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人員管理對策

時間:2022-01-30 03:10:26

導語:手術室護理人員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護理人員管理對策

摘要:目的:分析影響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行為的因素,提出針對性管理措施,以保證醫療安全。方法:對手術室40名護理人員進行標準預防認知現狀調查,分析影響因素。結果:職稱、工齡和學歷不同,標準預防認知得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護士、工齡1~5年、中專學歷者,標準預防認知<3分占比最高;對培訓、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防護認識重視程度不同者,在執行標準得分上差異顯著(P<0.05),認為培訓可有可無、偶爾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偶爾防護者的得分較低。結論:手術室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及行為與工齡、學歷、職稱、重視程度密切相關,醫院管理者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完善監管制度,保證醫療安全。

關鍵詞:手術室;標準預防認知;影響因素;管理對策

標準預防最早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之后在全美及全世界實施。其指出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體液、血液,無論是否接觸非完整性的黏膜與皮膚,或是否有明顯血跡污染,均有傳染性,應及時隔離,并主張醫護人員充分使用防護工具,嚴格進行隔離、消毒,減少危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1]。我國的醫院感染有逐漸增多趨勢,因消毒不嚴格所導致的院內感染多達500萬人次,成為醫院管理的重點。手術室作為感染的高危場所,對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及執行力度要求較高[2]。本文在分析手術室護士標準預防認知行為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11月醫院手術室的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男2名,女38名;年齡23~51歲;中專8名,大專20名,本科及以上12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15名,護士21名;工作時間>16年10名,11~15年6名,6~10年10名,1~5年14名。1.2方法。1.2.1一般資料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工齡、職稱、學歷和年齡等。1.2.2標準預防認知調查。使用劉婷[2]等研究者的《標準預防調查問卷》展開調查,共5項問題,包括“標準預防是保護患者并保護醫務人員”“標準預防能預防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標準預防隔離措施包括微粒隔離、空氣隔離、隔離”“所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傳染性”“患者所處的環境必須消毒,醫務人員進入前需戴防護用具”,答案分為“不知道”和“知道”。“知道”1分,“不知道”0分,滿分5分。≥3分為合格,<3分為不合格。記錄不同工齡、職稱、學歷的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得分<3分率和≥3分率。1.2.3標準預防執行情況調查。共15項,分別為“即使戴手套接觸患者也會洗手”“護理或診療每位患者前洗手”“接觸患者體液、血液、排泄物等后進行手消毒”“洗手后用工作服或共用毛巾擦干”“接觸患者濕性活體物前佩戴手套”“接觸患者清潔部位和污染部位之間更換手套”“接觸尚未明確診斷的患者前配戴口罩、手套”“可能有體液、血液等物質潑濺時穿隔離衣”“穿工作服到衛生間、餐廳以及外出購物”“重復使用注射器前更換針頭和針帽”“用手拔除用過的注射器針頭”“皮膚被刺傷后立刻擠出血液再徹底消毒”“積極參與標準預防相關培訓”“自行鞏固標準預防技巧和知識”“督促他人參與標準預防工作及培訓”。分為培訓、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和防護3個維度,均以100分為滿分,分值越高表明執行力越強。調查不同重視程度的護理人員執行標準實際得分,其中培訓重視程度分為“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無”;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分為“每次”“多數時候”“偶爾”;防護分為“每次”“多數時候”“偶爾”;重視程度由護理人員自己填寫,由上一級護理人員核實,記錄不同重視程度下護理人員執行標準預防3個維度得分情況。1.3統計學方法。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經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士標準預防認知得分情況比較。職稱、工齡和學歷不同,護理人員的標準預防認知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2.2護士執行標準實際得分比較。在培訓、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防護方面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討論

執行標準預防能有效預防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相關研究發現,執行手衛生后,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部攜帶細菌量較操作時降低能65%~84%,多數洗手后能大量減少手部細菌,用肥皂洗手1次,手部存活菌約為29cfu/cm2,洗手2次則降至6cfu/cm2[3]。操作中戴手套,能減少手與血液的直接接觸。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后,手接觸的血量較未戴手套可減少50%以上[4]。目前,手術室護理人員執行標準預防的情況并不理想,我國正確執行手衛生的護理人員僅占23.25%[5]。了解影響手術室護士標準預防認知和執行的因素,將有利于提高標準預防執行力。不同職稱、工齡、學歷的手術室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得分<3分者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以護士、工齡1~5年,中專學歷者占比最高。對培訓、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和防護的重視程度,得分存在差異顯著(P<0.05),認為培訓可有可無、偶爾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偶爾防護者得分較低,提示護理人員的學歷、工齡、職稱、對標準預防及培訓的重視程度影響其認知和執行程度。這里,結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及經驗,提出改進措施。①提高重視程度。提高領導對手術室標準預防的重視程度,要求手術室負責人、護理部、醫院感染委員會定期向上級匯報標準預防實施情況。加強手術室與醫院感染科合作,提高手術室人員參與標準預防自覺性。②加大培訓力度。多途徑進行手術室感染的宣傳,結合手術室情況組織學習,加強模擬訓練,提高護理人員自我保護意識及患者保護意識;改變慣性思維,規范操作程序,對質量問題進行持續改進,明確分工,將責任落實到人[6]。③完善監管機制。對每個環節進行感染風險排查,根據手術室特點建立監督小組(護士長、感染監控人員、麻醉科主任、清潔工等),負責預防措施落實情況的查看。綜上,手術室護士標準預防認知及行為與工齡、學歷、職稱、重視程度相關,應加大培訓力度,彌補工齡、學歷不足帶來的知識欠缺,加強重視和監管,切實落實標準預防工作。

參考文獻

[1]伏迎春,黃敏捷,趙亞茹,等.標準預防在手術室預防感染措施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5):57-59.

[2]劉婷.某市級醫院手術室護士標準預防行為的依從性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1):283-284.

[3]陳金華,羅慧萍,楊盛英,等.手術室護士標準預防認知與執行能力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6,21(6):637-638.

[4]蔣霞,李愛軍,周鳳,等.降低手術室護士針刺傷的品管圈實踐活動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5,32(8):105-106.

[5]趙婷,商臨萍.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理論在臨床護士執行標準預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15):1846-1850.

[6]趙海璇,譚淑芳,潘麗芬,等.手術室工勤人員銳器傷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7):97-99.

作者:張婷 葉紅華 葉劍芳 潘昌玲 單位:麗水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