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與生活深度研究

時間:2022-05-21 10:02:44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與生活深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與生活深度研究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在課初引入上應以“聯系現實”為主;師生實驗方面,應以“生活趣味”為主;課末延伸方面,應以“生活解釋”為主,讓化學回歸到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中,以此打造生機盎然的高中化學生活化高效課堂。

【關鍵詞】化學教學 ;生活化;生活趣味

高中化學,不僅僅是理論單項灌注,也是生活化情境育人。化學教師應該實現從“純教材”到“生活化”的華麗轉身,在學生“看得見”或“觸手可及”的地方建構化學知識,切實培養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下面僅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為例,談談如何打造厚重、精彩、理想的是高中化學生活化高效課堂。

一、課初引入:應以“聯系現實”為主

“優秀教師在課堂和學校能創造出一種積極的氣氛。”所謂“積極的氣氛”首先應該以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為前提。創設“積極氣氛”的方法很多:或以精彩故事引入,或以亮眼的圖畫引入,或以婉轉的音樂引入,然而,無論何種方法,如果能與學生的現有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則更能強烈地喚醒學生、聚焦學生、吸引學生。的確,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化學實例,讓教學與生活親密對接,應該成為教師提升化學課堂品位的一個重要的視點。例如,在高一化學必修模塊《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的教學中,可以進行以下設計:1.多媒體出示面包、蛋糕和餅干圖片,然后提問:你們知道嗎?這些新鮮可口的美味中常常用到純堿或小蘇打,為什么呢?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呢?2.為什么鋁制餐具不能用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的食物?實踐證明,正是對“為什么面包等食品中要用到純堿或小蘇打”的追問,不僅活潑潑的點燃了學生的興趣之火,而且引領學生將學習目標聚焦到“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這一重點上來;正是“為什么鋁制餐具不能用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的食物”的追問,學生才對金屬化合物的一些“特性”觸發興趣,從而懷著好奇之心向教學的更深處挺進:既然鋁制餐具不能,那么什么餐具行呢?上述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并非隨意選擇,而都與學生現有的生活印象、經驗和認知深度對接,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注意力、熱情和注意力。隨后,學習學得有滋有味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師生實驗:應以“生活趣味”為主

聽過很多《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的公開課,發現很多教師在引入新課之后,都按照教材提示在課堂上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教材作如是選擇,并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固守教材。除了“滴水生火”這一基本實驗之外,我們的教學還可以有怎樣的新探索、新實踐和新空間?我們能否在化學教學中多一些趣味呢?且看以下教學環節:1.用KSCN溶液鑒別Fe3+,Fe2+時會設計一個魔術:變色書法。2.在進行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作了一些改動,用浸有酒精的粉筆替代了酒精燈和鐵絲,這樣排除酒精燈黃色火焰的干擾。無疑,“變色書法”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化學實驗可以這么好玩,生活可以這么有趣。同樣的,用“粉筆替代了酒精燈和鐵絲”的焰色反應,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了一個清晰的事實:化學實驗沒有那么難,可以用生活中熟知的合適的材料來做實驗。是呀,就讓化學從“晦澀、難懂、神秘”的高壇上下來吧,回歸到普通的、平凡的、親切的生活中吧,就像陶行知所說的:“運用環境里的活勢力,去發展學生的活本領。”

三、課末延伸:應以“生活解釋”為主

好的化學學習需要學生走得更遠,但無論多遠,都應該服務于生活、印證于生活、解釋于生活。化學教師應該主動打造一個充盈著濃濃生活氣息的生活場,一個讓學生自主自悟自練的自主場,一個不斷擴大、不斷更新的開放場,如此,化學“生活化”之理念才能“落地生根”。比如,《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進行到最后,就可以進行以下拓展:1.蘋果汁是人們喜愛的飲料,但是現榨的蘋果汁在空氣中會慢慢的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為什么呢?2.動手蒸饅頭、面包、蛋糕,體會碳酸鈉、碳酸氫鈉的作用。3.自行設計或收集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制備氫氧化亞鐵的方法或資料。探究“1”讓學生明白:原來,現榨蘋果汁的顏色變化中就蘊含著化學知識,原來就是金屬化合物在“搗鬼”;探究“2”則與課初遙相呼應,只不過這種呼應由原來的疑問變成了現在的動手實踐;探究“3”,則引領學生進行了更大范圍內的設計、收集和拓展。這樣的設計不正是“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之理念的真正體現嗎?高中化學課改之路任重而道遠。其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和價值回歸研究值得我們大膽一試。因為這樣的實踐建立在與生活深度融合的基礎上,意義重大。來源于生活,反哺于生活———這樣的教學觀任何時候都不過時,任何時候都有其“生成點”和“延伸點”,都可以在有意義的“思考”和有價值的“叩問”中向前挺進。引領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挺進”中,學生是幸福的,課堂是幸福的,與此相關的化學人生也是幸福的。

參考文獻:

[1][美]托德•維特克爾.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張仁明 單位: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