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理專業改革路徑研究
時間:2022-09-23 09:23:22
導語:高職護理專業改革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護理專業旨在為醫院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素養的高質量人才,由于護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基礎護理學又是護理專業的基礎和重點學科,基于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的教學路徑,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發展進步,是高職護理教師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改革路徑
一、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的基本內容與教學現狀
1.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它包含了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臨床醫學、預防疾病以及術后康復等內容,是所有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專業知識。同時,由于這些內容覆蓋面極為廣闊,因此僅靠理論知識無法達到對護理知識的學習目的。這就是基礎護理學設置實驗實訓課程的關鍵所在,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設置相應的實訓課程來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符合新時期社會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師必須意識到改革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要性,才能促進教學效率得到提升。然而,目前的基礎護理學教學方式還存在許多問題急需解決。2.實驗實訓教學的現狀。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沒有意識到實驗實訓教學對護理專業的重要作用,在課程設置上還是理論知識課程的比重較大,而實驗實訓課時安排比較少。并且高職院校對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管理工作還存在漏洞,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訓器材,從而導致學生得不到鍛煉,影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發展。同時,在基礎護理學課堂上,護理教師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置教學問題時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研究。還是使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被動接收理論知識,在課堂討論時間比較少。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此外,有些高職院校雖然設置了實驗實訓課程,但是在教師授課時,主要還是以教師演示為主,讓學生跟著模仿,這種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進步。同時,教師沒有為學生普及實訓課程的重要性,高職院校也沒有在考核方式上體現出實驗教學的內容。這導致有些學生出現畏難心理,不愿意進行實驗學習。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基礎操作太過簡單,不需要參加實訓課程。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實驗實訓教學環節,導致實驗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的有效改革方式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要實現對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的改革,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意識到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思想教育大會,或者以實訓課重要性為主題的班會,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動方式來提高學生對實訓課重要性的認識。比如,演講會、小品表演,等等。在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之后,教師在課堂上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當根據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斷完善和改革教學計劃。與時俱進,為學生多舉一些新近發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學案例,帶領學生進行實訓練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一味進行講述和示范。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提示。讓學生發現實訓課程的樂趣,提高對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的學習興趣。此外,基礎護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扎實的基礎知識,是進行實驗學習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也要對理論課程進行改革,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工具來為學生形象的展示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點,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成立學習小組,采取競爭激勵方式。高職護理專業教師在設置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課程內容時,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由淺入深的設置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平均的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設置人數在5人左右,在每堂實訓課開始之前,將當堂課的任務布置下去,讓各組進行比拼,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快又好。利用這種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全體同學積極自主的進行實踐學習,并能在這個過程當中讓學生之間得到交流溝通,培養團結友愛的同學關系,為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以及團隊競爭意識。教師還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方式,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護理內容,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扮演護理人員以及患者,比如,擬定一個膝關節受傷的人員,由學生分別演示在術前和術后應當如何護理,然后教師給出正確的結論。通過這種操作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臨床應用技能,為社會培養實用性的人才。3.加大基礎設備的投入,優化管理模式。高職院校要想保證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加大對實驗室基礎設備的投入。保證學生都能運用設備進行實驗學習,比如,常見的醫療設備、病床、康復輔助儀器,等等。教師在講述設備使用方式只憑口述無法讓學生理解,而有了設備儀器,學生就可以嘗試動手操作,熟悉各項醫療器械的使用方式,能夠為以后的就業提供一定的幫助。而實驗室設備在引進之后,也要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來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防止設備損壞或者丟失。實驗室應當在課余時間也對學生開放,讓學生隨時可以自主練習,但是要對進出實驗室的人員以及具體時間進行嚴格的記錄,一旦發現有器械出了問題可以找到相應的責任人。此外,高職院校也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教材,保證學生能夠學到一些新的護理知識和案例。院校還需要與醫院單位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實地實訓的機會。4.優化課程設置,改革考核方式。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改革的實施,還要從課程設置上進行優化,高職院校應當合理制定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保證學生能有足夠的實際鍛煉機會,防止出現教師占用實訓課程進行理論知識講述的現象。同時,為了加大學生對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應當改革教學考核方式。傳統的一張試卷來判定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過于片面,院校應當將學生在實驗實訓的表現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綜合成績當中。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建立起個人學習檔案,引導學生為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并及時記錄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對學習有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而對于學習效果不太好的學生,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找到問題的所在,與學生一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
三、結論
高職院校必須意識到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對護理專業的重要性,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要求的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護理專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采用情景教學方式,組織建設學習小組,帶動學生共同進步。同時,院校要積極引進實驗室基礎設備,并與醫院單位進行合作,為學生實訓學習提供便利。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改革考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魯玉苗,付艷芬,李占瓊.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19):159.
[2]張艷云.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8,(3):196.
[3]李敏,彭芳,顏麗霞.高職護理專業實踐課程有效教學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
作者:潘曄 單位: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論護理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專業認同
- 下一篇:醫務社工對骨科手術患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