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10 09:27:49
導語: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化學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一門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以實際教學案例為對象,從學情、教師、實驗實訓等幾個方面對當前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課程中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緊貼教學一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建議,為培養應用型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分析實踐型人才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分析化學;教學改革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一方面高職教育要進一步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重視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作為高職院校需要一直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的契合點[1]?!胺治龌瘜W”作為高職院校醫學檢驗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的后導課程有“生物化學”“血液學檢驗”“免疫學檢驗”“生物化學檢驗”等,為適應新時代下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都根據學生特點,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我們對該專業的分析化學課程也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探索,努力尋求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醫學檢驗專業對“分析化學”這門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崗位分析操作基本技能、并輔有適度夠用的理論知識,建立以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發展、適合本學校學生的最佳教學模式[2]。因此,就醫學檢驗專業來說,對該課程的探索與改革顯得尤為重要?,F就這門課程在教學中的現狀和改革措施,談談體會和反思。
一、“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分析化學”這門課程實踐性比較強,同時與基礎理論密切結合,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長,課程內容強調化學基礎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借助實驗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在分析化學課程中,授課計劃中總48學時,包括理論32學時,實踐16學時,理論和實驗分開教學,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實驗教學處于從屬地位,服務和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針對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該課程設置的教學任務有數據分析和處理、滴定分析概述、四大滴定分析、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實驗操作的內容設置有分析天平的使用、四大滴定操作練習和實例練習、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微量鐵等實驗項目,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貫穿實踐的操作,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稱量和樣品檢測的基本技能,但在后續專業課的學習中,教師反饋,學生對實驗技能未熟練掌握,嚴重影響了專業課的進度,該專業涉及的崗位如理化檢驗科室、疾病控制中心等也需要熟練應用所學知識完成樣品檢測、進行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的技能[3]。實踐證明這種課程教學模式不太適用于高職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學習,鑒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型人才,跟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有所不同,教學的內容、方法和側重點也應與普通高校有所差異。因此,以往使用的傳統教學和實驗教學法,很難真正教會學生掌握這些技能,改革現有的“分析化學”的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二、“分析化學”課程理論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革
(一)學情分析。在兩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大眾化發展,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的門檻逐年降低,但就高職學生來說,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主動性強。雖然授課教師課前花費了大量精力制作了視頻課件和上課素材,也盡量用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但學生總體情況還是聽得昏昏欲睡、一頭霧水,最終的結果是教師教得非常辛苦,學生學得很吃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意味著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對專業實踐基本技能的有效訓練較為缺乏,因而嚴重制約著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4]。很多學生對基礎理論掌握不夠扎實,一方面是由于該專業部分學生是中專生對口升學或是文科生錄取的,掌握的理論知識非常有限,初高中化學基礎知識接觸很少,元素符號都不認識,更不用說談其他了,比如中學都已經接觸過的物質的量、化學反應速率等內容,大學的內容應該是在此基礎上提高一個難度,而結果是,這些中學基礎的知識都沒有,中學要求掌握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個元素,也只是少數學生能做到;另一方面,上課人數多,采用的是大班授課,部分學生上課心不在焉,有的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差,并且分析化學涉及的公式多,理解性內容也較多,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信息量更大,聽課效率低下。