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對傳染科護理質量的影響

時間:2022-08-06 11:09:49

導語:人文關懷對傳染科護理質量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關懷對傳染科護理質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在傳染科護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護理對傳染科護理質量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人文關懷。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態、不良事件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漢密尓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尓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傳染科護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可推廣。

關鍵詞:傳染科;人文關懷;護理質量;不良事件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了,以致醫院護理糾紛事件逐步增多。針對這一現狀,要求醫療機構在提升疾病臨床救治水平的同時,也要關注護患關系的和諧構建。傳染科患者病情復雜,具有傳染性,一旦護理工作不得當易造成病情蔓延。同時此類患者需要隔離,多數患者伴有負性情緒,影響其對治療、護理的配合度,因此輔以有效的護理工作至關重要[1]。本研究主要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傳染科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傳染病分冊》中的診斷標準[2];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神經系統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者;②合并惡性腫瘤病變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4~65(44.2±2.4)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22例,初高中15例,小學3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3~67(44.8±2.7)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23例,初高中16例,小學1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如巡視病房、監測病情、實施健康宣教等。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人文關懷,主要措施如下。1.2.2.1成立護理小組根據工作需求成立護理小組,小組由1名責任護士、1名主治醫生及3名護理人員組成。小組成員均具備以下條件:工齡大于5年;臨床經驗豐富;高學歷。由責任護士擔任組長,組織成員集中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人文關懷的概念、操作步驟、溝通技巧、傳染病特點及護理要點等;培訓結束后對所有成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構建高素質護理團隊。1.2.2.2環境護理按照“舒適、美觀、實用”的原則改進病房布置。每天定時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及時開窗通風換氣,更換床單、被褥,調節好室內溫度、濕度及光線。1.2.2.3加強護患溝通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依據患者的性格色彩選用溝通方式,如與紅色性格的患者溝通時,要多給予贊美,注意傾聽并掌握話語權;與黃色性格的患者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簡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綠色性格的患者溝通時,要多站在他們角度分析問題的利弊;與藍色性格的患者溝通時要注意語言嚴謹,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另外因傳染科疾病特點,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治療、護理工作時會限制身體接觸,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自卑感。針對這一問題,護理人員在與患者的溝通中可加強肢體語言交流,如通過手部、面部、頭部按摩對患者進行關懷性接觸。同時指導家屬掌握相關手法,日常多給予患者關心、陪伴,幫助患者增強疾病治療信心[3]。1.2.2.4心理輔導重視患者的主訴,在了解其心理癥結的基礎上給予疏導;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最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打消顧慮。指導患者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如:①宣泄療法。鼓勵患者宣泄壓抑情緒,如唱歌、傾訴、哭、找個空曠的場所大聲宣泄、對抗運動等;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引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關懷與陪伴,讓其感受到家庭溫暖。②音樂療法。根據不同患者的喜好及情緒播放不同類型的樂曲,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或找到共鳴。③腹式呼吸法。保持仰臥位躺平,左右手分別放在腹部和胸部,用力吸氣、緩慢呼氣,1次訓練5min,早晚各1次。1.2.2.5安全護理及時評估護理風險,制定預防性方案,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標準,每天進行工作查對。病房內設置固定的懸吊式紫外線消毒燈,為了避免患者錯誤使用引起傷害,護理人員要主動告知其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項、設置原理、紫外線對人體的損害等。公共區域設置醒目標識,如防滑標識、廁所標識、扶梯標識等,加固床檔,地面作防滑處理,廁所設置扶手。要求患者及家屬嚴格遵守科室及病房制度,不得擅自外出,控制親屬探視數量及次數。1.2.2.6保護隱私建立單獨的隔離小診室,詢問患者病情隱私時,禁止他人“旁聽”。醫護人員要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的“隱私”,在不損害他人及社會公共安全利益時,不得擅自泄露患者及家屬姓名、住址、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1.3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采用漢密尓頓焦慮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漢密尓頓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HAMD量表的信度為0.98,效度為0.63,共包含21個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無癥狀;1分:很輕微;2分:稍明顯;3分:明顯;4分:很明顯;評分標準:評分<8分表示無抑郁、8~20分表示可能抑郁、≥20分表示抑郁。HAMA量表的信度為0.83,效度為0.36,共包含14個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無癥狀;1分:輕;2分:中等;3分:重;4分:極重。HAMA評分<7分表示無焦慮,7~14分表示可能焦慮,≥14分表示焦慮。②統計兩組護理后的不良事件(管路滑脫及堵塞、標本采集錯誤、用藥錯誤、住院患者跌倒、輸液問題)發生率。③在護理前后采用中文版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bref,WHOQOL-BREF)評價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該量表的信度為0.85,效度為0.79,共包括生理(7個)、心理(6個)、社會關系(3個)及環境(10個)4個領域,每項問題從輕到重計1~5分,評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傳染科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承受著身體不適,心理也始終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更需要被關懷、理解及尊重[4-5]。人文關懷以“人本理念”為核心,著重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將其應用于護理工作中更能挖掘患者的內在需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各項措施,對提升護理質量、減少護理不良事件有重要作用。與常規護理相比,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熟練操作各項技能,還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及給予患者情感支持的能力,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就診氛圍,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6]。李梅[7]的研究中,將人文關懷應用于傳染科患者臨床護理中,結果顯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患者生活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鑒于此,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傳染科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人文關懷,護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P<0.05),提示護理工作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主要與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強化其職業素質有關,且成立了護理小組,每位小組成員均為高年資、高學歷、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小組成員分工協作、責任明確,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良好的護患溝通是保證護理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為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人文氛圍,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性格色彩選用合適的溝通方式,以提高護患溝通的有效性,同時能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誠及關愛。同時傾聽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的心態及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源,給予針對性疏導,或指導患者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構建家庭支持系統,讓患者感受到周圍人群的善意及親情支持,保持情緒穩定。考慮到患者疾病的特殊性,給予隱私保護可充分體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尊重及理解,也是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的重要內容。因此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除此之外,此次人文關懷中還增加了安全護理、環境護理兩項措施,旨在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養病環境,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減少安全隱患。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人文關懷應用于傳染科的效果顯著,能從生理、心理方面改善患者的不適,有助于提升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傳染科護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可推廣。

參考文獻

[1]孟麗芳.傳染科護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護理對傳染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2):319,322.

[2]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傳染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胡凱梅.人文關懷護理方法對傳染科護理的質量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1):108-109.

[4]張麗英.人文關懷護理對傳染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17):148-149.

[5]王英惠,張先軍,殷桂春,等.某傳染病醫院臨床科室護理風險系數評定與績效分配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1):158-161.

[6]馮敏,胡平,姚俊.人文關懷護理對心臟介入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4):48-49.

[7]李梅.人文關懷護理對傳染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6):119-120.

作者:代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