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3篇

時間:2022-04-25 03:12:27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3篇

第一篇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參與者,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者.所以要想獲得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實現有效教學都需要注意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同時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進而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筆者就簡要論述.實例:引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待新知識的學習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進行相關的預習以更好地開展新課內容.筆者倒認為在新課預習階段正是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僅要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通盤的掌握,而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發現在新內容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例如,在對“金屬鈉”這個章節進行預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下一節課我們將對金屬鈉進行有關的學習,希望大家在課后積極地進行預習并且在預習中注意納與不同物質之間發生的反應,并且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些延展性的思考.希望在下節課中大家可以多多提問.學生進行預習,可能會提出的問題:A、金屬鈉著火時可以用水撲滅嗎?為什么?B、金屬鈉與氧氣和氯氣均會發生反應,但是這兩者的分別是由什么造成的呢?這種一種方式無疑幫助了學生更好地開展預習,而在教師的小小啟發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其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總結這樣才可以不斷獲得提高.同時與思辨精神共存的另一種精神就是質疑的精神.對待任何事物的學習我們都應該心存一絲疑慮,這樣我們在學習之中才會不斷進行探究和反思.而不是教師說什么學生就吸收什么,這樣的教學是一種刻板的機械化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并不明顯.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對教師提出的內容包括書本上的知識點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學生的思維獲得了發展,課堂的教學氣氛也得到了加強,整個教學效果獲得提升的同時,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在進行“物質的量”中“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某些理論發出自己的聲音和懷疑.學生:為什么阿伏加德羅常數要用碳原子的近似值來表示?教師:且通過一番討論我相信大家對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常數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了,那么下面我們就要討論一下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應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通過這樣的一種引導,學生勇敢地向阿伏加德羅定律這個重要的化學理論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在積極地獨立思考,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拓、學生的思考能力也獲得了提升.而就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和討論則又為學生的分析、探究問題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能.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并借助多種方式來回答這些質疑.當然課堂教學不僅僅能夠培養起學生的質疑能力,還能夠借助實驗的開展培養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而這兩大能力的培養也是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目標.所以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平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

三、開展訓練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所謂開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指的主要是在課后的訓練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以及協助他人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批改作業,做出評判,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高中化學課后的訓練同樣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需要教師加以重視的同時也積極探究出有效地模式.

本文作者:王紅工作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學

第二篇

一、前言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是相互影響、促進以及推動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本著啟發、引導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也需要以主動、探究以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唯有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統一和相互的結合、滲透,才能夠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首先,新課標對于化學教學方式有這樣的規定: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調動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特點。其次,新課標對于化學學習的規定是:學生應以主動、探究以及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以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反過來促使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調整和完善。

二、高中化學新課標要求及應對措施

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仍未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本節就新課標的要求以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第一,在當前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以傳統的“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這與新課標中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突出了教師的“教”這一方面,對于教學活動中的另一方面———學生的“學”則沒有重視,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的效率很低,同時也對教師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完善沒有任何幫助,最終就會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以及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喪失。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相應的知識,更要對學生在學習中的態度進行引導。學生只有本著探索以及合作的方式才能極大提升學習主動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者構成了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以及實驗進行有效結合,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索、創新、探究習慣,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化學知識的目的。第二,在新課標中還對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以及收獲性做出了要求。該要求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學生知識的提升及自身的發展為終極目標。也就是說高中化學的教學活動需要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前提。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強調教師“教”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時也要讓學生本著主動、參與的方式進行“學”。新課標的這種要求下,教師和學生都應重視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由此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應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考慮,嚴禁應付式和“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第三,在新課標的要求中,對教學活動中的知識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制定也進行規范,要求以學生的自身狀況為依據進行教學。雖然教師受到了新課標教學的各種培訓,但其自身在教學中受其主觀或傳統方式等影響,教學活動無法達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協調統一。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在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設計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以及合作。但也要避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放之任之”,這主要是由于學生過于主動的學習會讓其在學習中迷失方向,無法有效提升自身知識和綜合素質。第四,新課標中還強調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交流。像教學活動中的提問、反問、討論以及評價等都能有效展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者間的互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和統一。這就要求在教學前讓學生對課程進行預習,對教學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記錄下不懂的知識,這樣的“主動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就不懂的知識通過學生間的探究、合作學習來解決。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有高度的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是相互影響、促進以及推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要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反之,學生的“學”也能推動教師的“教”。由此,才能最終達到教師和學生在化學教學中有效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化學知識。

