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策略

時間:2022-04-10 11:04:58

導語: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策略

【摘要】目的探討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的有效策略。方法采取敘事研究法,從而發現社區護士對社區護理專業教師的角色期待。采取非結構訪談,發現社區護士對培訓項目的收獲預期。結果社區護士對護理專業教師的角色期待包括專業性與學術性的融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學科交叉的背景等3方面。培訓項目收獲預期包括獲得更多的法律知識、提升職業成就感、護理技能的社區適應性等3方面。結論從打破學科壁壘,團隊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學校專業課教師與臨床護理教師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加強人文學科師資團隊建設等方面探討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社區護理;教師團隊;角色期待

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是影響學校教育與在職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構建一支高水平的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研究采取敘事研究法和非結構訪談,通過發現在職社區護士對護理專業教師的角色期待與個人培訓收獲預期,進而對社區護理專業教師教學團隊構建的策略進行深入思考。

1樣本與資料

1.1樣本設計。本次調查以天津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職護士為研究對象。采取目的性抽樣,從在職護士中選取10位每年參加線下培訓5次以上的人員,作為訪談人員,參加此次研究。1.2樣本構成。10人中工作年限以4~7年居多,培訓次數以11~15次居多,見(表1)。

2資料收集與分析

2.1敘事研究。采用敘事法進行定性研究[1]。選取10位志愿參加研究的護士,要求每人每年至少參加過5次以上市級項目培訓。每人講述一段令其印象深刻的培訓經歷,重點描述此次經歷中教師對本人的影響。每人敘事時長40~60min。全部語音進行錄音后由研究人員逐字轉錄。由兩位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對語音內容同時進行閱讀、分析、歸納、編碼,選取有意義的主題詞,將兩位研究人員歸納出的主題詞進行重合性比對,選取意義重合的主題詞,進行命名修訂。最終確定調查對象對教師的角色期待。2.2非結構訪談。培訓預期采用非結構訪談,對10位護士繼續進行非結構訪談。訪談問題包括:1)望通過培訓有什么樣的收獲;2)心中理想培訓項目進行描述,最終發現調查對象的培訓收獲預期。

3結果與分析

3.1對教師的角色期待。3.1.1專業性與學術性的融合。調查對象對培訓教師在授課時體現出的學術性與專業性有深刻的印象。如一位學員在描述中提到:“在講授社區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時,這位老師把出現心理問題的心理學機制和生物學機制都非常詳細的進行了解釋,而不只是單單的指出癥狀。”這說明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將學術性與專業性相融合,知識更有深度,會更受歡迎。3.1.2豐富的臨床經驗。調查對象希望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應對學員提出的各種臨床難題。有兩位學員在訪談中提到,在護理臨床技術操作的培訓方面,不應該單單是強調操作過程的規范性,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能把該項操作在臨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不確定危險因素,都可以列舉出來。這需要授課教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實現。3.1.3多學科交叉的背景。護理學屬于一門交叉學科,除了自然科學的知識,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知識同樣重要。在訪談中,多位學員提到多學科交叉背景的重要性。一位護士談到,“我們的倫理學老師在講授護理倫理學的時候,總能引申出很多來自臨床的倫理問題,而不是僅僅談論理論問題。因為她擁有倫理學和護理學兩個學歷文憑。她的倫理課對護理臨床實踐非常有指導性”。3.2培訓收獲預期。3.2.1獲得更多的法律知識。醫學法律讓護理人員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自我保護,能從法律的角度去考慮臨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訪談者認為,培訓如果能增加更多法律知識,會對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益處。會避免無緣無故的投訴,面對各種無理要求,會從法律的視角去回應。3.2.2提升職業成就感。一些訪談者認為,從事社區護理工作比較容易使人陷入“平庸”的狀態。但是好的培訓,能夠使人開闊眼界,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喚醒學習者的學習內驅力,從而提高職業成就感。通過心理、法律、倫理等“非專業”培訓,學員希望能夠具有更寬廣的人文視野,更多的從人文角度、從跨學科的角度去思考臨床問題,這種思考更加深邃,更有助于理解“平淡無奇”的臨床實踐,更有助于個人重新審視護理工作,在提高臨床服務能力的同時,更有可能發現多學科交叉所帶來的學術研究靈感和興趣,最終提升個人職業成就感。3.2.3護理技能的社區適應性。多數調查對象提出,社區護理技能的應用不是孤立而割裂的,而是在非常靈活(如患者家里)的情境中應用,由于技術使用環境的變化,從而更考驗社區護士的應變能力。在設計技能培訓課程時,應該更多的系統考慮社區情境,護士上門服務進行的護理操作不是孤立而“死板”的存在,往往涉及多項技能的綜合應用。調研對象認為,最佳的技能培訓應該發生在教學醫院,這樣才能增強護士正確使用技能的能力。學校實訓室可以讓學生習得某項技能的操作規范,但是卻不能完全呈現真實的臨床情境。臨床情境是現實生活,實訓室就像實驗室,“現實生活的決策情境的演化是持續的、開放的、不確定的,這些特點在實驗室任務中是不存在的”[2]。技能培訓需要團隊合作,共同設計培訓項目,絕不限于流程化的操作規范。必須強調社區環境的適應性。

