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重構分析
時間:2022-08-20 08:40:03
導語:藥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重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機化學是高職高專藥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但目前無機化學教學效果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為課程因素,目前教材仍未走出學科框架,理論抽象,缺少與藥學專業課程銜接,課堂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度低下;二為環境因素,當前高職高專學生呈現明顯“網絡原住民”特征:不習慣于閱讀長篇文字獲取信息,而以圖像和視聽為主要方式獲取信息,更喜歡參與動態互動、交流[1]。相比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傳統化學教學已嚴重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吸引力。因此,借助信息化教學技術,依據藥學職業崗位需求,探討藥用無機化學的教學重構[2],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高?;A化學教學改革的有益選擇,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1重構無機化學的教學內容
1.1教學內容與藥學專業相結合。無機化學可為學生提供物質結構、溶液體系和元素等系統的化學知識,其課程內容對于學生后續學習《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等專業課程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將藥學崗位需求知識融入到無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無機化學對于后續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講解配合物時,可結合講解目前普遍采用的順鉑類抗癌藥物發現歷史[3]。在講解化學反應速率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該部分內容解析不同類型藥物保質期差異的影響因素,使學生理解在藥品保存過程中需要通風、避光和干燥的原因。在講解元素化合物時可多結合其在醫藥中的相關應用,如NaBr、KBr等溴化物在臨床上可用作鎮靜劑,KCl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心臟性或腎臟性水腫等。在講解溶液時,要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溶液依數性的重要性,通過依數性的學習使學生意識到等滲溶液對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明確大量補液的原則。重視對膠體和表面現象的講解,藥劑學中采用的吐溫等表面活性劑與該部分內容密切相關。1.2合理取舍無機化學課程內容。在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化學系列基礎課程體系中,藥用基礎化學涵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等化學課程,無機化學教學內容與后續的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存在相互滲透和交叉,如物質結構與有機化學結構物質解析的內容存在交叉,溶液平衡如酸堿平衡,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章節部分與分析化學的滴定分析如酸堿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和沉淀滴定分析等內容存在一定的重疊[4-5],故應盡量避免內容的重復講解,對于溶液平衡部分具體的公式推導講解的處理可在分析化學部分再進行。再者,結合高職高專層次職業崗位的需求,弱化對物質結構部分的講解,以必需夠用為先。1.3引入藥學專業科研成果。教學內容還應引入藥學專業領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以利于能夠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其思考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6]。如在講解配合物時可引入近年來藥物研發的科研成果。如近年來研究發現,中藥療效并不全部來自有機物,部分中藥的有效性來自于有機物與金屬離子之間所形成的配合物,二者的結合有時可產生新的生物活性。藥物研發還發現,如腫瘤藥物β-欖香烯因水溶性差影響了其療效,后研究者對其進行結構修飾,先后引入氮、氧原子,再與金屬元素形成配合物,可顯著提高其水溶性從而提高療效[7]。科研前沿成果的引入可增強學生學習無機化學興趣,進一步認識學習無機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的重要性。
2重構無機化學的教學目標
無機化學的混合式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故將其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任務,其設置依據當前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以藥學職業崗位需求的實踐能力培養為取向進行了適應于“互聯網+”的重構。2.1學習任務設置應符合認知規律。針對無機化學課程每一章核心內容,學習任務應綜合考慮藥學專業理科和文科學生的平均知識水平,目標的設置需符合高職高專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呈現先易后難的梯度[8]。