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探究教學論文
時間:2022-01-22 05:31:00
導語:化學探究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究學習
探究即探索和研究之意;探究教學即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教學強調了學習的主體性,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1.1目標與內容在課程設計的層面,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具體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各水平階段的內容標準。在課程規(guī)劃的層面,要根據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和內容標準來制訂水平教學計劃,以便從總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在教學實施的層面(實施的課程),在一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制訂,一節(jié)課的目標與內容是具體的、相輔相成的;教學目標統(tǒng)領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又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
1.2過程與結果過程和結果在教學上是一個統(tǒng)一體,關注過程與兼顧結果是一種動態(tài)的關系。體驗和生成是探究教學過程性價值的核心,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與成長來說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表現在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實踐能力和思想意識等方面,以保證探究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堅持“關注過程,兼顧結果”的基本原則,以致于體驗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的實現,即實現探究教學的過程價值。
2實驗教學中的探究
化學教科書中的實驗主要是以驗證或鞏固相應知識為基本出發(fā)點來設置的驗證性實驗,學生只要根據給定的實驗方案操作,并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記錄于給定的實驗冊中,再填空式地寫上可預期的實驗結論和解釋,就算完成了實驗,同時教師也要求學生在實驗前寫預習報告,實際上這樣刻意去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抹殺了學生探究、創(chuàng)造的機會。
2.1以實驗現象為出發(fā)點的探究如何將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以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要思考的問題。將問題直接暴露在學生面前,可以促使他們去思考、去提問。在探究性實驗的假說驗證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以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所擁有的知識水平,很難得出完全符合實際的正確的結論,這就更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在得到實驗現象的同時更注重過程。這既是探究性實驗的特點,更是探究教學的精髓。
2.2以實驗的裝置為出發(fā)點的探究化學實驗裝置往往由常見的玻璃儀器拼湊而成:一種裝置可能有多種功能,一種任務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完成。因此,利用實驗裝置進行有效的探究教學為化學實驗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也為探究教學找到了新的切入點。一種裝置的多種功能往往通過歸納綜合而得來,一種任務的多種途徑往往通過分析解剖或裝置改進而得來。例如:制取氣體的裝置可以啟發(fā)學生如何改變細節(jié)可以達到一物多用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實驗裝置的改進探究,不僅讓學生從原理上理解了裝置功能與優(yōu)劣,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發(fā)散思維,因為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教學中的有效做法有:有意暴露教學實驗中的矛盾,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進行探究;多做設計性、探究性實驗,增強實驗內容的探究性等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的內容可以是條件、裝置、步驟、產物、異?,F象、失敗原因的探究,也可以是實驗綠色化、趣味化、生活化、現代化的探究等等。
3概念教學的探究
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特色是強調“雙基”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希望對每一個基本概念都能講解深而透,只怕學生一知半解,有時會出現過分注重概念本身的含義與科學性,過分的精細,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
3.1加強概念間聯(lián)系的整合探究概念與概念之間存在某些必然的聯(lián)系,有并列關系,也有上下位關系,充分利用這些關系是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開展探究教學的一個研究視角。例如:在有機結構教學中有很多相互聯(lián)系結構關系值得在教學中以聯(lián)系的觀點整合探究,如官能團間的相互影響:從甲烷、苯的性質,到甲苯的性質,發(fā)現甲基變活潑,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苯環(huán)的鄰對位性質變活潑,能與硝酸生成三硝基甲苯等等。教師如能夠引導學生這樣對所學知識點加以整合,同時利用化學實驗、多媒體等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意義的建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大有裨益。
3.2注重概念發(fā)展的整合探究職教化學中一些發(fā)展性的概念可采用模糊教學,不必苛責、“不求甚解”,在教學中靈活把握,才能體現教學的藝術。又如對元素周期表模型的建構中要抓住了建模本質:排表原則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三原則,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嘗試,不僅能加深對周期表理解,更能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理念。
3問題解決中的變式探究
復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復習的效率與針對性,在復習的過程中應以問題為導向,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通過探究教學,不斷完善和深化化學知識。筆者認為采用先以教材為本,后以問題解決中抓住其本質規(guī)律進行變式探究,在問題解決中要做到形變而神不變,緊扣知識主線,通過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復習效率。通過以問題導向的探究教學可以理清問題脈搏,抓住問題關鍵,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復習也是鞏固基礎、優(yōu)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在總復習時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或小專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促使知識得到不斷地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秘等,以此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嚴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創(chuàng)造性和廣闊性)。培養(yǎng)學生善于抓住關鍵,靈活地解決化學問題;能駕御化學問題的全貌,抓聯(lián)系、作比較、會歸納、能延伸;能另辟蹊徑、不拘一格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學實踐后的探究反思
探究教學在實施時需要學習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剛開始時從表面上看效率比較低,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大量的、系統(tǒng)的知識和練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適應一階段后,學生養(yǎng)成了探究的習慣,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就會有明顯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提供探究的課題以課本上提供的素材為主,不僅不影響對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而且還能使知識更加全面和豐富,更能貼近實際生活。探究教學能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探究教學所強調的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發(fā)現學習、科學精神等必將為創(chuàng)新教育開拓新的路徑,使創(chuàng)新教育能夠真正付諸于現實。
探究教學博大精深,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際中對探究教學應用在中學化學教學上的一種嘗試,雖然這種只是處于探究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時還過多,但學生已經向探究式教學方向邁出第一步,希望通過不斷的嘗試、總結,使探究教學能在以后的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靳玉樂主編.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劉知新主編.學科素質教育叢書·中學化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陸禾,郁波,林敬文著.陸禾化學教學藝術與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劉知新,王祖浩著.化學教學系統(tǒng)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5]衣敏之.幾種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化學教學》2004(3).
摘要: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導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深入開展探究教學可以有效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化學教學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
關鍵詞:探究教學化學教學
- 上一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論文
- 下一篇:化學課堂中情感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1化學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