4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的構建策略

培訓對象對教師的角色期待以及對培訓的收獲期待的研究結果,從教育需求方的視角,為探索構建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的策略提供了依據。為實現教育需求方的期待,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教師團隊的構建策略。4.1打破學科壁壘,團隊合作開發課程。教師授課專業性與學術性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有護理臨床經驗又有交叉學科教育背景的教師也并不多見。因此可以嘗試打破學科壁壘,建立一支以課程為核心的專業教師團隊,采取多專業背景教師共同開發課程的模式。如護患溝通課程,涉及法律、倫理、心理、醫學、護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因此需要將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整合在一起,共同設計案例,開發課程,從多專業視角對該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護理心理學中有關心身疾病的內容,需要臨床醫學、病理學、生理學教師與心理學教師共同設計課程。因為任何一種因慢性疾病而引起的心理問題都有其神經學與病理生理學基礎,甚至所服用的藥物也會導致情緒的變化。缺乏醫學背景的心理學教師欠缺相關的醫學知識,而醫學專業教師在心理治療方面又不擅長。以課程為中心,團隊共同參與課程設計與授課,可以避免因教師在某一專業領域知識的缺乏而導致的專業視域的局限,能夠更好的體現學科交叉,實現專業性與學術性的整合,落實護理技能的社區適應性。4.2建設學校專業課教師與臨床護理教師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醫學院校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高水平臨床帶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護理專業專職教師臨床實踐基地,是提升學校護理專業教師的臨床經驗,以及臨床護理師資的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學校多數護理專業教師來自各高校剛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面較廣,但畢竟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戰經驗。也有不少教師雖然也是從臨床一線調動而來,剛到學校確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任教時間一長,加上臨床護理進展較快,離開臨床護理一線的時間稍長,教學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因此更需要學校專職教師到臨床實踐基地進行頂崗工作。而臨床一線教師因缺乏規范的授課技巧,往往不能在授課時很好的展示豐富的臨床經驗,所以應該接受系統規范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磨練。這樣才能保證社區護理專業教學與臨床護理工作的無縫對接。這也是培養“雙師”素質教師的必要手段。4.3加強人文學科師資團隊建設。在職護士對法律知識的期待,說明在學校教育期間,沒有獲得足夠的法律知識。人文學科如醫學法律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課程必須更好對接社區護理工作,因此教師有必要到臨床一線去獲取案例素材,不斷更新案例庫。同時加強人文學科教師與臨床護理人員之間的對話,通過教研活動、人文教師下臨床等形式,搭建臨床護理人員與人文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平臺。人文教育有三重價值:能使人更“像人”、更理性、更智慧、更自由[3],合理完善的人文教育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順利的成長,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及心理健康[4]。對于護理教育的質量,往往與護理師資隊伍的建設有一定的影響[5-6],因此,做好學校社區護理課程設置,構建高水平師資團隊,對提升我國社區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萬丹.國內外教師敘事研究綜述[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9,33(1):21-24.

[2]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卡爾的錯誤:情緒、推理和大腦[M].云露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2.

[3]劉靜.人文教育:民辦高校立足的根基[J].大學教育科學,2017(6):11-16.

[4]韓亞琨.人文教育在口腔醫學人才培養中的意義與展望[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7):767-768.

[5]宋巧麗.護理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J].才智,2017(6):237.

[6]高菲菲.成人醫藥護理繼續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17-19.

作者:周海燕 陳浩 單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繼續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