本文作者:趙曉娟工作單位: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第二中學

第三篇

一、把握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

第一要集中精神聽講,在課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抓住知識的重點,才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聽課時,眼睛要盯著老師的板書,老師講解時,眼睛要盯著老師的動作和表情,緊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在集中精神聽講的同時,還要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有的同學認為,上課就是老師講、學生聽,他們把學習比作送貨進倉庫,認為只要自己打開“庫門”就可以等著老師把“貨物”送進去。這種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學習的被動的地位上,是不對的。要提高聽課效率,重要的是對老師的講解進行思考,主動地去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發揮個體的能動作用。第二要緊跟老師的思路。不少同學上課時不是埋頭自思,就是忙著做筆記。思想不能與老師保持一致。這是一種不好的聽課方式,聽講時思想必須與老師保持一致,聽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題的;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聽課的重點,不脫離教師講課的軌道。第三要以理解為主。聽講的目的就是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有些學生聽講時分不清主次,結果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課堂上聽是主體,“聽講、聽講”主要是先“聽”,“想”和“記”是次體。原則上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第四要做好課堂筆記。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與提煉。記課堂筆記時,要一邊聽課一邊敏捷地概括和記下重點、難點。課堂筆記要盡快整理,使重點突出,這對鞏固知識十分重要。要把握記筆記的時機,原則就是不影響聽講,一般情況下要用90%的注意力集中聽講,只抽出10%的注意力進行簡要記錄。做筆記的關鍵是記下“必要”和“精華,這個“必要”和“精華”就是記重點、記難點、記疑點、記思路、記技巧。記筆記應著重記下老師講課中的歸納和總結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等。第五要及時總結。一節課下來,應該做一個課后總結。想一想老師是如何引入這節課的,中間是如何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歸納的,弄清來龍去脈,概括出這節課的知識要點,并將它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已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

二、勤練、精練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習需要勤奮,正所謂古語云:“—勤天下無難事。”唐代文學家韓愈也說:“業精于勤”,即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因此要想學好化學,你就得勤練,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學完每一章節后,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適當選做一些經典習題,但必須避免因盲目做題而陷入題海。在做題時不要只就題論題,要盡量拓展思維。如在做計算題時,注意精選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好題。在解法上盡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或尋求一解多題的規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如化學計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三、吃一塹、長一智,備好“錯題本”

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不犯錯,在做題時我們也不可能每道題目都能做對。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所以在學習化學時我們要備好“錯題本”,錯題就是我們還沒有掌握的東西。錯題本是考試復習的利器,是提高學習效率的辦法,是減輕學習負擔的作業。每到考試之前,很多學生比較盲目,不知道該干什么好。看課本吧,感覺課本上的東西都掌握了。但是一做題,該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做。大家都知道,復習要有針對性,要復習那些自己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而錯題本上都是自己之前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所以用錯題本去復習的話,更有針對性,學習效率當然也更高。尤其是對于中考和高考的學生來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題和復習,這個反思總結的過程是最重要的,而錯題本就是反思總結最好的工具。

四、從高考得分出發,重視教材實驗

實驗題是高考中給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題目,也是考生最沒有把握的題型。從新課程下的高考試題不難看出,許多實驗試題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并對典型實驗進行一些改造或創新。對于課本的每一個實驗都要弄清原理、相關的儀器裝置,注重操作細節,對于每個實驗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為什么要這樣做?③如果不這樣做會引起什么后果?④還能怎么做?對實驗中所涉及的重要化學方程式和重要實驗現象均應做到熟練掌握。學生還要注意培養理解和概括題意的能力,學會分析儀器裝置的特點和作用,學會分析流程圖中每一步的作用,學會分析每一步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關系,在答題時還要注意一些限定條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此外,要把化學學好,還要多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生活問題,善于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總之,只要學習方法正確,相信同學們會輕松地把化學學好的。

本文作者:方曉龍工作單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