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分析

時間:2022-12-11 10:48:15

導語: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分析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老年常見病如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骨折等疾病越發常見,其中下肢骨折為老年骨折患者中常見骨折類型,由于下肢骨折后患者不能夠正常行走,患者往往存在不良情緒與心理,加之疾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下肢骨折的治療方法中,外科手術治療為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由于存在創傷性特征,加之老年患者心理與生理均較為脆弱,故需要接受人性化的護理干預以控制其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優化其康復效果[2,3]。本研究對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發現該干預方法效果較好,能夠提高患者康復效果與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下肢骨折診斷標準且手術耐受性較好;患者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配合護理干預。排除標準:患者存在藥物過敏,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術中呼吸心跳驟停等意外情況;患者精神或智力異常,無法進行研究結果評價。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7.54±7.68)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8.79±8.4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手術室護理方法,主要包括術前用物準備、術中心理安撫與協同護理、術后體位護理、宣教干預等內容[4,5]。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2.1術前護理干預。老年人骨折經常存在自責心理,并且擔心手術治療效果,顧慮術中疼痛及骨折預后,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針對這些問題,護理人員在術前訪視時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6]。首先,訪視人員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談,取得信任,再詳細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向患者介紹麻醉的方式及配合要點,手術的目的、作用與效果。列舉以往手術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顧慮,幫助患者盡快適應角色轉變,客觀地面對現實,讓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配合治療與護理以利于疾病的康復。宣教時采用口頭宣教與圖像觀看聯合方式進行,對聽力較差、理解力差的患者反復講解直至其能夠理解。1.2.2術中護理。①由擔任巡回的護理人員接患者進入手術室,并給予親情式的服務,以溫和的語調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與術中所使用的電外科設備及其出現的噪音,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感受到關愛[7]。②調整室內溫濕度,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控制溫度在25℃,濕度55%左右。③麻醉起效后,醫護人員幫助患者采取合適的手術體位,在骨突部位使用合適的凝膠減壓墊子,保護受壓部位。④護理人員須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觀察驅血帶的使用時限,輸液的速度、尿量等,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麻醉師及主刀醫生。1.2.3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清潔術區皮膚,固定好切口敷料及引流管準備轉運患者,轉運前10min電話通知骨科的責任護士,準備好麻醉床、吸氧裝置、監護儀等。在過轉運床前后,仔細檢查各種管道的固定是否牢固,有無打折,輸液通路是否通暢。過床時注意各引流管低于創口,防止反流。轉運途中規范麻醉醫生、手術醫生、護士的站位,便于病情的觀察及處理突發情況。轉運期間小心謹慎,動作輕柔,避免造成二次損傷。返回病房后,麻醉醫生、手術醫生、護士與病房的醫護人員一起協同安置患者,進行詳細的床邊交接班,交班內容包括:麻醉方式、手術情況、術中用藥、各種管道、皮膚及影像資料等。雙方護士確認無誤后在交接單上簽名。安排專人在術后3~7d進行隨訪,了解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術后恢復的情況以及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建議等,認真做好記錄,及時改進工作,以達到優質護理服務。此外要鼓勵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如下肢按摩,并依據患者的飲食喜好與疾病情況進行飲食方案的推薦,強化營養干預[8]。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共設置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情況非常滿意19例、滿意10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1例、非常不滿意0例,護理滿意度為97.50%(39/4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情況非常滿意13例、滿意10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5例、非常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82.50%(33/40);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00,P<0.05)。

3討論

骨折為老年人群的高發疾病之一,骨折后患者的行動能力降低甚至暫時喪失,老年人群機能下降,心理脆弱,故而老年骨折患者常發生不良心理與行為,影響康復效果[9,10]。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后發現患者滿意度較高,因人性化護理對老年患者的脆弱心理進行照顧,強化了心理干預,使患者不會感到孤獨、無助等,從而獲得了患者較高評價。此外人性化護理還強調通過術后訪視鼓勵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如下肢按摩等,從而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優化康復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具有較好效果。綜上所述,在常規手術室護理基礎上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能夠優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治療的康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提高患者滿意度。

作者:陳海玲 鄧金霞 江國英 單位:廣東省四會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