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探究

時間:2022-12-26 10:42:41

導語: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探究

摘要: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的培養決定著其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表現,決定著患者就診服務質量的提升,決定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探索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培養模式是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路徑,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培養模式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更為嚴苛,也更加希望可以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的提升培養,能夠為護理專業的服務開展提供更多動力,能夠讓學生與崗位需要更好結合,為學生的發展和我國護理事業的開展提供支持。

一、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培養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逐漸富裕,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促進了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而護理專業作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傾向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健。其是老百姓日常醫學常用的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的必需方式,這也對護理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來,護理學的教育培養理念也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更加注重護理過程中護理參與人員相關責任落實。隨著理念的轉變,也會帶動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在病人的康復護理中,更加注重整體(醫療、保健、心理輔導等)的護理模式。在護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同時,對護理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也會越來越嚴格。這就要求從事護理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扎實豐富的理論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因此,高效護理專業學生應切實樹立先進的醫學護理理念和責任意識。在日常學習中,注重自身理論、實操水平的學習提升,以更加全面的醫學素質和護理能力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二、現階段護理專業學生普遍的素質情況

1.一些學生在護理學習上缺乏專業精神。一些學生在護理學習上,并未專心于護理專業的深造與發展,而將其作為當上醫師的過渡性學科,此類在護理學習上缺乏專業精神的行為,會導致學生在護理學習上不專心、不認真、輕視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科價值,從而導致其專業知識學習很不扎實,同時存在專業定位認知上的偏差,沒有擺正自己作為護理人才的專業位置。在這種不正確思想的影響下進行護理專科知識的學習,其必然導致學生專業知識不鞏固、不扎實、專業能力差、專業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即便將來從事護理工作,也很難安心工作,在工作質量與工作責任心上很難得到保障。2.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足。一些從事護理學習的學生,僅僅把努力方向集中在對教材內容的學習上,錯誤地認為只要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教材內容就算學好了護理學,殊不知護理學涉及的理論知識十分豐富,其屬于一個跟其他學科具有多方面交叉的綜合性體系,其中涉及有關心理學、社會學、人文學科等方面的多學科內容。假如學生在護理學習上不注重對自身綜合素質的修養,而僅僅想依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專業知識,必然導致知識結構偏狹和過于理論化,綜合素質嚴重不足,這樣的學生在接觸實際護理工作時會遇到多方面的困難和阻力。3.實踐操作能力差。護理學科高等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教育對象不僅要熟悉護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這要求學生在經過深造與學習后,在實踐方面接觸與處理很多護理實務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適應性與實踐才能。而目前學校教育在實踐環節的教學上普遍薄弱,很多學生缺乏實踐訓練,盡管在理論學習上學生表現得十分優異,但是其掌握的護理知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跟實踐脫節的問題,因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差,專業素質發展上存在過于理論化的問題。這樣的學生一旦步入工作崗位,容易因實踐操作能力不足而遭遇一系列的困難,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4.學生的心理素質差。目前從事護理專業學習的很多學生,往往出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或二零零零年以后,很多都是家庭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很少受到挫折和打擊。因而很多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素質差,情感脆弱,遭遇困難和阻力缺乏心理適應性和危機應對能力的問題。這樣的學生盡管很多在理論學習上表現十分優異,但是一接觸實際的護理工作,在實踐中遭遇到危機和挫折,會立即表現得畏首畏尾、手忙腳亂、束手無策。這都是由于學生心理素質差造成,如果不能通過一定的心理訓練調整其心理狀態,會使得學生在接觸實際工作時表現出專業素質低下,應對困難和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5.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意識。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盡管可以讓人掌握各種各樣的護理知識,懂得專業領域的操作規則與處理程序,卻不能微觀到教學生怎樣根據具體的病患進行隨機應變的判斷與處理。因而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主動性與獨立意識,懂得運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判斷和處理實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目前從事護理學習的很多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與獨立意識,不懂得將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領域的思維判斷能力,只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教材上的一些抽象知識點,而不懂得怎樣在應對病患時進行合理的判斷與處理,一旦脫離開教師的指導,獨立面對實務時往往手足無措,不知道怎樣進行思考和判斷,這樣必然導致學生的專業護理能力欠佳,在處理實務操作上遭遇一系列困難。

三、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提升培養模式探索

1.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社會上每個行業都講究職業道德。而在醫療行業中,醫生和護士的職業道德更加重要。因為醫生和護士都是圍繞病人恢復健康而進行的相關服務工作,其服務質量的高低好壞直接決定著病人能否順利恢復健康甚至是生死存亡。聯合國設立“護士節”就是對其職業重要性的肯定和贊美。因此,從事護理專業學習的學生作為護理事業的接班人,高校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學生對護理專業的光榮使命感,促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職業道德養成的重要性和自覺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實習等方式,了解和體會護理人員日常工作的辛苦勞累和肩負的重大責任,不斷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建設。另外,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引入經典真實的典型事跡等方式,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內容當中,經過不斷的教育,更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讓學生從主觀上形成做一名白衣天使的偉大使命感和光榮責任感。2.扎實的理論基礎。從事護理工作,不僅要具備積極熱情的態度,還應該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功底。醫學對相關理論知識為基礎開展工作的。尤其是當前醫學水平的快速發展,新的知識理論更新速度較快,這就需要護士掌握的相關醫學理論知識逐漸增多。因此,一方面護理專業學生要認識到理論知識對適應崗位的重要性,自身進行勤奮刻苦的理論知識學習,這樣才是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的前提。另一方面,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也應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護理專業學生更好地接受理論知識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相關醫學知識。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護理專業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醫療職業,僅依靠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也不能較好地勝任崗位。護理工作崗位要求護士不但要做好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對病人進行發藥、照顧病人日常生活等,還要對病人進行打針、輸液、灌腸、導尿等護理工作內容。這就需要護士具備扎實的理論實踐功底。

四、結語

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培養,是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路徑,是學生勝任崗位的重要途徑,是其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教師更加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好的素質提升培養方式,為學生的更好成長奠定基礎,為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完善素質體系。

作者:李更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