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全麻手術蘇醒期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1:35:00

導語:小兒全麻手術蘇醒期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兒全麻手術蘇醒期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小兒

全麻已廣泛應用于小兒外科手術。其麻醉方式是利用麻醉藥物使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暫時性抑制。整個抑制過程是可逆的,當藥物排出體外或在體內分解破壞后,病人即恢復清醒,且無后遺癥[1]。但是全麻結束后,麻醉對病人的影響并未全部消除,一些保護性反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全麻也有一些并發癥易在蘇醒期發生。因此,蘇醒期要加強對病人的觀察及護理

1觀察

全麻蘇醒前,應有專人看護。在全麻完全蘇醒前注意監護生命體征、循環、神志的變化。應保證氧氣的供給,連接監護儀的各條導線,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開放靜脈,監測肛溫、心率、呼吸、血壓和血氧飽和度,聽取麻醉師介紹術中情況。通過觀察瞳孔、神經反射、脈搏、呼吸等估計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淺速,表示即將蘇醒,應密切監護[2]。

2護理

2.1心理護理心理護理要在手術前開始。多數患兒為初次手術,他們對手術缺乏認識,較大的患兒可能有緊張、焦慮,甚至恐懼。較小的患兒也可受其家屬的影響表現煩躁、哭鬧不安。因此護士應該在手術前多與患兒及家屬溝通交流,根據患兒的年齡、文化程度和性格等個體差異,結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的介紹與其疾病有關的基本醫學知識,講解手術麻醉蘇醒期的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應措施。取得患兒的理解,增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對手術的恐懼感、絕望感,使患兒及家屬都能積極配合治療[3]。

2.2預防意外損傷全麻蘇醒期常出現躁動、意識不清、幻覺等表現。患兒常會不自覺地拔除氧氣導管、胃管、靜脈點滴等。因此應對患兒進行保護性約束,雙手進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動發生,應明確原因,去除誘因,耐心解釋及安慰患兒,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患兒鎮靜劑[4]。

2.3呼吸的觀察及護理

2.3.1手術后帶氣管插管回來的患兒根據病情及麻醉深淺選擇呼吸機輔助呼吸或連接氣囊給氧。在未拔除氣管插管前,應保證氣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兒須安靜,以防止患兒因躁動導致氣管插管脫出。也應保持氣管插管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氧氣的供給。患兒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據病情決定是否拔除氣管插管。

2.3.2手術后未帶氣管插管回來的患兒應使其平臥,肩下墊一肩墊,頭部后仰,下頜抬高,保證氣道開放,防止因舌后墜引起窒息的發生。必要時可以放置口咽通氣道。患兒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墊,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宜臥位。

2.3.3對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兒應及時清理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防止誤吸及窒息的發生。注意觀察患兒呼吸的頻率和節律,有無喉痙攣和喉頭水腫的發生,一旦發生應保持患兒安靜,減少耗氧量,遵醫囑給予鎮靜劑和激素類藥物,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

2.4嘔吐的觀察及護理手術后應保證胃管放置位置合適,并開放胃管,定時抽吸胃液。一旦患兒有惡心、呃逆等表現時,應將患兒平臥頭部偏向一側,及時抽吸胃液,防止誤吸及窒息的發生。

2.5體溫的觀察及護理術中暴露過久,低溫麻醉等可使患兒術后有寒戰、體溫不升、末梢循環差的表現,應注意保暖,并逐步復溫,在復溫的過程中防止燙傷,同時注意體溫的變化避免高熱的發生。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兒麻醉后受藥物的影響出現高熱的表現,應及時給予降溫處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應用物理降溫,尤其注意頭部降溫,以防止高熱驚厥的發生。

3討論

在全麻蘇醒期護士密切的監護能預見一些護理問題的發生,有針對性的加強護理,可以降低護理問題的發生的幾率,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使得患兒順利度過全麻蘇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姜壽葆.外科學及護理.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67-68.

2李學增.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79.

3鐮田ミッ子,陳淑英主編.新編護理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830-831.

4楊長青.學齡期患兒氯胺酮麻醉術后躁動的觀察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