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膀胱造瘺家庭護理
時間:2022-03-12 10:14:00
導語:永久性膀胱造瘺家庭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臨床資料
本組18例均是老年男性患者,年齡58~89歲,平均71歲。其中,前列腺增生13例,膀胱癌2例,尿道狹窄3例。
2方法
資料收集與評估方法:評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包括經濟情況、心理素質,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社會背景,根據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為習慣等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對象為患者和家屬、生活照料者。教育時間從患者手術后第4天開始,并在出院后2周/次的訪視或電話隨訪中得到反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教育及并進行效果評價。
3家庭護理指導
3.1心理護理由于排尿方式的改變帶來許多不便,患者需終身帶管,定期換管,加之造瘺口的不良氣味,自身形象的改變使他們敏感、悲觀,患者身上帶著尿管和尿袋,有怕被人嫌棄的想法,易產生自卑感和孤獨感,對今后生活顧慮較多,導致患者的精神痛苦遠大于肉體痛苦。護理重點應著眼于患者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從心理上完全接受。針對上述心理狀態,應鼓勵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保持造瘺口無異味,尿袋妥善放置不外露,可佩戴尿袋罩布以維護其自尊心,可以參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動、社交等,并會受到人們的尊重[1]。讓患者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多與患者談心,生活上多予以協助,鼓勵患者多些愛好,如看電視、看書。能行走的患者,可適當到戶外散步。在患者患病時,患者最需要關懷,家屬是患者的精神支柱,鼓勵家屬充滿親情和愛心,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協助患者盡快適應生活習慣的改變,講解造瘺管及尿袋的性能,使用方法,護理不當可能發生的后果等,患者變換體位時,應注意尿袋的位置,防止尿液的返流,而導致尿路感染。保持室內清潔,減少污染機會,指導患者每日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共同做好造瘺管的護理。
3.2講解無菌操作的意義和方法,教會患者和家屬更換引流袋的方法,保持引流袋低于造瘺口15cm以上[2],每3天更換敷料3d/次,遇污隨時更換。
3.3保持造瘺管的通暢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滑脫或過度牽拉。避免管道彎曲、受壓折疊,以免影響尿管引流。帶管期間及時發現膀胱造瘺管引流不暢現象6例,為血塊和壞死脫落物阻塞,經用注射器抽吸和捏擠將其排除。為防止尿垢沉積、造瘺管阻塞,氣囊尿管一般是1個月或1個半月更換1次,如有阻塞隨時更換,每3d更換引流袋。指導家屬每日用無菌生理鹽水50~100ml自造瘺口注入膀胱,行膀胱沖洗。如有阻塞,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吸和擠捏,仍不通者經膀胱造瘺管注入無菌生理鹽水20ml,先將阻塞物沖入膀胱,通暢后再被引流出來。如引流液渾濁且壞死脫落組織較多,說明有膀胱內感染,可用生理鹽水500ml+慶大霉素8萬U,2次/d,間斷沖洗膀胱,直至尿液清澈,或每日用0.2%呋喃西林液500ml進行膀胱沖洗。
3.4保持造瘺口清潔,并行膀胱功能訓練。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瘺口皮膚,清除分泌物,覆蓋無菌敷料。膀胱持續引流期間,為防止膀胱攣縮,每2~4h間斷開放引流可以預防膀胱攣縮[3]。
3.5防止逆行感染協助患者勤翻身或鼓勵患者多下床活動,指導患者或家屬及時放尿及其放尿的方法,在放尿、更換引流袋及外出活動時引流袋不可高于造瘺口,防止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指導患者飲水2000ml/d左右,起到自身沖洗膀胱作用,可避免膀胱內感染和小結石形成。食物易消化及富有營養,加強功能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4結果
患者心理狀態良好,除6例發生引流不暢回院換管外,均無再次入院及發生嚴重并發癥,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減輕了經濟負擔及精神負擔,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認同和參與。
5討論
由于需要長期醫療的人數增加,給社會、家庭帶來經濟和精神負擔,人們希望就近醫療、家庭護理以至保健、康復、治療、臨終關懷等能在家中實施。在家庭方面:除了經濟上減少住院開支外,還可避免家屬奔波于工作、醫院、家庭三地之間。患者方面: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休養,有家人陪伴,飲食起居都較為方便,擁有個人的自由選擇與尊嚴,并可學習自我護理,避免久留醫院造成交叉感染的機會,并預防再住院。因此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是值得推廣的。
參考文獻
[1]王婉云,趙玉琴.老年患者膀胱造瘺術后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9,14(8):42.
[2]沈自楠.集尿袋更換間隔時間與尿路感染的臨床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19(2):50.
[3]黨華伸.長期留置導尿不引起膀胱攣縮的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59.
- 上一篇: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
- 下一篇:腹腔鏡治療宮外孕護理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永久的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