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傷口護理培訓方案效果評價
時間:2022-11-16 04:05:37
導語:護士傷口護理培訓方案效果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區域傷口護理培訓方案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區域內43名護士,在“李琦”傷口護理中心實訓進行傷口專科護士的培訓,培訓前后采用調查問卷和理論操作考試對培訓對象進行傷口理論和技能操作現狀以及需求進行評估,制定專科化的培訓方案,培訓160學時,結束后進行理論和技能考試。結果43名護士培訓后傷口理論與操作成績顯著高于培訓前水平,傷口護理技能操作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研究所構建的區域護士需求的傷口護理培訓方案,能有效提高護士的傷口護理能力,為臨床實訓基地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傷口護理;專科培訓;理論知識;專科技能;護理教育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下肢靜脈曲張、糖尿病足、壓力性損傷等患者的慢性難愈性傷口處理問題越來越復雜和突出。傷口新理論、新技術以及新型敷料的革新大大推動了傷口愈合與管理向專科方向發展,要求護士在傷口專科護理方面更新知識和技能[1-2]。我院李琦傷口護理中心是國際造口師學校、傷口專科見習基地和上海市傷口適任護士培訓基地,為了滿足臨床護士能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的需求,通過課題組前期調研實訓基地區域護士的傷口護理需求,在此現有基礎上本構建了傷口護理的培訓方案,并對此方案進行了驗證,旨在進一步提高臨床護士傷口護理能力,使優質護理資源向區域輻射,同時為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6年2月-2018年12月經過區培訓中心報名審核通過來院實訓的區域護士43名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其中,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4.51±5.16)歲,其中<30歲8人(18.6%),30~40歲30人(69.8%),>40歲5人(11.6%);學歷:本科28人(65.1%),大專15人(34.9%);職稱:主管護師17人(39.5%),護師22人(51.2%),護士4人(9.3%);醫院級別:二級甲等15人(34.9%),二乙15人(34.9%),社區12(27.9%),其他1人(2.3%);工作年限<5年4人(9.3%),5~10年8人(18.6%),≥10~15年12人(27.9%),≥15~20年13人(30.2%),≥20~25年4人(9.3%),26年及以上2人(4.7%);所在科室內科17人(39.5%),外科5人(11.6%),門診14人(32.6%)。1.2方法。1.2.1制定培訓方案。課題組在前期已經完成了個人資料、傷口知識、傷口護理技能掌握自評情況、傷口護理培訓需求4項內容的調研。傷口護理的需求包含學習內容需求(10個條目)和學習形式需求(8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依序分別賦1(完全不需求)~5分(完全需求),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需求越強烈。問卷在文獻回顧基礎上經專家咨詢后研制而成,內容效度指數為0.84。(1)培訓內容需求:根據前期調研的結果,結合上海市護理學傷口適任培訓大綱與《李琦傷口護理》專著結合區域護士需求設置理論與實踐課程,制定出了傷口護理的培訓內容,分為傷口基礎理論、換藥技術與敷料應用、傷口常見問題處理3大類。內容涵蓋傷口基本概念、傷口評估記錄、濕性愈合理念、敷料的選用、常見傷口的處理原則、傷口包扎、拆線方法、換藥流程及傷口護理個案書寫等。(2)培訓形式需求:結合區域護士學習形式需求采取針對性培訓方式,如操作演示、案例分析、一對一帶教、小講課、小組討論、多媒體演示、集中授課及自學等。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與差異化,使培訓效果最大化。(3)培訓方法:臨床護理帶教中以護士需求為主體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為每位學員建立個人培訓檔案,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設置相應課程,做到“因需而教,因材施教”,從而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4)培訓時間:根據學員的需求與導師共同安排完成160學時的培訓課程,理論與實踐之比為4∶6。1.2.2培訓師資。成立由護理部主任領銜的教學團隊,帶教師資中具有國際造口師證書2名,具有傷口適任證書從事傷口護理20余年的資深主管護師3名。1.3效果評價。對學員在培訓前后的傷口知識理論、換藥操作技能和傷口技能掌握自評進行比較。要求學員運用護理程序結合典型傷口資料完成傷口個案護理一份;并采用自制實訓基地滿意度問卷對學員進行培訓方式、培訓內容、考核方式、帶教能力及實訓基地管理等方面滿意度情況調查。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依序分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得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統計學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百分率表示,培訓前后的傷口知識理論、換藥操作技能和傷口技能掌握自評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培訓前、后學員理論知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的比較。見表1。經過培訓,實訓43名學員傷口理論知識與換藥操作技能達標率為100%,傷口護理個案報告合格率100%。表1培訓前、后學員理論知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的比較(x—±s)分時間n理論知識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培訓前4353.67±10.2381.56±2.89培訓后4378.65±8.6891.84±2.78t-12.084-9.405P0.0000.0002.2培訓前后理論考核指標及傷口護理技能自評比較。見表2。2.3學員對實訓基地的滿意度。經調查顯示,學員對實訓基地的滿意度得分前3位分別是師資帶教能力(4.63±0.49)分、師資帶教積極性(4.63±0.49)分及所接受的培訓內容(4.63±0.49)分,得分最低的是實訓基地管理(4.30±0.92)分。
