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不良反應防控措施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2 02:25:00

導語:麻醉不良反應防控措施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麻醉不良反應防控措施探討論文

摘要:臨床麻醉圍術期,眾多的因素牽系著病人的安全,在很多情況下麻醉意外的發生也牽涉病人原先存在的疾病、創傷、手術以及病變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等因素。目前尚不能對麻醉的總體風險性做出精確的估計,也無法準確預測具體病人的麻醉風險性,近年數據表明,由于麻醉因素導致死亡者大約為1:10000,并有下降的趨向。如同其他高風險技術的領域,約70%麻醉事故是由于人為失誤加上系統失靈所致。這些事故至少有半數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這些問題常常是由于麻醉操作的差錯所致。因此,了解各種情況下的危險因素,分析意外事故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防患于未然,杜絕失誤。

關鍵詞:麻醉意外原因預防

一、麻醉意外的常見原因

1.1麻醉選擇不當麻醉時機選擇不當,如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糾正,心肌梗塞6個月內動大手術;方法選擇不當,如嚴重休克的人用椎管內麻醉,有氣道梗阻病人不做氣管插管等;藥物選擇不當,如哮喘病人用箭毒等致組織釋放藥,高鉀病人用司可林。

1.2麻醉及手術操作不當插管誤入食道或一側支氣管;硬膜外管置入蛛網膜下腔未發現;大量局麻醉注入血管;淺麻醉下眼心反射、膽心反射等;空氣栓塞,骨科手術中的脂肪栓塞,肺栓塞。

1.3麻醉管理不當麻醉藥、肌松藥用后通氣不足,氣管導管扭折,分泌物堵塞或接頭脫落,舌后墜,嘔吐物未及時管理;椎管內麻醉平面過高或輔助用藥導致呼吸抑制未及時處理;大出血病人未及時補充血容量,或心功障礙病人輸液過多、過快致心衰、肺水腫;鈉石灰失效致CO2潴留;術后拔管過早或肌松藥未完全消失、再箭毒化致呼吸抑制、通氣不足;病人并存疾病如心衰、冠心病、嗜鉻細胞瘤未發現致處理失誤;嚴重輸血、輸液反應處理不及時;在缺O2、CO2蓄積基礎上引起的神經反射致呼吸循環紊亂;全麻因改變體位致循環功能紊亂或氣管插管脫出;無常規監測未能發現低血壓、缺O2、心律失常等。

1.4麻醉中的各種失誤藥物過量;給藥錯誤;麻醉機氣源接錯;注入異型血或污染血;使用不熟悉的藥物或麻醉方法;無必要的設備、監測、搶救設備而強行實施麻醉。

1.5無法預計的原因惡性高熱,藥物過敏反應,心血管意外。

二、麻醉意外的預防

2.1規范麻醉操作和管理是確保病人安全度過手術關的需要。雖然安全完善的麻醉使惡性事件明顯減少,但麻醉差錯仍時有發生,通常包括低血容量、低血壓、通氣不足、缺氧、氣道梗阻、用藥過量和錯用,返流誤吸,儀器失靈,設備故障以及操作失誤,觀察不細,判斷錯誤,對危象處理不當等,且多數由于一種或多種因素成為激發原因,造成事故差錯和意外的發生,因此必須規范麻醉技術操作,加強麻醉期間管理。

2.2做好應急準備,防患于未然如行椎管內麻醉和神經阻滯等必須要備好麻醉機和急救物品。估計危重病人手術中可能出現心臟問題時必須備好除顫器、心臟臨時起博器,及其它相應藥品、物品。對膽道手術病人為防止膽心反射的意外發生,必須常規用注射器抽好阿托品、麻黃素備用。遇緊急情況是否有最基礎的監測設備,如白動血壓、電監護和脈搏氧飽和度儀。麻醉前訪視工作是否至到位,麻醉器械故障的預防和處理是否熟練等。

2.3加強手術組醫護人員的合作與聯系合作是保證安全和防止或緩解危害情況的關鍵之一,聯系是合作的基礎;通過相互聯系達到互相支持、協作,配合完成共同的目標。

2.4吸取教訓對于引起嚴重后果的事件,應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工作,防止在同樣情況下再次發生類似事情。要記住每一次失誤都是學習和改進的機會,要舉一反三,認真對待。

2.5建立安全標準應建立與安全有關的科室管理規范、麻醉實施標準和檢測標準,并逐漸使之制度化、規范化、法律化。

三、體會

盡管麻醉學的發展使麻醉引起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麻醉學依然是一個風險很高的學科。一些地區就醫條件差、設備落后、監測不到位、無起碼的監測儀器,加上醫務人員素質較低,個別醫務人員責任心差、領導對麻醉工作的不重視,致使因麻醉引起的死亡率較高。公務員之家

經驗教訓:(1)不夠重視術前訪視與討論;(2)亟待提高技術水平,規范操作技術;(3)粗心大意,不按常規做好麻醉準備。“手術有大小,麻醉無大小”,這是從事麻醉人員的深刻體會;(4)缺乏嚴格的科室管理制度。手術麻醉期間科主任或上級醫師巡視檢查不夠,甚至發生麻醉意外亟待搶救時,不能迅速找到科主任。回顧這些慘痛教訓,深感規范科室管理的必要性,包括人員素質教育、技術培訓、術前討論、儀器設備等。

總之,麻醉是風險專業,麻醉人員肩負人民重托,必須努力工作以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