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堂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2 02:34:00
導語:化學課堂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提問,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認為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和言語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且這種注意或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帶著問題學習”,“邊學邊思”,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判斷、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從而使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要善于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總之,不要使課堂成為教師包辦,自問自答式的教學。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在教學中是如何進行有效提問的。
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兩支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和向一個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蕩的實驗,學生被現象深深吸引,這時及時提出問題:為什么低的蠟燭先熄滅,而高蠟燭后熄滅?這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學生會立即圍繞問題積極的思維,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不難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和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的結論。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贊賞和肯定之后,緊接著提出: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甁加水振蕩后為什么變癟呢?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紛紛舉手強答,請一位同學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學判斷回答是否正確,全體同學的思維就會集中在此問題上,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對問題的答案進行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然后繼續提問:通過上面的討論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會輕松的總結出二氧化碳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質。這樣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況下獲取知識。當學生沉浸在自我獲取知識的喜悅中時,繼續提問: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嗎?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一組探究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問題情景中來,充分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噴醋酸后變紅,第二朵噴水不變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氣體中也不變色,第四朵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氣體變紅,而把變紅的小花取出加熱后又變紫。學生會對實驗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探究意識增強,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最終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碳酸不穩定常溫或受熱易分解的化學性質。接著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學生會立即在腦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識,明確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變渾濁的方法來檢驗,從而得出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發生反應的結論。就在這樣層次推進,步步深入的提問中,以問題引導學生有步驟有層次地自主學習,并進行不斷思考,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再如講質量守恒定律時,首先通過復習提問使學生明確: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新的物質,也就是發生了質的改變。緊接著提出問題: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改變呢?學生的思維會集中在這個問題上并大膽的提出假設,增大、減少或不變。這時告訴學生下面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來回答這個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帶著問題認真仔細地觀察和分析實驗,從而獲得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接著又提出問題,一切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學生又會對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時會有一部分學生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這時我會問學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在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水通電分解這個反應的微觀動畫,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從中總結出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為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不變。然后問學生質量守恒定律有哪些應用呢?在學生對此有著極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過舉例子向學生講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使學生頓感豁然開朗。這樣的一節課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的思考與探索,而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有思則明,有明則通,有通則能應萬變,我想這樣教學才應該是有效的。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方法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一切教育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活動才能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財富,才能使學生得到成長與發展。教師的教,要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見成效。知識的獲取只有通過學生直接參與、嘗試后的親身體驗與感受方可靠有效。化學課堂教學應從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線索去傳授機械性、模仿性、重復性的知識,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思維,進而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完善其人格,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已成為時代的必然與改革的必然。
課堂提問是化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學課堂教學基本的常用的教學方法。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思考中得到啟迪、產生聯想,使教學的重點、難點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提問中滲透、理解。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和言語表達能力;這樣有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化學。
- 上一篇:教育系統科學發展觀個人剖析材料
- 下一篇:大學生黨員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