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14 04:10:03
導語: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將實際工作過程引入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探索切合學生特點、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對應銜接、學生樂于授受的教學方法,將更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職業教育目標。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努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基礎醫學課程是所有醫學生獲取專業能力的基礎,如何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進行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有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醫學知識與專業結合,是深化護理專業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
一、相關定義
(一)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人們將關注點投向基于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突出實踐技能的地位,注重情境的創設,使原來的知識本位職業能力觀向職業能力為本位觀遷移。(二)工作過程。工作過程是綜合體系,一般是指為了解決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并同時可以得到工作結果的一系列完備的工作程序[1]。(三)基于工作過程獲得綜合職業能力。職業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設計程序是:職業崗位分析→崗位職責和任務→崗位綜合能力,專項能力→達成培養目標,素質規格。在“去職業化”的大環境下,職業教育離不開動態的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只有在工作過程中才能真正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2]。
二、醫學基礎課程整合及基于工作過程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的醫學院校按“器官系統為中心”為主線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針對基礎醫學課程的課程整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而實驗教學,有學者開展改進人體實驗教學附件,有學者從實驗內容設置、教學方式改革和考核方式創新等方而對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有學者依據護理技能培養的特點及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對護理學專業藥理學教學內容和授課方法進行改進,幫助學生樹立“藥療護理”的理念,還有學者嘗試混合式的創新教學模式,將病原生物學與基礎護理學的部分相關實訓內容進行整合,實現知識點的對接。
三、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實踐
(一)實驗教學知識點選擇。在前期開展醫學基礎課程理論整合的基礎上,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梳理,以護理工作過程為導向,提煉和整理出適合護理專業的、與臨床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實驗教學內容,編寫知識點,一方面作為護生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重點提示,另一方面作為實驗課的重點內容。節選部分知識點見表1。(二)基于工作過程的案例設計—逆向設計法。以職業崗位的要求為起點,分析確定臨床護理工作所應具有的關鍵職業技術、技能、職業素質,從臨床護理崗位基本工作任務中尋找相銜接的學習領域及學習任務[4]。根據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學生所需掌握醫學基礎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具體實驗學習內容,再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案例見表2。(三)實驗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教師實驗課堂給學生案例,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從案例問題出發,根據所學知識分小組討論,匯報,教師分析。2.工作任務教學法(結合PBL教學法):首先教師要查閱資料并到醫院進行實地考察,與臨床護理教師一起討論,然后進行周密的案例情景設計。課前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期刊、網絡、圖書館等途徑獲取資料。學生通過充分準備后,在模擬場景中,根據案例問題進行觀察、分析、提出處理方案,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工作任務。老師在此過程只起到提示、引導的作用。3.情景教學法:如正確取藥;藥物的換算;先天性聾啞、白化病調查、血型測定、寄生蟲檢測。在實踐教學中創設臨床情景,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融合護理基本工作要素,在教師引導、自己調整、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具備職業能力。(四)效果評價第一,通過創設仿真或真實的工作情境,讓學生在完成某項完整性、真實性的工作任務過程中鞏固醫學知識,然后以學生自評、老師評議對學生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第二,采用小組及面對面訪談方式與教師、學生進行交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第三,自編問卷對實驗教學改革現狀進行調查,了解師生應用情況和接受程度。
四、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解決的關鍵問題及意義
(一)課程實驗內容整合,助力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結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既保證醫學基礎課程知識體系完整又能突出臨床護理需求的前提下,增刪部分教學內容,減少學科、章節之間內容的交叉重復,盡可能取材于實際的工作過程,以“必需、夠用”為準。從教育的認知規律來看,整合后的醫學基礎實驗教學內容更有利于學生建立對機體整體性認識和對知識的深入學習及綜合掌握。(二)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效銜接。為保證實驗教學任務明確,按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任務的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程序進行護理專業醫學基礎實驗教學設計,將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學生所需掌握醫學基礎相關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具體醫學基礎學習領域,把護理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醫學基礎知識融人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教師有效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效銜接,將更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職業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編輯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精細化模式初探—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20-24.
[2]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中的有效工作任務分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1):1-12.
[3]梁英.高職護理專業“綜合醫學基礎”課程整合及效果評價研究[D].廣西醫科大學,2018.
[4]佘佐亞.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護理綜合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5(3):132-136.
作者:韋義萍 佘佐亞 李麗梅 李珊 趙敏敏 李雪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 上一篇:兒科護理中溝通方法與技巧探究
- 下一篇: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專業健康評估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