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皮膚損傷手術室護理論文

時間:2022-05-23 11:07:53

導語:裸露皮膚損傷手術室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裸露皮膚損傷手術室護理論文

1結果

干預組皮膚損傷22例,占29.33%,血液/體液污染5例,占6.67%;未干預組皮膚損傷49例,占65.33%,血液/體液污染33例,占44.00%;皮膚損傷干預組相較于未干預組兩組差異顯著性(x2=19.49,P<0.01)。血液/體液污染干預組相較于未干預組兩組差異顯著性(x2=27.63,P<0.01)。

2討論

2.1手術室護理中裸露皮膚損傷因素

手術室護士工作時間長、任務繁忙、精神高度集中、生活不規律,加之工作中常會受到患者血液、體液污染,從而長期處于職業暴露的危險之中。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與防范一直以來都是手術室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總結出手術室護士裸露皮膚損傷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利器損傷:縫針、刀片、注射器針頭、安瓶等利器損傷是手術室護士護理中裸露皮膚損傷的最主要因素;

②血液、體液污染:外科手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血,如骨科手術使用電鉆或患者動脈破裂血液飛濺而污染醫護人員。特別是急診手術,為了挽救患者生命來不及檢驗其是否存在血源性傳播疾病,護士有時自我保護不到位,更增加了被感染的危險;

③消毒液損傷:由于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各種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十分普遍,如戊二醛、環氧乙烷的使用,甲醛溶液常用來保存手術切下的病理標本,環氧乙烷用低溫滅菌。化學消毒劑在發揮其作用的同時,也會損傷護理人員的裸露皮膚。

④每日頻繁的洗手,清除了滋養皮膚的油脂,導致皮膚皸裂,長期接觸刺激性的消毒劑還可導致接觸性皮炎。

2.2防范措施

①預防銳器刺傷:規范操作規程,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做到忙而不亂,井然有序。安全處理針頭,術中正確傳遞器械。

②合理使用消毒劑:消除“消毒劑使用越多,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的錯誤觀念,環氧乙烷代替甲醛熏蒸,戊二醛用加蓋容器,操作者戴手套防護鏡。

③防止毒素類藥物的污染:配置時戴手套、防護鏡,用畢的空針、藥瓶放于特制的防滲漏容器內集中焚燒處理。

④保護皮膚黏膜:做好標準預防,把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都視為傳染源。術前認真查閱病歷,了解患者的病史、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有特異感染者應做特別記錄。急診手術一律按照陽性結果處理。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時應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術后清洗器械時應做好充分防護。每一項操作結束脫去手套后都應再次徹底洗手,以阻斷傳播途徑,防治自身感染。

作者:李秀婷王蘭英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