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護理管理在肝膽外科護理的作用
時間:2022-04-02 11:16:08
導語:分級護理管理在肝膽外科護理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淺析分級護理管理模式在肝膽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納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7年1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間90例肝膽外科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45例納入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另45例納入實驗組,接受分級護理;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各項術后恢復指標、相關并發癥與滿意度差異。結果實驗組病區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查房、護理記錄、心理護理五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住院用時、排氣用時、下床行走用時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級護理可促進肝膽外科患者術后更快恢復,保障護理質量,臨床應用滿意度高。
關鍵詞:分級護理;肝膽外科;護理;并發癥;護理質量
肝膽外科患者病情往往較為嚴重,圍治療期接受科學的護理支持,可鞏固療效,提升患者圍治療期生活質量。目前國內醫院存在護患比失衡的問題,護理資源不足,導致相關護理工作的開展,實施效果難令人滿意,最終激化護患矛盾[1]。分級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基礎之上開展的細化護理模式,結合患者病情程度,分配合適的護理資源,做到保障護理質量的同時,節省有限的護理資源[2]。國內一些學者已經證實了分級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3],但關于分級護理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研究,臨床開展較少。故本文開展以下研究,試論分級護理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價值,論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90例肝膽外科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45例納入對照組,另45例納入實驗組。對照組男女比例25∶20;年齡32~71歲,平均(52.38±7.14)歲;手術類型:肝臟手術16例,膽囊手術13例,胰腺手術11例,脾臟手術5例。實驗組男女比例24∶21;年齡33~73歲,平均(53.26±7.34)歲;手術類型:肝臟手術17例,膽囊手術14例,胰腺手術10例,脾臟手術4例。研究上報本院倫理委員會且獲得批準,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各類肝膽疾病的診斷標準符合《外科學》要求[4];②均自愿接受外科治療,無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麻醉藥物過敏等相關手術禁忌癥;③成年者;④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簽字入組;⑤全程參與研究;⑥聽覺、視覺等感官功能正常;⑦擁有良好的護理依從性。排除標準:①肝膽外科手術史;②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虎壅J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病;④嚴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不對護理資源進行分級,護理資源的分配采取隨機模式,在護長領導下,予以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康復護理等護理支持。實驗組采取分級護理,①護理分級:在護長領導下,基于科內護理人員的學歷、業務能力表現、年資、理論與實踐考核結果、自評與他評結果等內容,對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行分級,共分1~3級,其中1級護理強度最高。②患者分級:基于患方的年齡、病種、手術執行情況、術后恢復情況、情緒狀態等指標考慮,將患者分為1~3級,對應病情危重需要絕對臥床靜養者、病情較重生活無法完全自理者、病情較輕生活能夠自理者。③分配資源:患者分級與護理人員分級配套、對應,如1級患者安排1級護理人員組成的小組,提供系統的護理服務。④方案檢查:1級護理方案由護長與患者責任醫師共同審核,批準后規范執行;2~3級護理方案由護長、責任醫師、護理主任共同審核,批準后規范執行。⑤業務培訓:科室內部業務培訓根據護理人員分級,制定具體內容與強度,1級護理人員培訓以基礎護理知識為主,高階護理知識為輔;2級護理人員培訓以高階護理知識為主;3級護理人員可作為帶教,在教學中回顧知識內容,院方定期組織高級護理人員的院際間業務交流與學習。⑥質量提升:每支護理小組在工作中,就所遇問題進行記錄,隨后由組長上報護長,尋求護理問題的解決途經,典型問題納入培訓教案,在后續予以系統性的推廣教學,在不斷的工作中尋求護理水平突破。⑦等級變化: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護理等級變化的情況,需要及時與上級或下級護理團隊做好護理交接,確保分級護理的連貫性,不同級別的護理資源始終物盡其用。1.3觀察指標。護理質量評分:護方指導患方就本次手術治療期間,所感知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價,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由高至低分別代表“非常差”至“非常好”五種主觀態度,涉及維度有病區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查房、護理記錄、心理護理。術后恢復指標:住院用時、排氣用時、下床行走用時。