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時間:2022-03-25 10:59:19
導語: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驗式教學應用到初中化學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化學實驗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更好地體驗化學實驗過程,從而對化學原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下面主要研究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一、在實驗探究中體驗
初中化學教學主要是通過對化學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某種物質的化學特性,進而推理出相應的化學原理的教學過程,因此注重的是實驗過程以及對于實驗的分析與思考.如果能夠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化學實驗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領悟化學原理的真諦,對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打造體驗式化學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參與欲望.例如,在講“溶液的酸堿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溶液進行酸堿性的實驗探究,進而總結出不同溶液酸堿性的歸屬.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參與感,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還會因為不同溶液酸堿性的表現不同而產生更大的探究興趣,這比將最終結果直接告知學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學效果也遠遠超出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
二、在情境創設中體驗
初中化學的知識點較為抽象.對于初步接觸化學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時難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學習情境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例如,在講“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時,由于這部分內容過于抽象,學生很難想象得出分子、原子、離子的結構,也很難理解原子、分子、離子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感覺有理解上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幫助學生將原子、分子、離子的特征通過具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并且將其構成物質時的狀態也通過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形式觀察理解原子、分子、離子的特征,并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原子、分子、離子結構模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分子分解的過程以及分子、原子與離子是怎樣構成物質的.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以及結構模型,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的特點以及微粒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對這部分知識形成較為立體化的認知.這種情境創設體驗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拉近化學知識與學生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形成對化學知識的正確認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對神奇的化學世界的探究中.
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體驗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化學中的許多知識是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而得出的,最終服務于人們的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多參與社會實踐,學生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化學原理,然后讓其在社會實踐中對化學原理進行檢驗以及再學習,既可以對自己的原有知識系統進行修正,還可以實現新的知識點的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化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實用性學科.例如,在講“鐵的冶煉”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入煉鐵廠觀察實際煉鐵的過程,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煉鐵的步驟,并可以通過自己掌握的煉鐵知識解釋煉鐵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化學現象.如此一來,學生對于鐵的冶煉的認知,通過學生對煉鐵過程的親身體驗,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四、通過師生辯論升華體驗
師生通過課堂辯論,可以使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化學問題越辯越明,即使最終無法得出統一的辯論結果,但是在辯論過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可以使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專業的化學知識,實現對自身理論體系的不斷更新.例如,在講“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時,教師可以設置正反雙方兩個辯題“化學的利大于弊”和“化學的弊大于利”,讓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通過對化學利弊的雙方面考慮,對化學形成正確的認知態度,生活既不可以過度依賴化學,也不可以完全將化學拋棄,應該有選擇地利用,盡量減少化學對生活產生的不利影響.在辯論后,教師可以選擇一方作為支持對象,然后與另一方進行觀點辯論,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總之,體驗式教學應用到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對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擴充.體驗式教學具有開放性、輕松性的特點,更易獲得學生的接受,并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湯建娣 單位:江蘇溧陽市橫澗初級中學
- 上一篇:關愛留守兒童慰問活動方案
- 下一篇:農村小額保險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