如此以來,進度遠遠趕不上針對大學生設置的授課計劃,更難完成教學任務[5]。(二)教師方面分析。由于分析化學這門課程的微課和微視頻等資源欠缺,而且還必須有一些理論基礎知識做支撐,教師上課還是以傳統的分析化學課堂教學為主,課堂上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大綱要求把教學任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在課堂上雖然學生和教師有所交流和討論,但以學生為主體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缺乏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的精神也是從第一節課開始的精神飽滿到慢慢感覺力不從心[6]。教學經驗證明,以“知識繼承型”的“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教學模式在現代高職教育尤其是我校高職教育已經不太適合,這也是在每學期評教的時候,為什么承擔該門課程教師的評教分數低的直接原因了。這與學生對這門課的排斥心理也不無關系[7]。(三)“分析化學”理論教學的改革。在一個信息化覆蓋的時代,在學生手機不離手的時代,上課逼迫學生上交手機已經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和考核機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以及對信息的敏感度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捕捉和掌握[10]。如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網絡WIFI全覆蓋的現代化校園網絡資源、學校MOOC網絡資源、智慧職教、藍墨云班課、云平臺等分析化學網絡課程資源,在這些資源中包括課程教學計劃、教學課件、課程標準、教案、電子書、學生研討資料、題庫等,同時開放網絡答疑與互動交流等,在課堂上可通過教學活動布置學習任務和問題討論,隨堂測試、頭腦風暴等組織學生在線交流,使學生充分利用手機等信息化工具,按需學習,將信息技術化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例如通過PPT、素材讓學生通過手機提前預習上課所學內容;通過課前手機提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全面整合,課堂測驗了解每個學生的掌握程度,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8]。教師同樣需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篩選和取舍,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課件制作時,可增加初高中的化學基礎知識和數學知識,比如學習溶液的酸堿度時,用到數學上的對數的概念,學生比較迷茫,需要在授課中加一些所用對數的內容,通過CamtasiaStudio和其他軟件進行視頻、音頻的錄制及編輯[9]。每個知識點,錄制7—8min的視頻,方便學生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上學習觀看。以一個約8min的溶液依數性為例,先從案例入手,導入問題高原上燒水為何不能達到100℃,然后再介紹其影響因素,最后詳細講解依數性的表現方面,如防凍液中為何加乙二醇等。對于枯燥的知識點,以這樣的微視頻的方式學生易于接收和理解[10]。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在教學案例的引入和專業知識點的結合。教學案例的引入要從職業崗位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提出問題,盡量是通俗易懂,日常可見的生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做好筆記,課下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對作業進行提交和互評,并對章節進行小結,大家進行共享,通過同學之間答案和內容的比較,使其互動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高。
三、“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革
(一)“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問題。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課程的實驗課也應緊緊地圍繞學生來展開,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回歸學生,只有如此才會更好地滿足學生需要,但是這不意味著授課教師就可有可無。相反,在實際操作和相關的理論知識上,實驗教師需要花費幾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相關實驗項目。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實驗員或是實驗教師為了統一要求,方便指導,提前選定好實驗項目和實驗步驟,提供現成的方案、方法,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實驗即可。該種實驗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局限于一個狹隘的思維,缺乏開拓和創新精神,專業應用和拓展必然受到限制[11]。由于學生的初高中化學基礎理論知識非常有限,動手能力也相當匱乏,加之學生人數過多,人均的實驗條件的確非常有限,不能保證分組上課,通常以一班為單位上課,這樣有時候6~7個人一組,勢必會造成老師監管不夠,學生鉆孔偷懶的現象頻頻出現,因此實驗課程對我院高職醫學檢驗學生來說也有較大的難度,這是我系該專業大部分學生在實驗課上不愿動手參與的一個原因。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內容基于四大滴定操作,再加上很多學生本身就缺乏對基礎化學方面的興趣,現代高職學生厭學情緒很明顯。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實驗老師基本上采取教師先講實驗內容,學生按講解進行操作的實驗模式,這種方式致使部分學生稍不專心聽講或離老師演示的地方遠,教師講完,一臉茫然,不知從何下手做實驗,對自己的實驗目的不明確,更談不上學生技能素養的提升[12]。(二)“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近年來,傳統教學逐漸向翻轉課堂過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也是從知識認知到知識內化。首先實驗教師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與學情和專業目標培養相適應的教材[13]。