并發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便秘、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滿分95分,用于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內含19小項,各項1~5分,代表著“非常不滿意”至“非常滿意”五種主觀態度,分值與滿意度成正比;基于分值定義,細化滿意度分級;0~38分為差,39~76分為良,77~95為優,滿意度=(優+良)例數/總例數×100%[5]。1.4統計學處理。經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x±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實驗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實驗組住院用時、排氣用時、下床行走用時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并發癥比較。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兩組滿意度比較。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肝膽外科手術的開展率較高,屬于基本且常見的普外科手術類型。但由于病位的解剖學位置較深,手術帶來的創傷性較大,令患者術后恢復更加困難,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6]。護理是保障手術療效、提升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質量的最基本、有效途徑,探討護理模式的優化對策,對提升現代醫學服務質量意義重大。分級護理是學者們基于國內醫療資源分配現狀,探索出的有效管理方案,其能夠實現理想的護理資源分流,充分調動每位護理人員的能力,活用其崗位價值,滿足更廣覆蓋面的患者需求[7]。分級護理將護方依照綜合業務水平,分為3個級別,對應不同病情下的3大患者級別。該護理模式的理念在于“按需而護”,護理追求針對性,將有效的資源集中,滿足不同層級的護理需求,最終避免護理質量參差不齊的醫療矛盾[8]本次研究,患者的住院用時、排氣用時、下床行走用時均短于對照組,表明該組取得的護理療效更佳。究其原因,護理分級下,為不同病情的患者分配對口的護理資源,使護理內容能夠滿足不同分級患者的實際病情需求,不會導致部分患者占據高端護理資源,但其自身實際的護理需求僅為常規護理的問題出現,使絕大多數患者均能夠得到理想的護理支持;故該組患者的整體康復情況更佳。分級護理還整合有配套的業務能力“成長方案”,如建立具體護理方案的上層審核機制,避免護理內容出現偏差導致的醫療事故;再如常態化的業務水平培訓,使每位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均能夠持續增長,從而進一步規范護理行為,逐漸提升科室整體護理質量;而這些提升被患方感知到后,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價與滿意度將進一步提升。
本文結果所示,實驗組患者對本次護理質量各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滿意度亦高于對照組,體現出患方對本次分級護理工作的肯定與支持。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實驗組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與常態化開展的護理方案監審機制,及不斷開展的業務培訓密切相關;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進步,對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能力及意識隨之提升,從而更好地保障實驗組患者圍護理期的安全性,提升患者臨床康復體驗,此亦為該組患者整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的重要原因之一[9]。
綜上所述,分級護理可促進肝膽外科患者術后更快恢復,保障護理質量,臨床應用滿意度高,值得關注。
參考文獻
[1]楊禎,方秀新,呂小芹,等.加速康復肝膽外科患者圍術期睡眠時間及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0):4-8.
[2]孫奉英,劉亭.我國分級護理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8):27-29.
[3]潘兆霞,卞劍云,陳建萍.分級階段性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8):135-138.
[4]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404-405.
[5]趙鳳陽,黃葉莉,邱寶安.程序化綜合護理預防老年肝膽外科患者術后譫妄的研究[J].上海護理,2020,20(3):44-47.
[6]富靜,姚紅響.經皮肝穿膽道引流聯合125I粒子序貫植入治療晚期胰頭癌的分階段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8,17(5):43-46.
[7]楊麗娜.分級模式在老年胃腸道腫瘤擇期手術患者心理護理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6):2224-2226.
[8]馬慧,張海萍,呂曉蕊.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肝膽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104-106.
[9]呂冬梅,王付芳,李國紅.分級護理管理模式在肝膽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貴州醫藥,2019,43(6):981-982.
作者:董賽男 單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上一篇:循證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的應用
- 下一篇:人性化護患溝通在泌尿外科護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