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學生健康評估能力研究
時間:2022-05-15 03:45:00
導語:護理專業學生健康評估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中,健康評估學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來,我國醫療水平逐漸進步,對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高職院校中,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健康護理能力,有利于培育學生成為高素質的護理工作者。
一、引言
在護理專業以及日后工作中,《健康評估》作為首要環節,是護理人員對患者身體健康情況的檢查,以及對心理和社會方面進行系統的資料整理。隨后依據整理的數據進行合理分析,提出患者身體狀況的健康問題,并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健康評估課程是依據護理程序手段,思考臨床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健康評估能力。健康評估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鑒別病癥體征,還能對實驗室與其他部門做出的檢查報告進行準確判斷。同時,要求學生了解某一病癥與其他疾病的關系,進而發覺患者的護理需求,及時作出護理判斷,保障患者接受及時的護理程序。
二、高職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師生互動交流。高職護理專業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間的交流較少,教師無法及時監督催促學生學習健康評估知識,也無法起到輔助學生了解健康評估知識的作用。在健康評估教學中,多數高職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手段,通過講解健康評估以及護理知識,學生相對被動,學生逐漸對健康評估教學感知到枯燥、乏味,對專業護理學習失去動力。由于高職教師與學生溝通較少,致使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健康評估能力的高低,對學生近期的專業知識學習缺乏了解。教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健康評估學習的反饋,導致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學生漸漸失去健康評估學習積極性。(二)教師數量與學生失衡。近年來,伴隨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招生數量隨之增加,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數量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高職院校教學課堂中,逐漸呈現出大班教學的現狀,教師隊伍與學生數量失衡。在這一教學環境下,教師無法顧及班級每位學生,同時,由于多數學生對護理知識理解起來相對難,對健康評估缺乏興趣。即使教師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護理專業教學成果仍達不到預期。而高職院校對這一現狀,并沒有提出良好的解決辦法,導致近幾年,我國部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得不到良好的提升,限制了高職院校自身進步以及護理專業學生的發展。(三)教師專業素養較為薄弱。健康評估課程模式,不僅需要專業教師熟練掌握傳統身體檢查、讀片等專業能力,還需要具備將專業知識及技能讓學生明白、清晰的理解。據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對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貫徹健康評估教學多樣化能力不足。教師在健康評估中,沒有充分將課堂知識與臨床應用相互結合。同時,教師對教育信息化關注度不足,沒有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在高職教學中,還是利用自身多年的護理教學經驗進行健康評估教學。這一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在未來醫院進行護理工作時,無法熟練應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評估。
三、革新健康評估教學方式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相對常見的病癥評估、身體狀況評估以及醫學影像教學。在病癥以及體征檢查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健康評估教學資源,針對靜態評估,例如,患者表情、黃疸、腫塊等病癥,將其呈現出的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圖片表現出來。在動態評估時,例如,步態、胸腹運動等檢查過程時,教師將其利用視頻呈現出來。而心電圖等影像學,教師可以利用臨床X光片與患者的病癥相融合,進行講解。合理將臨床案例融入到護理教學中,讓學生深入了解各種病狀的呈現效果,加深學生對健康評估知識的掌握程度進一步優化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成果。(二)落實一體化教學方式。護理專業教師,可以利用一體化教學方式,進行心電圖以及身體狀況評估教學。落實課堂理論教學融入實踐操作方式。在進行心電圖與身體評估教學時,帶領學生在實訓室中,對模型以及心電圖機進行實踐操作,進而落實一體化教學。教師應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前,為學生明確講解各類儀器的操作的要求,使學生科學性的操作。這一健康評估教學體系,不但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落實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箱融合,還能強化護理專業學生的動作記憶,使學生加深對健康評估護理程序的操作記憶,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在未來醫院時,可以熟練利用專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進行患者的健康評估。
四、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健康評估能力培養策略
(一)針對高職學生實施因材施教。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學時,其分數較低,學習動力以及知識基礎都相對薄弱,自主學習意識也較弱。多數健康評估課程是在第二學期階段,與微生物學科以及病理學科共同開設。在教師講解病癥體征時,學生對疾病發生的原因理解不足,致使學生學習健康護理面臨一定難題。針對學生的現狀及特征,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接受護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其對健康評估學習遇到的難題。并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健康評估教學,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將對學生而言無法理解的護理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知識,保證學生可以將課堂中健康評估的知識以及病癥原因和其呈現狀態深刻記憶。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學生對健康評估有一個新的認知,強化學生護理學習的成果。(二)選擇合適的健康評估教材。健康評估,觸及臨床各類疾病的病癥體征以及實驗室等患者檢查內容。據研究結果表明,部分高職院校針對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時設置較少。因為部分內容護理人員平常工作時較少觸及,因此,要想將全部健康評估內容傳授給學生,難度較大。因而,一方面,高職院校在選擇健康評估教材時,應對其內容合理取舍。將較為常見的疾病的病狀體征作為健康評估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在課堂中重點講解這一部分護理知識。另一方面,心肺復蘇、聽診等檢查方法,學生把握基本操作方法即可。心理以及患者評估內容在護理知識已經學習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習題,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而針對影像光片等結果判斷,在工作中是患者時常咨詢的問題,在健康評估教學中,教師應這一方面重點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在臨床工作中護理知識的準確利用。(三)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近幾年,我國網絡教學平臺崛起,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將其融入到各學科的教學中,以此提升教學成果。健康評估教學難度較大,教學內容涉及范圍較廣并且相對繁瑣,多數內容并不是相同的理論知識結構,一種病癥可以產生多種疾病,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教師應針對當今大學生特征,制定趣味性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護理知識,強化學生對護理知識的記憶。在當今教育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教師可以將健康評估教學趨向信息化。首先,在教學中,將較難理解和記憶的病癥體征、健康評估過程教學中,滲透圖文、視頻及臨床案例等媒體文件,吸引護理專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健康評估的興趣,優化護理專業教學成果。其次,教師可以將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視頻,將健康評估教學課件等教學內容,利用媒體平臺,到平臺中,引導學生關注,教師媒體平臺中,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的指引。這一方式,不僅能加強師生互動,在優化師生關系的同時,強化學生對健康評估的學習動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健康評估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健康評估的學習難度較大,教師應及時革新原有的教學體系。本文探索了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健康評估能力培養策略,分析了相關策略,對培養學生健康評估能力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賀曉蓮,畢晶,張藝蓉,華嘉志,駱菁怡.高職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程教學體會[J].全科護理,2018,16(10):1261-1262.
[2]梁春光,李思思,劉濤,宋若冰,王晴,高野.微觀系統工程理念在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程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5):75-76.
[3]黃小麗,楊玉琴,周香鳳,葉錫勇,劉媛潔.思維導圖在高職護生《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0):139-141.
[4]孫建勛,張彥芳,劉笑夢,曹姣玲,尚艷芳.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途徑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4):98-100.
作者:劉玉紅 單位: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 上一篇:兒科護理糾紛原因與防范對策
- 下一篇:高職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策略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