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理論知識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20 09:58:52
導語:高中化學理論知識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化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驗探究,這一點筆者并不反對。但是,如果僅僅關注實驗,將實驗教學的作用無限放大,我們的教學也會偏離科學的軌跡。在筆者看來,科學的發展應該“兩手都要硬”。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擁有“可操作”的探究與實踐能力,而理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直觀所得變得升華。再有,從高中化學教學來說,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快速的將學生轉變為“專家”。
【關鍵詞】高中;化學;理論知識;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理論教學時間所占比重過大,所以人們對于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改革建議,那就是高中化學教學應該以實驗教學為本。在這里筆者想說,高中化學教學應該是兩手都要硬。畢竟化學是在“教學”科學。既然是“教學”,學習前輩的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必然的。如果一味地的強調探究與經歷,顯然會從這個極端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這里筆者給出建議,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要呈現全面化。實驗操作、理論深化兩者都要硬。下面筆者就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心得對如何開展好高中化學理論教學進行分析。
1成為“先生”
其實在筆者看來,教師被稱作先生是很有道理的。教師就應該是先學習、先聞道的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學引導學生實現高效化的學。用自己的“先聞道”促成學生的“先聞道”。老師要認真備課,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化學課堂。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研究化學教材,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明確教學目標。另外,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還可以提前模擬教學情況,猜測學生在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盡最大可能消除阻礙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有序、高效進行。在筆者看來,教師不斷地先學,不斷地踐行自己的“先生”地位,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生[1]。
2組織合作
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并非人們想的那樣一定要在實驗課堂中進行,或者說是在第二課堂中進行。理論課堂要靜,實驗課堂要動。在筆者看來,無論是理論課堂還是實驗課堂都應該動靜結合。如在理論課堂中,在課堂開始之初,我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知道為什么鐵會生銹嗎?”有的學生依據預習結果以及自己的原有知識體系,回答:“是因為鐵發生了氧化反應。”緊接著,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完成Zn與鹽酸反應的實驗,認真記錄實驗現象。根據這個實驗現象,在小組內部展開討論,并且分析這個實驗原理,求同存異,總結小組觀點。最后,我抽取一個小組將該小組的結論進行表述,別的小組作為補充,我再予以適時點撥,最終在班級內達成共識,真正提高了課堂效率。
3深化概念學習
高中化學的理論學習,主要組成就是概念。概念是科學知識系統的基石,也是系統中的節點。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幫助學生研讀、推敲化學概念,讓學生真真正正的了解化學知識的本色。化學基本概念是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完整性。目前很多老師都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概念,不能自主形成概念,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因此基本概念教學應指導學生從概念的來源、關鍵詞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條件、概念的應用、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五個方面入手,讓學生自主形成概念[2]。
4應用圖像將抽象變為直觀
其實到了高中學段,不僅僅是理科知識有了明顯的抽象性,就是文科知識也呈現出抽象性。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不是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已經毫無難度了呢?顯然不是。在筆者看來,高中學生同樣需要將理性、抽象轉變為直觀才好理解。基于此,在高中化學理論教學中筆者建議借助圖像坐標進行分析說明,將會使相關知識點變得簡單明白,好記易懂。比如在講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這一內容時,當化學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當我們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外界條件,平衡移動與否,關鍵看V正與V逆的相對大小,若V正>V逆向正向移動,反之則逆向移動;若V正=V逆則平衡不移動。若我們建立速率時間圖像進行分析說明,將使問題變得簡單易懂。
5應用好教學語言
在筆者看來每一位好老師都是語言專家。因為我們有了駕馭語言的能力才能把我們擁有的轉變為學生擁有的,才能把只能意會的思想轉變為可以言傳的知識。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每一位理性的化學老師都應該關注語言能力的提升。如在化學教學中,理論教學比較抽象,直觀的模型比較少,學生完全靠想象來理解,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較大的困難。教學中如果通過打比方的方法,以宏觀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物質作比喻,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用簡簡單單的詞匯、簡簡單單的語句描繪出“科學”。
6學會辨析與思考
理科知識離不開思維,而思維在理科知識中的應用,最常用形式就是辨析。通過辨析發現知識的本質,通過辨析實現“由此及彼”,由此可見,化學知識的理論學習中,學生必須學會應用思維,必須學會辨析、類別、理想……。如類比是根據兩個對象或兩類事物間存在著的相同或不同屬性,聯想到另一類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方法。類比遷移可發現新的化學知識,可尋求到解決化學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但類比的結果是否正確,還需要經過實踐檢驗。在化學理論教學中可利用類比遷移推理出許多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結論,讓學生判斷正確與否,使學生剖析理論,明辨是非,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動態應用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架構了堅實的知識系統,架構了手腦口并用的學習平臺。對于需要學習科學的化學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應該并重。用理論、實驗循環的方式,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養成,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莉.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6):56.
[2]黃劍鋒.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4):158-161.
作者:曾霞 單位:重慶市豐都中學校
- 上一篇:高職化學教學探討5篇
- 下一篇:高中化學應用性知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