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12-12 02:39:31
導語:論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無法有效提取、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可以訓練學生構建知識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記憶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提升初中化學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思維導圖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入門階段,具有基礎性和啟蒙性,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化學知識與技能,能夠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物質,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正是這樣的學科特點,初中教學內容比較基礎,記憶知識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和科學思維能力。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媒體和語言講述傳授知識,雖然學生能聽懂,但過后對知識的認識卻模糊不清,加上本身缺乏銜接性和邏輯性,沒有形成網絡體系,很難迅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導致無法有效提取所學知識,最終導致無法靈活運用于實際問題。對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記憶和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維導圖是美國的TonyBuzan針對原來線性筆記存在的問題而發明的一種筆記方法[2]。其主要特點是:焦點集中、層次分明,因為使用分支圖式,促進使用者從一種全局和整體的視角思考問題。對于化學教師來說,應該積極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設計不同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簡單且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模式,讓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趣味十足并且高效。教師采用思維導圖法教學,透過思維導圖的分析和構建,啟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揮潛能,更能刺激創造性思維。
一、作為教師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是建構過程,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合適的圖式同化和順應,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建構,而不是教師向學生進行灌輸[3]。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為學生提供一種認知框架,是一種兼顧具象思考與抽象思考的“圖解組織”方法,能幫助學生在諸多概念之間建立聯結,提高學生精準、有效、主動、獨立的思考能力。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經驗,通過可視化的模式呈現出來,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提升化學教學的效果。對于教師自身來說,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提高教學反思和并做出改進,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無法正確地對自身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還有一些教師可能不愿意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內容和形式單一調,影響了教學效果和自身教學水平。而思維導圖則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反思工作,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課堂反饋,盡快地發現自己教學工作的不足以及學生們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而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指導教師不斷改善和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使所有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作為學生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具有簡約但豐富的特點,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即使出現短暫的遺忘,也能夠快速回憶。初中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最好時期,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結合教學,設計思維導圖,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4]。首先,學生在繪制化學思維導圖時,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來組織架構,這也是學生思維模式與創造力的體現。其次,在不影響知識架構的前提下,學生們可以創作任何適合自己的導圖,在這過程中,需要學生的深入思考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從課堂學習來看,傳統直線型的筆記方式不利于人類思維的發散,使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做筆記的效率,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知識更具有邏輯性,還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復習效果來看,復習課相對枯燥乏味,教師激發并維持學習興趣,使用思維導圖使復習過程變得生動而有趣,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思維導圖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復習效果。復習備考時,學生可以列出相關知識復習的思維導圖,并將其與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導圖相比較,得出重難點與基礎薄弱處,加以攻克,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三、作為學生的協作學習策略,有助于合作探究與建構
以氧氣的制取為例,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氣體制取實驗,這對之后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對一般氣體的分析方法的歸納奠定了基礎。反應裝置與發生裝置的選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協作學習、合作制作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具體做法可以是:教師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再以兩人一組分別選擇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裝置。通過分組合作與交流,梳理氣體的發生與收集裝置分別考慮哪些因素,以及氣體的驗滿和驗純,最后將其合成統一的思維導圖。在學生完成實踐操作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此次實踐操作的方法、過程等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形成氣體的系統。這種做法給學生一個學科思維框架,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實踐操作中的理論知識。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發散性的思維能力,提升教學的效果。之后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在日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效地應用思維導圖模式,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志英.淺析初中化學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策略[J]學周刊,2019(7):49
[2]陳穎,唐曉春,陳錦模.利用思維導圖與概念圖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中小學信息技術育,2017(1):53-55
[3]王來余.基于建構主義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J]成才之路,2017(23):68
[4]楊曉菊.提高初中生物理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J]才智,2018:87
作者:陸崟敏 單位:無錫市新城中學
- 上一篇:林業供給側改革新路徑分析
- 下一篇:初中化學自學精細化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