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分娩痛護理
時間:2022-03-19 08:24:00
導語:產婦分娩痛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觀察的標準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來我院門診定時檢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產婦,年齡22~32歲,單胎頭位,孕周37~42周,無妊娠合并癥,可擬陰道分娩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排除剖宮產者,觀察組48例,對照組42例。
1.2方法運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對觀察組產婦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產前教育產婦入院后由分管護士收集產婦資料,對產婦生理及心理狀態做出正確評估后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娩知識宣教。(1)通過講解、示范,配以電化教育,讓產婦及家屬了解分娩過程、增強產婦對分娩痛的認知,減輕她們的思想負擔,消除緊張恐懼和焦慮不安心理。(2)對產婦進行呼吸法訓練及“觸摸―放松”運動的練習。
1.2.2產時護理分娩過程中,由分管護士實行陪伴分娩,給產婦強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適時給予精神鼓勵,并鼓勵其進食進水,保持體力。(1)為產婦播放平緩、輕柔、優美的輕音樂,音量在70dB以下。(2)潛伏期產婦可在產科區域內走動,分管護士用親切的語言解釋分娩痛的性質及心理因素對分娩過程的影響,使產婦心理放松,同時嚴密觀察產程,滿足產婦生理需要。進入活躍期晚期和第二產程,分管護士床邊指導產婦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勵的語言來消除產婦對臨產的恐懼,在宮縮來臨時,給產婦以舒適的撫摸,并通過誘導性想象、聽輕音樂、觸覺轉移等方法分散產婦對疼痛的注意力,使產婦在整個產程中獲得持續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評定標準疼痛程度分級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分級標準可分為,0級(無痛):腰酸或稍感不適;Ⅰ級(輕度):輕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適,睡眠基本不干擾;Ⅱ級(中度):明顯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擾;Ⅲ級(重度):劇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輾轉翻身,不能睡眠[1]。
2結果
2.1兩組產婦疼痛級別比較見表1。觀察組產婦分娩時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表1兩組產婦疼痛級別比較(略)
2.2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見表2。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觀察組4例剖宮產中,1例因產程較長要求剖宮產,其余3例均因產科因素剖宮產,無因為恐懼和疼痛難忍而要求剖宮產者。
表2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略)
3討論
分娩痛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生理狀態,主要來自子宮收縮和宮頸擴張。每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個體差異,且受文化背景、社會環境、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進行調控的。初產婦由于沒有分娩體驗或缺乏必要的醫學知識,面對分娩會產生恐懼和憂慮,這時體內會分泌大量的5-羥色胺,使疼痛更為明顯,又減少了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宮收縮無力,產程延長,手術產增多[2];加上近年來剖宮產指征的放寬和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許多產婦對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當覺得疼痛不能忍受時即要求剖宮產,導致剖宮產率上升[3]。觀察組產婦入院后由分管護士進行產前健康教育,給予產婦科學分娩知識的理論指導,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分娩過程和疼痛,減輕焦慮和恐懼,改變產婦分娩中的疼痛行為,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產前對產婦進行呼吸及“觸摸―放松”訓練,有助于產婦進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經、肌肉,達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閾、減輕疼痛乃至無痛的目的。
產時通過分管護士陪伴分娩,使產婦得到持續的情感支持與鼓勵,從精神、心理上擺脫了孤獨無助感;播放輕緩優美的輕音樂,并進行舒適撫摸及安慰,可使產婦擁有溫馨的分娩環境及安全與滿足感,心理壓力減輕,提高了產婦應付整個分娩過程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減少了因精神因素所致的滯產。
護士在實施護理干預時,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增強了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愉悅自信的心理狀態迎接分娩。這種氛圍雖沒有直接鎮痛的效果,卻能促進產婦機體內內腓肽的分泌,間接減輕分娩痛。
對產婦運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實施護理干預簡單易行,安全可靠,解除了產婦及家屬對藥物鎮痛的顧慮,產婦及家屬樂于接受。
通過對產婦進行正確評估、有針對性的產前教育及產時人性化的護理干預,能夠滿足產婦的心理需求,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不會感到孤獨,緊張恐懼心理有明顯改變,分娩疼痛減輕;能夠降低剖宮產率,促進自然分娩的提高而不影響母嬰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然而,對產婦運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實施護理干預,這不僅需要護士在技術上不斷提高,還需要轉變服務觀念,把“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現代服務理念貫穿于護理工作全過程,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親情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吉鐵鳳.癌性疼痛的評價治療及護理進展.護理學雜志,1998,11(1):10-11.
2張曦.無痛計劃分娩.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81.
3高玲玲,張美芳,劉可.分娩教育對160例初產婦分娩的影響.中國健康教育,2002,18(1):693.
- 上一篇:老年患者傷口愈合護理
- 下一篇:高等教育公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