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并發腸梗阻護理探討
時間:2022-08-06 02:49:31
導語:呼吸內科并發腸梗阻護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呼吸內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老年并發腸梗阻患者9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在62~81歲。疾病類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5例,哮喘者20例,支氣管潰瘍患者8例,胃食管反流致咳者2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在61~83歲,疾病類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2例,哮喘者18例,支氣管潰瘍患者10例,胃食管反流致咳者5例,納入研究標準為:經本院確診為腸梗阻并行手術治療患者;年齡≧60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惡心等癥狀。對本研究知情并自動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患者意識不清,存在認知障礙及其他癥狀不能配合調查者。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5h~20天,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病程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患者服用藥物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師處理。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因老年患者入院時主要治療呼吸內科疾病,然后入院后,忽然出現外科疾病,尤其腸梗阻,發病較急,此時患者很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焦慮及害怕等不良負面情緒,基于此,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臨床治療目的和預后等一系列相關情況,告知患者胃腸減壓的重要性,同時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讓患者明白臨床護理以及治療的重要性,從來而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中顧慮。對老年患者護理時態度和藹,尤其對患者表現出一些行為應給予高度理解,鼓勵并安慰患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穩定患者及其家屬的負面情緒,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主動積極的配合治療,增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病情護理。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組織愈合能力差,多合并各種慢性疾病等特點,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監測其血壓、心率、尿量的變化,認真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現滲液、滲血等問題,如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與此同時應隨時密切關注患者面部表情和體溫變化,在胃腸道減壓操作前,應告知患者有效的胃腸減壓能夠吸引出胃腸中的積液與積氣,緩解胃腸腔內壓力,進一步改善腸壁血液循環,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有利于腸功能的恢復,讓患者和家屬收獲更多的疾病知識。另外,應詳細記錄患者引流液的顏色及其性質等。如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為了維持患者電解質、酸堿的平衡,應給予全靜脈的營養支持。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給予口服抗菌藥物。除此之外,針對部分老年患者害怕活動導致跌倒,擔心術后活動會導致傷口裂開等因素,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科學活動指導,患者上下床時應提供幫助,指導患者避免因用力過度、咳嗽等增加腹壓,術后使用腹帶保護患者腹部,以防傷口裂開。(3)解除腸道梗阻。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患者液體石蠟每日30~60mL。部分患者可在此基礎上給予瀉下導滯中藥,如大承氣湯等,或者給患者灌入適量的大黃煎液,每日以9~15g為宜。針對一些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可適量給予促進消化道蠕動的藥物。對便秘較嚴重的患者,可給予推拿、針炙等,幫助患者緩解便秘癥狀。(4)防并發癥。對于老年患者術后存在心肺功能差以及營養不良者,應嚴格遵照醫囑控制靜脈滴速,并指導陪護24小時床邊照看,幫助患者術后24小時床上進行肢體活動,并協助患者翻身,肢體按摩、拍背等,待病情好轉后,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逐漸增加運動量,防止出現腸粘連現象。1.3療效評定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設為臨床癥狀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未緩解三個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消化道功能恢復正常為完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消化道功能部分通暢,為部分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為不緩解。釆用自制調查問卷發放形式,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設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
2結果
通過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3討論
腸梗阻的病理生理過程屬于一個動態的、連續的過程。由于老年人身體各機能不斷下降,呼吸功能減退,再加上老年人腸胃功能的減弱、術后臥床休息及飲食不當等因素的存在,往往會間接誘發腸梗阻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所以對老年并腸梗阻病患者來說,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最佳手術時機、完善的術前準備以及術后耐心細致的護理是降低老年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作為醫護人員,除了積極配合術前準備外,應做好患者術后的綜合護理。有研究顯示,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腸梗阻患者出現緊張、焦慮,害怕等不良心理,所以說積極有效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環節。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通過與患者和陪護進行健康知識指導,并要求陪護共同參與到患者教育、溝通和關懷護理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患者耐心講解相關疾病知識,以此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術后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愿望等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臨床預后和生活質量,對老年高齡患者的護理重點放在支持愈后的細心觀察與護理中,這利于及早發現并處理術后再發腸梗阻疾病。與此同時,對觀察組患者術后,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現滲血、滲液等現象,如有污染狀況及時給予更換。在觀察患者病情時,鼓勵家屬共同參與,關注患者面部表情,詢問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癥狀,如發現患者出現早期炎性腸梗阻癥狀時,應立即告知醫生。如確診患者為早期炎性腸梗阻癥狀時,應釆取合理的干預措施給予重點護理。對于老年高齡患者容易發生切口感染者,重點觀察患者切口愈合情況,確保引流管暢通。此外,出院時,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征求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填寫護理滿意調查表,出院后定期回訪,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生活方式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良好的飲食習慣等。綜上所述,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并發腸梗阻的護理中,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給予系統的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老年腸梗阻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建立良好的護患、醫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徐東蘭.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并發腸梗阻的護理探討[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020(001):69-70.
[2]肖慧.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并發腸梗阻的護理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7,000(027):119.
[3]曹紅.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并發消化道腸梗阻的臨床護理方法和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2):117-118.
作者:李金花 單位:上海市大場醫院
- 上一篇:呼吸內科臨床護理方法和效果觀察
- 下一篇:細節護理對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