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專科護士培訓論文
時間:2022-01-28 10:30:35
導語:急診專科護士培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某院急診部依據功能區域劃分為:①急診病房:下設急診內科、急診神經內科、急診外科三個病區;②急診監護室;③急診門診:設預檢分診區、搶救區,留觀輸液室。某院急診部共有護士82名,其中男性2名,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26歲,其中科護士長1名,各功能區域分設5名副護士長,國家級急診專科護士4名。
1.2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2010—2011年取得護士資格證書,經醫院崗前培訓合格分入急診部的20名護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齡20~23歲,學歷:大專7人,本科13人。傳統組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19~24歲,學歷:大專8人,本科9人。兩組護士在年齡、性別、學歷及入院考試成績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培訓方法傳統組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即由高年資護士帶教年輕護士。年輕護士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給予相應班次工作。新培訓模式組即采用對急診專科護士建立科學的分區域、分階段專業培訓體系。根據工作年限及掌握專業技術能力要求,按急診病區、急診監護室、急診門診三個區域,分崗前護士培訓、急診病區護士培訓、急診監護室護士培訓、急診門診護士培訓四個階段。護理部建立系統的專科培訓、準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訓小組,由科護士長任組長,其成員由副護士長、國家級急診專科護士(科室每年選派1~2名護士參加國家級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組成。采用集中授課和操作演示,保證培訓統一規范。科室制定培訓計劃、目標,組織實施,對急診護士進行系統化、有目標、有計劃的崗前和在崗培訓。特殊護理單元:急診監護室、急診門診還需接受準入培訓,經考試考核合格后方能獨立上崗。考核中理論考試成績80分以上,操作考試成績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遲3個月進入下一階段的培訓,離崗(病假、產假、哺乳假等)3個月以上者,需經科室對其從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規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崗位。各階段的培訓、考試考核成績記入本人護理技術檔案。
1.3.1第一階段:新職工的崗前培訓。新職工上崗前由醫院人力資源部和護理部對其進行集中崗前培訓,經醫院考試合格后進入急診部。到急診部后,先分至急診內科、急診神經內科、急診外科病區。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由科室培訓小組成員按照分工進行培訓。要求知曉急診各項核心制度,科室規章制度、各班職責、急診患者入院出院流程、護理文書書寫、急診科的感染知識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養良好的醫德,強調工作中的“慎獨”精神。3個月后進行相關理論、操作考試,合格后方可在急診病區獨立值班。
1.3.2第二階段:在急診病區護士的培訓。新上崗護士分別在急診內科病房輪轉一年、急診神經內科病房、急診外科病房各輪轉半年,并通過科室的考試考核,熟練掌握病房常用儀器如:除顫儀、心電監護儀、輸液泵的使用及維護保養知識,具備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觀察能力、常用藥物知識。掌握急診疾病護理知識,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做好急診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導,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及嚴謹的工作態度。
1.3.3第三階段:在急診監護室護士的培訓。急診護士經過在急診病房2年的輪轉,進入急診監護室,首先進行3個月的崗前培訓,根據醫院監護室護士準入制度,制定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學習急診監護室工作制度、崗位職責與流程,危重病人護理常規及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培訓各種急救技術:心肺復蘇術、心電除顫術、監護技術、呼吸機操作技術、血液灌流與濾過技術、各類管道的護理技術,醫院感染的預防及控制流程,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流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與處置流程等,邊培訓邊實踐,完成相應的理論學習及操作實踐訓練,并且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對其綜合能力評價合格,經護理部批準后進入急診監護室獨立值班。
1.3.4第四階段:急診專科護士培訓。在急診監護室工作1年后,經過1個月的崗前培訓進入急診門診工作。根據醫院急診專科護士準入制度,制定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學習急診門診工作制度、崗位職責與流程,預檢分診流程、分診技巧、洗胃技術,急診綠色通道、急診重點病種及常見急癥的護理與急救配合,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流程,急診患者心理特點及溝通技巧,突發傳染病的隔離與處置等。在培訓中,結合臨床設置模擬病例現場演練,如:猝死、過敏性休克、小兒高熱驚厥、群體傷、群體食物中毒等病例的急救流程,使護士更容易接受,也更注重實用性,使其進一步熟悉搶救流程,提高搶救技能。同時將理論性知識編成應知應會小冊子,人手一冊,方便隨時學習。經過1個月的培訓,經理論、操作考試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對其綜合能力評價合格后,經護理部批準進入急診門診獨立值班。
2結果
經過分析,結果顯示:通過對急診專科護士的分區域、分階段培訓,護士的理論水平、操作能力、預檢分診準確率、搶救成功率、病人滿意度等方面,新模式與傳統模式培訓相比較有明顯提高。急診護士適應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相比以前也都有了明顯提升,基本具備了協調能力、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和獨立的搶救能力,能與醫生密切合作,并根據病情分級分區救治,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急診專科護士
3討論
急診專科護士實行分區域、分階段的培訓體系,使護士感到自己的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在培訓的同時,定期和不定期的專科理論知識、護理技術操作和急救技能的考核,激發了護士工作和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了責任感,使其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加速了急救護理人才的成長,使醫院逐步形成一支充滿活力、富有經驗的護理隊伍。
3.1應急能力增強,搶救成功率高急診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科室,就診患者具有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且復雜的特點,急診專業涵蓋了所有臨床專科的急癥處理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要求急診護士具備全面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急診專科護士通過在急診內科、急診神經內科、急診外科病區三個病區2年,急診監護室1年,共計3年的輪轉,涉及專業面較廣,由淺入深,系統學習了急救知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在搶救急危重病人時,訓練有素,有條不紊,具備相應的應急應變能力,積極配合醫生的搶救。根據Whelan對護士在執業過程中面臨心臟停搏這種危重病人,給予醫護人員搶救的時間較短,而在這樣較短時間內完成較多復雜的搶救措施,需要理論知識與搶救技能比較扎實的護士積極配合,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
3.2溝通能力強,病人滿意度高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優秀護理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根本能力,這一點對急診護士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種科學化和規范化的培訓后,使其能為病人提供更為準確、全面的健康知識。同時學習掌握了急診病人的心理特點,提高了溝通技巧,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及時化解處理,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避免了很多糾紛,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專科護士的專業能力較為成熟,其專科護士的成長軌跡體現初級-高級-高級強化階段的層次遞增,同時也是護士個人核心能力提升的一個充分展示的過程。某院通過對急診專科護士建立科學的分區域、分階段專業培訓體系,促進了急診專科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亦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收到滿意成效。
作者:李海玲單位:濰坊市人民醫院急診部
- 上一篇:環保局四清與凈化工作總結
- 下一篇:社會事務辦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