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先導,在選擇教材之前,因為“分析化學”的內容眾多,在安排實驗課程時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一定會有所側重,這樣學生在做實驗時才會更有針對性,精選理論內容,盡量做到少而精,應該堅持“夠用”“必需”的原則,為專業課知識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該專業的教師結構中,95%以上是年輕教師,研究生學歷為主,并且部分是雙師教師,在實驗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先進行演示,學生再進行模仿去做。當前學生依賴性強,對于老師的演示,只是一味地模仿,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幾乎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更低,稍微換個類似實驗就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做實驗的時候要注意邊引導邊提升,如對于常見玻璃儀器的使用時,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通過教師考核和分組考核來實現,對于拓展性實驗內容,對個別學生針對性提升即可。做四大滴定分析時,盡可能多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室,在正式開始實驗之前,通過錄像放映、PPT放映、往屆學生的實操視頻等現代化信息手段等方式,提醒和強調學生實驗中要重點注意的事項,讓學生對所進行實驗有更加具體的認識和理解,在真正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實驗過程的指導和監督,這種指導和監督不僅僅是授課老師要對學生進行監督與指導,而且同時會無意識在學生之間進行互相監督與鼓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積極性也必然會得到提高,比如在進行濃度實驗的講解過程中,引入葡萄糖和生理鹽水的濃度,一方面為溶液配制多鋪墊,另一方面為滲透壓中滲透濃度的學習打下基礎[14]。在進行儀器分析中的一個典型章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學習的時候,由于實驗條件和設備的限制,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錄制一段關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微課,使學生通過智慧課堂先對此有一個了解和認識,其次老師在智慧課堂的資源庫中加入關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應用以及在藥物制劑的鑒別、檢查、含量測定中作用的視頻,使學生認識到它是后續藥物分析課程學習的基石。在實驗課堂上,學生先對課前所學知識有疑問的進行提問,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總結解答,并強調實驗的主要內容和關鍵點,學生進行實驗,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老師再進行歸納演示,課后學生進行數據的梳理,實驗報告的整理及思考題的總結,進一步加深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儀器實驗的掌握[15]。為了使學生實驗更貼近醫學檢驗及其領域的相關知識,教師還應盡量多鼓勵學生選擇常見案例或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例如雙黃連口服液、乳酸菌素片、藿香正氣水等,除了基礎性實驗,再設計一些問題導向性實驗、開放性實驗,在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而且實現了學生的技能目標,強化了素養訓練。對于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等價格昂貴的大型儀器,由于空間和財力的限制,每個學生都能實現操作也不太現實,但處于大數據時代,作為一種常用的分析手段和分析工具,在實際的應用中又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學校可以采用理論與虛擬仿真的結合,將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放在一個模擬的實踐操作環境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在實際崗位中可能或實際出現的問題可作為教學,這些虛擬仿真實驗分析操作軟件,同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綜合運用多門課程實現完整應用的能力[16]。同時可以使用希沃軟件,利用投屏的效果,實現每個人的操作大家都能看到,并可分析評論,與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視頻,指導實驗流程,還能夠充分發揮該軟件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可以將學生帶入儀器使用現場,比如做到大型儀器的使用或是相關的分析時,可以帶學生去實際崗位體驗學習,在認識中愉快地掌握儀器使用和理論知識,這樣的方法需要相關方的協調和支持才可實現[17]。
四、結語
教育信息化實踐正全面深入到高職教育的各個方面,“分析化學”的教學也應充分體現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在信息化的大環境和自媒體時代,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工具,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從而實現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優化組合,應充分利用云課堂或智慧課堂等手段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利用好手中的手機等信息化工具。分析化學的實驗教學改革通過基于就業的實驗教學模式,學生能自己查閱資料,自行操作,能大體上掌握整個實驗的過程,自己領會在實驗過程中必須頭腦清醒、有順序、小心細致,有條不紊處理實驗過程,能體會到科學實驗的嚴謹性,鍛煉動手動腦能力,直接或間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不僅能促進學生學風的明顯好轉,也能促使教師加強學習,這需要學校采取相關政策加以支持和改革,使教師更多地與企業、醫院聯系,了解分析化學實驗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應用,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實現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作者:張琳 趙建軍 單位:1.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2.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
- 上一篇:“家庭趣味實驗”初中化學教學研究
- 下一篇: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