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術后并發腹部血腫預防措施

時間:2022-08-01 03:24:21

導語:婦產科術后并發腹部血腫預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產科術后并發腹部血腫預防措施

方式能迅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然而有一些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因炎癥粘連松解后分離創面會緩慢出現滲血,或者手術期間止血處理不徹底導致術后出血腹部血腫的現象。腹部血腫的常規治療方案就是藥物,其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多數患者預后不佳[1]。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手術治療逐漸成為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的治療首選。我院對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整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0年8月~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患者22例,其中年齡22~51歲,平均(40.6±3.7)歲;手術至腹部血腫時間為1~6天,平均(2.6±1.3)天;血腫面積為2cm×3cm~7cm×6cm。

1.2方法

①診斷方法:排除術后貧血、發熱以及切口感染等因素,特別是手術后7~10天的患者首先考慮血腫。經B檢查表現為低回聲區、不規則暗區及回聲稍增強區。依據B超聲像圖表現提示的血腫部位、范圍、是否有血塊機化以及凝血塊等,皮下脂肪下血腫位于腹直肌腱鞘與皮下脂肪之間,且范圍小、血腫表淺,局部可能有隆突,拆線時有時可見局部切口裂開,同時伴有陳舊性血液滲出。②治療方法:一,常規治療:囑患者減少活動,臥床休息,并加強營養攝入;二,藥物治療:給予廣譜抗生素口服治療,連續3~5天,并加用止血藥3天;三,手術治療:本組有3例患者因血腫小且表淺而實行穿刺治療,5例腹壁切口處血腫患者實行二期縫合手術治療,其余14例患者實行擴創引流術,并在手術后定期換藥,等到創口縮小后,給予胰島素2IU溶入50%葡萄糖20mL沖洗創口,留5mL向患者創口附近皮下組織點滴或浸潤,然后擠凈沖洗液,再使用滅菌創口貼將創口拉緊。

2結果

22例患者經綜合手術方案治療后全部痊愈出院,平均治愈時間為(19.3±3.2)天,臨床總有效率達到100%。對22例患者開展1~3個月的隨訪,發現無患者出現復發,復發率為0%。3討論在行婦產科手術的過程中,由于一些不當操作及患者術后的劇烈咳嗽等可能導致術后腹部血腫的發生,血腫發生后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發熱、白細胞升高、壓痛、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等,嚴重者甚至因病情惡化而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2]。常規的治療雖然能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但由于效果并不理想,且還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并發癥[3]。為此,為了進一步降低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的發生風險,應當對患者實行早期的診斷,如B超等影像學技術。對于藥物治療不理想的患者,則應當采取及時的手術治療。對于血腫淺表的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抽出,而血腫位置較深或有凝血塊的患者則需要采取藥物或手術治療[4]。相比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不僅起效時間快,且更能徹底清除血腫硬塊,效果十分顯著。在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的預防方面,積極有效的預防干預對降低腹部血腫的風險意義重大,例如積極防治膽汁淤積癥、肝病以及妊高征等。而對于存在血腫高危影響因素的患者則應當在術前及時補充維生素K,且手術治療后止血處理必須徹底,有必要可于術后在腹直肌下放置皮片引流[5]。有報道顯示,在肌層下、皮下放置口徑約為2.0mm硅膠管或空心塑料管利于切口滲血的引流,血液能經引流管外流,進而大大降低了腹壁血腫的發生幾率。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經綜合手術方案治療后全部痊愈出院,平均治愈時間為(19.3±3.2)天,臨床總有效率達到100%。對22例患者開展1~3個月的隨訪,發現無患者出現復發,復發率為0%。由此可見,對婦產科術后并發腹部血腫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綜合手術方案治療能取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作者:李金環 單位:山東省茌平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

參考文獻

[1]商曉,向陽.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與切口愈合[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06:460-462.

[2]朱冬梅,張紹艷.輸卵管結扎術后腹壁血腫9例保守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28:153-154.

[3]孫占國,黃書然,陳月芹,王愛亮,賈存瑋.腹部CT平掃對急性腹直肌鞘血腫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03:406-410.

[4]姜廣紅.閉合性腹部傷合并腹膜后血腫救治的護理策略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4669,4672.

[5]陶禮鈞,朱維星,祁科樂.腹部創傷腹膜后血腫144例早期診斷和治療體會[J].浙江創傷外科,2010,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