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傷手術室護理論文

時間:2022-01-28 04:58:33

導語:腹部外傷手術室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腹部外傷手術室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76例腹部外傷急診病例進行研究,通過檢測患者臨床表現及生命體征,評估患者均具有腹部外傷急診探查手術的手術指征,其中55例男,21例女,最大年齡為55歲,最小為17歲,平均年齡為(38.2±0.3)歲。根據致傷原因分為:車禍傷、擠壓傷、刀刺傷、墜落傷各41例、5例、16例、15例,車禍傷發生率最高;根據受傷部位分為:脾破裂傷、胃穿孔、大網膜及腸系膜創傷、小腸穿孔、大腸穿孔、肝破裂各35例,5例、10例、7例、4例、15例。將7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進行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護理治療患者。

1.2.2實驗組。在常規護理治療患者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的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護理措施,具體操作如下。術前護理:手術室護士基礎患者的第一步是術前訪視,了解急診患者的情況,為術前做好準備,也是手術室護士工作的重要任務。急診患者多不是空腹,且發生意外時患者的應激反應,使胃延遲排空,為避免手術中出現食物誤入呼吸道導致窒息等危險因素,術前應實施胃腸減壓。與麻醉師一起去術前訪視,與手術醫生、麻醉師、患者家屬一起探討手術方案,術后護理計劃等,一定要注意患者或及家屬的知情權并獲得同意。術中護理:將患者推入手術室后,核對患者的個人信息、手術方式、手術部位及住院號等,核準無誤后,幫助手術醫生擺好患者體位,并靜脈穿刺,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若穿刺困難,可用靜脈切開的方法建立通道,確保輸液順利。術中幫助麻醉師,觀察生命體征,清除呼吸道和口腔的分泌物,給予氣管插管,保證患者呼吸順利。

術后護理:一般患者醒來后,會因疼痛、對手術是否成功及并發癥的擔憂而產生害怕、焦慮、恐懼等情緒,此時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需要時刻留意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態度等各種方面,安慰患者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引導患者以積極、樂觀、堅持的態度對抗疾病,從而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另外要注意患者術后的體位,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體征,待生命體征穩定時,可將體位從平臥改為半臥位,半臥位能降低切口張力,減少對循環、呼吸系統的影響,促進術后愈合。術后還應注意飲食問題,術后3天進行腸外營養,禁飲食,當胃腸功能恢復后,飲食方式可從清流、流質、半流質轉變為普通飲食。護理人員應注意術后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促進肛門排氣,防止腸粘連。

2結果觀察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護理方法的臨床療效比較

3討論

實施腹部外傷急診剖腹探查手術的條件是:未能排除內臟器官損傷或在觀察期出現腹部探查手術指征,雖然此時已有手術指征,但卻無法明確腹部原發性的主要病因。腹部外傷的死亡率較高,術前不確定因素多,因此,需緊急實施腹部探查手術,而術前準備不充分、時間短,甚至出現某些緊急情況未來得及處理就開始手術,如有可能并發體內其他重要系統的病變,導致手術的風險性加大,術后并發癥多,此時需要良好全面的護理。合格的腹部外傷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同時兼顧術前、術中、術后護理,缺一不可。

術前護理要求做到術前探訪,了解患者的情況,給予患者胃腸減壓,避免潴留食物返流導致患者窒息,還要求護理人員與手術醫生、麻醉師、家屬患者溝通,共同討論手術方案等。術中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核對患者信息,幫助手術醫生擺好手術所需體位,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幫助麻醉師氣管插管。術后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注意隨著患者身體的恢復情況改變體位,做好患者的術后飲食護理并鼓勵患者盡早活動減少發生腸粘連的發生率。本文研究中,全部病例均實施腹部外傷急診剖腹探查手術,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術后護理,而觀察組給予在常規護理治療患者的基礎上全面的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護理措施,發現,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32%,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11%,兩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的來說,腹部外傷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護理能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大大提高臨床療效。

作者:楊紅麗楊小玫洪琛葉楠單位: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