3討論
3.1以區域護士需求開展傷口專科護理培訓的重要性。傷口專科護理培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實踐學習。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和慢性傷口發生率增加,傷口處理難度也越來越大。護士是開展傷口優質護理服務的根本,但護士如果對預防和處理傷口的知識技能掌握不足,就無法應對日益復雜的傷口護理,不能滿足臨床與患者需要[3]。於紅菊[4]在對安徽省二級醫院護士傷口相關認識的調查分析中發現,82%的護士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傷口濕性愈合,77.7%護士不了解傷口常用的新型敷料。謝卓莉等[5]發現,醫院科室很少舉行傷口護理相關知識培訓,對傷口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不能熟悉掌握。蔣琪霞等[6]研究表明,隨著傷口處理難度加大,患者對傷口護理需求增加,需要引入新理論新技術,而護士缺少傷口專科知識的學習。國內傷口專科護士始于1993年,目前國內傷口、造口師學校8所,上海從2015年也開始傷口適任護士培訓,但每年招收的名額有限,大部分二級和社區醫院沒有專門傷口護理人才。因此,護理管理和教育者需重視傷口專科培訓,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突出以護士需求為主體教學方式,變被動教授為主動求知,充分賦予學員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護士能盡快熟悉各類傷口處理方法,提高護士的傷口護理能力[7]。同時,依托“李琦傷口護理”優質專科護理資源,對區域護士開展基于需求的傷口護理的培訓非常重要而有意義。3.2基于需求的專科培訓提高了護士專科理論和操作實踐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160學時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區域護士對傷口基礎理論、換藥技術及常用敷料的使用、傷口常見處理問題及疑難傷口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且對于各類傷口的護理技能自評較培訓前亦有了明顯提高。此次“李琦傷口護理”中心實訓基地對學員的培訓采用了學員需求與實際能力相結合、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訓相結合、導師與學員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學員自評的結果,因能施教、因需施教,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員能熟練掌握常見傷口護理方法,滿足臨床和患者的要求。李建萍等[8]報道,通過實訓基地對護士進行傷口專科理論及技能培訓能有效提高護士傷口護理能力,滿足患者需求。韋迪等[9]研究顯示,通過2個月造口傷口失禁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護士的理論成績和專業技能都有明顯提高,達到培訓目標要求。區域護士來自不同醫院,針對護士進修時間短、要求高,且個人對傷口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掌握水平參差不齊。“李琦傷口專科”根據每位護士的基礎及培訓需求,建立檔案,采用導師制和學時制,與學員共同制定學習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如集中授課、模型演示、小組討論、個別輔導及微信答疑等,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將傷口基礎知識、常見傷口處理方法(如壓瘡、糖尿病足、手術傷口等)、如何評估傷口的流程及各敷料的選擇和應用等傳授給學員,這些都是學員日常工作中最常見、最迫切想要學習的以及最新的傷口護理理念和指南。同時,導師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幫助學員選定傷口個案,讓每位學員書寫傷口個案。本研究43名學員無人有書寫個案的經驗,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患者資料收集、傷口情況的評估,制定護理目標和護理措施,健康教育等一個完整的流程,學員對傷口有了更系統和全面的認識,提高了正確評估傷口與換藥能力并學會了文獻檢索。每位學員在實訓結束后通過制作PPT現場匯報,老師點評,同學交流,取得了較滿意的成績。3.3培訓方案的實施為傷口實訓基地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本次針對區域護士開展的傷口培訓是對優質護理資源輻射做的一次有效的嘗試,研究結果顯示,學員對教學師資和培訓內容的滿意度較高,這是因為實訓基地教學基地的導師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傷口專科護士,還有2名勞模護士,她們將理論與臨床實踐技能操作緊密結合,結合學員需求通過現場演繹、教具實踐、視頻演示、同伴練習、手把手帶教,使學員較快的熟悉換藥器械、傷口的臨床表現及常見傷口的評估及測量方法與記錄,掌握傷口包扎技術,傷口敷料的選擇與使用,并能很快在臨床上進行較好運用。根據學員的特點和程度,設置課程、安排導師、接受實訓的護士都獲得了黃浦區傷口護士實訓證書,其中有7名學員在此基礎上又獲得了上海市傷口適任護士證書,3名學員在所在醫院成立了傷口護理專科護理小組;10名學員先后獲得區域傷口案例評比的一、二、三等獎。極大地豐富了實訓基地的內涵,為實訓基地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4小結通過此次培訓,區域護士的傷口專科護理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仍不能滿足臨床護士及患者對傷口護理越來越專業化的需求,傷口護理專科化是傷口護理發展趨勢。未來除了要充分發揮教學基地的輻射作用,采用多途徑的教學方式,借助互聯網+遠程培訓。還需要把傷口護理的系統培訓和考核納入護士的規培和能級考核中。以此提高護士的傷口護理能力,更好的滿足患者需求。
作者:方穎 王琳 張敏 徐曉晰 單位:1.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護理部 2.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
- 上一篇:數字故事在護士人文關懷培訓的應用
- 下一篇: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