚴重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可作為咨詢機構今后關注的對象:①UPI總分20~25分者;②第8、16、26題中有1題做肯定選擇者;③輔助題中有l題做肯定選擇者。三類為沒有任何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不屬于一類和二類者為三類。由研究者自行設計15個指標作為自變量,分別為年級,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是否單親,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經濟狀況,與同學關系,中學階段的成績,是否受過心身傷害,是否有輕生念頭,對學校、自我形象、自己才能和專業的滿意度等。
1.2.2調查方法護生入校1個月后由心理學教師向護生說明調查目的、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填寫。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發出問卷2528份,收回有效問卷2513份,有效回收率99.41%。
1.2.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0.o軟件進行t檢驗、秩和檢驗及L09istic回歸分析。
二、結果
2.1護生組與常模組心理健康等級比較。
2.2不同心理健康等級護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2.3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單因素分析。
三、討論
3.1結果分析
本校護生二類及以上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35.18%.高于全國高校常模[2]。一類問題的護生達215人,值得高度關注。表2是60項調查中排在前10的項目,可見護生的主要心理問題表現在情緒、人際關系及因父母的期望值過高與現實狀況的沖突而出現的牢騷,郁悶等心理困惑,情緒對心身健康起較為關鍵的作用。
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較多,存在心理問題者2005級高于2004級(P0.05),但男生人數僅72名,應擴大男性比例。人們現已經認識到護理工作不應是單一性別的工作,非常需要男性加入到護理隊伍中,共同推動護理專業的發展和進步。②護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年級差異(P<O.01),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可能與護生就業和職業穩定性壓力增加有關。一方面目前我國護理行業人才雖然不足,但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為降低護理人力資源成本采用聘用制,將護士作為短期廉價勞動力引入,使護生對未來產生嚴重的職業壓力,從而導致職業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高、精、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護理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其職能逐漸拓寬,迫使護理人員必須更新知識結構,造成更新知識需求壓力增加。但護理人員繼續深造和職稱晉升的機會較少,業務水平要求和職業穩定性方面的壓力增大。③單親家庭或留守家庭及童年時受過身心傷害的孩子多存在人格發展方面的某些缺陷,家庭教養方式的偏差會造成孩子人格發展的扭曲,童年時的身心傷害得不到及時的修復會嚴重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學齡前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此階段的身心需要不能滿足會造成人格發展的不完善。從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看,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被試者對所在學校、自我形象、專業選擇的滿意度和家庭教養方式等。以上諸多因素的負面影響表明護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社會多元化因素所造成的.自我滿意度是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2建議
3.2.1護理院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引導護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歷程中的重要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和職業適應性,職業素質培養的最佳時期。面對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根本性變革,護理院校一方面需要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大量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級護理人才,另一方面,需要著眼護生今后的發展,從有利于護生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優質就業,成就事業的角度培養人才。
3.2.2提高護生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通過調整父母教養方式,從小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培養其靈活多變的適應力,以及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將會大大促進孩子成年后成就動機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的校園網已經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資源和渠道。網上心理健康教育為臨床護理、管理,教育和心理健康訓練等提供了廣闊的機會。公務員之家
3.2.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護理院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等,引導護生加強自我認識,接納自我,適應社會環境,適應職業需要,以幫助護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在護生的心目中,教師是與學校緊密聯系的,對教師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護生對學校的態度。護理教師執著的專業精神對護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較大,提高護生在校期間對護理教師的滿意度是提高護生對所在學校滿意度的主要措施。護生的職業自信心是護理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如創建濃厚的校園護理文化氛圍,弘揚南丁格爾精神,開展“5•12”護士節紀念活動,為護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滿足護生自我表現才能的需要l引導護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護生自我形象的滿意度,從而解決護生的心理問題,增強其職業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劉海娟.護理專業女大學生心理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20.21.
[2]張麗霞.鄭紅.寧式穎.中日兩國大學生UPl調查比較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5(11):390.392.
[3]曾武,黃子杰。林大熙.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10)t659-662.
[4]吳之明.杜彩素.杜娟,等.對我國男護士現狀的分析[J].萬方數據護理學雜志2009年4月第2‘卷第8期(外科贏)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12(12B)t59.61.
[5]席朝霞,劉艷.辛芳琴.等.兒科護士心理壓力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l(19):ls一17.
[6]孫秀華.大學生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模式之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05(9):127一129.
[7]蔡愛華.護理院校構建畢業就業指導體系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8.22(2):356—357.
[8]劉晉紅.大學生人格特征、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成就動機關•2l•系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2)1157—159.
[9]嚴由偉.大學生對校園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度D].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1):26—27.
[10]李文道.鄒泓.初中生的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19(3)173
- 上一篇:學校教師職工歌唱比賽晚會主持
- 下一篇:環保局開展下基層走訪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1護生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