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切除術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5:15:00

導語:垂體瘤切除術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垂體瘤切除術探討論文

垂體瘤是一種常見的生長緩慢的顱內良性腫瘤,發病率為1/10萬人,占顱內腫瘤的7%~10%。垂體瘤的手術途徑大體可分為經顱垂體瘤切除和經蝶垂體瘤切除兩種。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經蝶入路切除垂體瘤被認為既能切除腫瘤又能完好保存垂體功能,手術和麻醉時間短、并發癥少、不良反應少、恢復快、死亡率低,能夠避免開顱手術時對額葉、嗅神經、視神經的損傷。因此,經蝶入路成為目前垂體瘤手術的首選入路。

1臨床資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5月共做垂體瘤手術14例,男9例,女5例,年齡29~65歲。臨床表現為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閉經、不孕、肢端肥大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現不良后果。

2術前護理

2.1術前訪視術前一日常規對患者進行訪視,評估患者一般情況,協助做好各項術前準備,了解其心理狀態,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如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其優點,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解除思想顧慮,減輕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增強治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器械物品的準備準備好常規開顱器械包、經蝶手術器械、顯微手術器械、顯微鏡、雙極電凝器、雙套吸引器,要保證所有器械性能良好。另外,根據不同手術醫生習慣不同,準備各種不同器械。

3術中配合

3.1巡回護士配合熱情接待患者進入手術室,檢查核對術前準備,建立靜脈通道(使用靜脈留置針),協助醫師做好各種穿刺,如中心靜脈穿刺、動脈穿刺測壓等,全麻平穩后,擺置好手術體位,取平臥位,肩下墊一海綿墊,使頭后仰10°~15°。寬膠布固定頭部,檢查身體各部位,防止受壓,同時檢查靜脈通道、導尿管是否通暢。協助醫師擺置好術前調試好的顯微鏡,根據手術需要隨時調整雙極電凝器及吸引器負壓的大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輸液速度。

3.2器械護士配合術前15~30min洗手,整理器械臺,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腦棉,協助醫師消毒鋪巾,將吸引器、電凝器的連接線固定于手術臺上。遞小圓刀“V”形切開鼻小柱,根據需要選擇大小合適的擴張器,擴張鼻腔,拓寬術野,咬骨鉗咬除骨性鼻中隔,并留一小塊備用,確認兩側蝶竇開口,充分顯露蝶竇前后壁,用骨鑿鑿開蝶竇前壁,微型咬骨鉗咬除部分蝶竇前壁,遞雙極電凝器、骨蠟止血。上顯微鏡觀察,7號針頭接1ml注射器穿刺,確認硬腦膜并十字切開,用刮圈刮除腫瘤,小杯盛少許生理鹽水接取切下的腫瘤組織,送病檢。腫瘤取盡后可見鞍隔塌陷,徹底止血后,用備用的骨性鼻中隔修補鞍底,并用醫用耳腦膠封固,退出擴張器,3-0可吸收線縫合鼻小柱,凡士林紗條填塞雙鼻腔。手術完畢。

4術后護送

手術結束后,等全麻完全清醒,與麻師共同將患者護送回病房,告訴患者及家屬手術順利完成,請大家放心,并積極配合術后的治療和護理。向責任護士交班,交代術中麻醉及用藥情況、術后注意事項等。

5體會

垂體位于蝶鞍內,位置較深,手術經鼻腔入路,操作空間有限,因此對手術器械要求高,必須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應仔細檢查所須器械、儀器的性能并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確保術中器械性能完好。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現代儀器及內鏡器械應用于手術逐漸增多,這就要求我們手術室護士不僅要有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各種手術步驟及配合,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對于新的特殊手術,術前要向主刀醫師了解手術步驟及術中配合要點,按醫生要求準備好各種器械及儀器。手術過程中要集中精神,傳遞器械準確穩妥,密切配合,才能保證手術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