學習任務設置以高中化學為目標起點,若學生中存在文科生源,應以初中化學作為起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學習任務起點宜低不宜高,并應分層次進行,使每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均能實現其預定層次的學習任務,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如在電離平衡的章節,可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第一層次的學習任務了解酸堿質子理論中酸堿的定義,能夠敘述出其理論對于酸堿定義與中學教材定義的不同。第二層次是學生通過水的解離平衡,能夠近似計算溶液pH值;第三層次是緩沖溶液的作用原理,要求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將溶液部分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實踐技能,設計配制常用的緩沖溶液的實驗方案。2.2學習任務設置應具體明確。依據無機化學服務于藥學專業課程的要求,無機化學的重點即為專業課所必需的具體內容,應要求學生掌握與專業技能相關的知識點[9]。由于信息化教學采用了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學生課前課后的個體學習過程已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10],學生的學習場所相對自由,學習的時間呈現碎片化,學生學習的時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故教師在進行學習任務設置時,須對每個章節中知識點掌握的深度和廣度的要求進行明確細致的描述[11],學生依據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能夠非常明確知曉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的節點,可以獨立將學習任務逐項落到實處,借助明確的學習任務實現對學生線上學習的高效指導。如在講解溶液的酸堿性時,核心內容是緩沖溶液,其中,緩沖溶液的作用原理和緩沖溶液的配制是該部分內容的核心部分,故在學習任務的設置中則應對知識目標完成要求進行細化,要求學生完成學習平臺微課視頻的學習,通過視頻學習后能夠獨立敘述出緩沖溶液具有抗酸、抗堿和抗稀釋性能的原因,技能目標是能夠在實驗室獨立配制出一種常見的緩沖溶液,如配制醋酸-醋酸鈉緩沖溶液,這樣學生在進行視頻學習和教材資料閱讀時可做到有的放矢,并可預先嘗試進行實驗方案設計。
3重構無機化學的教學流程
3.1線上課前學習。教師應用超星學習通、云課堂等線上教學平臺上線藥用無機化學的學習指導、微課視頻和自測評價等功能單元,學習任務,細化學習任務,指導學生課前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知識點的預習。學生在自主學習后按照要求完成該知識點的測試題,訪問頭腦風暴等學習論壇發表學習心得。教師則及時查詢學生的完成情況,設計調整課堂交流環節,以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如在講解溶液依數性,可將學習任務細化為針對溶液的蒸氣壓下降、溶液的沸點升高、溶液的凝固點降低、溶液的滲透壓四個小知識點的要求,要求在相應的四個節點處學習微課,完成習題測試,在頭腦風暴區提出疑問。3.2線下的課程教學活動。結合線上的自主學習環節,課堂教學活動主要為學生的小組討論,教師的答疑解惑和難點梳理。課堂的主角由教師轉為學生,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究,輔以點評、解析和答疑。如在講解溶液的依數性時,由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稀溶液依數性在藥學中的應用,學生圍繞臨床上大量補液的原則需采用等滲溶液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由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總結滲透壓在醫學上的重要意義。3.3課后鞏固。學生經過課堂的交流討論后,教師可借助線上教學平臺進一步設置深層次的習題測試,通過測試強化學生對重難點內容掌握和鞏固。設置“走近藥劑工作崗位”環節,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數據庫資源查閱藥液滲透壓調節的相關案例,如在藥劑生產過程中可采用冰降法等將所配制的藥液冰點調整至血漿的凝固點,即可實現等滲壓的調節,增強了無機化學課程學習的目的性,學有所用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2]。
4重構無機化學的教學評價
基于線上線下學習的需要,無機化學教學評價進行了改革,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教學評價體現以學生學習占主體,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占比約為60%,形成性評價分為線上學習(視頻學習、任務測試、頭腦風暴)和線下學習(小組活動、實時搶答、小組匯報、實驗操作等)兩部分,線上學習占比為20%,線下學習占比為40%。終結性評價分為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理論考核占比為25%,實驗考核占比為15%。實驗考核分為實驗技能和能力考核,實驗技能考核占比為5%,重點考察天平的使用、藥品的取用、移液管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能力考核占比為10%,采用綜合實驗考核,由學生自行設計鑒別或者溶液配制方案等,要求學生通過在預定時間內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開展實驗和書寫實驗報告等步驟完成實驗考核,以考促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5結語
當前“互聯網+”教育是實體教育與虛擬教育融合與共通,無機化學課程的教學需要創新和轉型教學模式以適應教育的變化。因此,無機化學課程教學需要從課程內容、教師的教學設計、新技術應用和教學評價改革等途徑共同推進課程教學的改革,實現適應于“互聯網+”藥學職業崗位需求的高質和高效的教學。
作者:王英玲 鄒明靜 王娜 單位:菏澤醫學??茖W?;瘜W教研室
- 上一篇:有機化學教學深化分析
- 下一篇:化學實驗教學應用微課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