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
時間:2022-06-10 02:40:29
導語: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內容。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教學現狀、教材的內容,探究了培養高中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對如何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有一定參考意義。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引教師從“知識為本”轉變到“素養為本”,教師要積極開展“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行動研究,總結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策略等,提高自己的“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能力。建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而且能使學生樹立優秀的品德和精神,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眾多學校將分數作為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標準,這使得教師把化學考試的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因而對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1]。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過程,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在內的多邊互動過程。優化和創新教學方法,形成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方法。要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應該把消極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起到良好的知識引導作用。1.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意味著教師應該平等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但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環境和思維習慣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由此造成的差異會導致學生表現出不同的學習傾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也要為學習成績優秀、能力強的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能開展進一步學習。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和每堂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促進形成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方位交流互動的立體結構,改變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討論與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有效地發揮集體作用,使課堂成為學生發揮能力的舞臺[2]。2.立足學生未來發展的理念社會和化學的發展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考慮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體現新課改的思想。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起點,把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化學核心素養放在首位,處理好教學的目標和學生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從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知識形成的階段和發展。3.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現在中學已經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學,這是科技的進步給師生帶來的好處。很多難以理解、深奧的概念可以通過動畫、視頻的方式來展示,學生可以直接地觀察,從而理解知識。老師也可以使用一些軟件,通過拍照學生做的答案,然后展示在屏幕上,這樣可以實時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一起學習,在發現別人問題的同時,也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真是一舉多得。但是老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也不好,學習的知識通過投影在屏幕上,這容易導致老師不在黑板板書,學生沒能抓住重點知識;課上的內容一遍過,學生好像當時都掌握了,但是課后又遺忘的情況。所以多媒體技術只可以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要合理、適度地運用它。教師應該把重點知識進行板書,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本節的重難點,做好準備和記錄。一些推導的過程由老師一步步地在黑板寫出,學生的思路才會跟著老師走,在腦海里過一遍,印象也更為深刻,方便學生以后的自我復習和學習。
(二)促進知識遷移,啟發宏微辨識
高中化學知識看起來似乎多且零散,可以通過合理分類和知識整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總結,促進學生的知識轉移;引導學生由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等進行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培養他們形成微觀結構決定宏觀形態、微觀變化決定宏觀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化學視角,學會從原子結構分析物質形態及宏觀現象,從而培養學生宏微觀辨識的化學核心素養[3]。比如通過類比想象學習,同學們熟悉的物理量有質量、長度、體積等,通過類比學習,讓同學們也知道物質的量是物理量;通過發揮想象,物質的量是指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它就跟我們的班級、小組一樣,都是一個一定數目的集合體,只不過因為這些微粒太小,所以無法用肉眼進行觀察。通過宏觀與微觀的類比學習,學生可以有效地形成微觀的思維。
(三)滲透變化觀念,深化平衡思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新課標要求“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5]的核心素養很重要,尤其是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時更重要,要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逐漸創建。在多年的高考化學題中,化學平衡題不僅是考點,也是學生們感到害怕的易錯點。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建立變化的觀念和平衡的思想。教科書中的化學平衡概念是這樣描述的: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當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各組分的濃度不再發生改變,則達到了平衡狀態。從化學平衡概念中的“動、等、定、變”等關鍵詞,可以設計出各種題目。面對這些問題,部分學生是不知所措。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理解不可逆反應,但不太能一下子理解可逆反應。從宏觀現象中推導出微觀反應原理,這些理論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慢慢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對熟悉事物和一般事物的類比,將抽象、難理解的理論形象化,使學生容易理解可逆和動態平衡的概念。
(四)注重知識整合,強化化學推理
高中化學課本有很多內容。如果不加以整合,知識不僅零散,而且不能靈活運用。知識整合應該是一個多種思維的知識重構過程,包括深層思考、證據推理、聯想等,而不是簡單的歸納和概括。對知識的加工和整合,最能體現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況。例如,在講授“乙烯加成反應”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出現褪色的現象,學生猜測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應。然后,引導學生從乙烯和溴的分子結構來分析和理解反應原理。這時,用球棍模型形象地表示反應時化學鍵的變化過程,從而引導學生寫出乙烯和溴的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6]。接著指導學生運用類比的思想,推測在一定條件下,乙烯分別與氯化氫、水和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應產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的推理能力,使化學方程式成為具有“靈魂”的載體,而不是一個深奧、難以理解的符號,這樣學生可以輕松地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學習體驗是一種有意義的建構活動。
(五)化學實驗教學,樹立探究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此可知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探究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認真學習課本,充分探尋探索性實驗課題。我們的課本是化學知識的集合,教材中的實驗大多是已經知道結果,再進行驗證的驗證性實驗,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利。因此,要求教師進行研究和改進,將可以改為探究式改進的實驗,或設計新的探究式教學實驗,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習題也可以進行設計,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
(六)結合生活情境,加強社會責任
化學是一門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創設情境,首先,要聯系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其次,能緊密聯系學生生活中共同的熱門話題和課程重難點知識的情境創設的效果最佳。最后,基于生活實際問題解決式的情境創設是教學實際應用中常用的方法[7]。這樣的情境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通過問題的解決能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體現了化學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實用性和功能性,使學生養成應用化學知識思考生活問題的習慣,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例如,酸雨是環境保護的熱點問題,二氧化硫是引起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學生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的內容時,應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酸雨的形成、危害及相應防治方法。通過對酸雨和環境污染防治的學習和教育,有利于學生增強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觀”的貫徹。
(七)構建多元過程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1.關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與過程方法的整合構建多元評價目標,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新課程要求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和方法,還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應構建多元評價目標體系,既要重視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評價,又要加強對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的評價,注重三者的有機整合。在評價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確保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2.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要改變以前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的情況,鼓勵學生、家長等參與評價,讓評價變成多主體一起參與的活動[8]。當學生互相評價時,他們應該淡化成績和分數、學生之間的比較,注重他人的優點、長處;也要注意自我反省,不應該把評價變成“挑毛病”和“責怪”。讓家長參與評價,老師可以知道學生在家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另外,自我評價是自我認知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反省、樹立自信;在其他人的評價中,進一步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在評價他人時,欣賞他人、向他人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3.評價方法多樣化構建多元化發展評價機制,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要進行評價方法的改革。要改變傳統的紙筆測驗作為唯一的評價方法,應增加訪談、問卷、作業、情感評價等,并建立學生成長的記錄卡,隨時記錄相應評價,為學期評價、學年評估和畢業評估提供依據。考試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可以實行閉卷考試和開卷考試等相結合。避免“一張試卷定決高低,一張試卷定畢生”的長期不變的傳統做法。通過對學生學習和考試成績的分析,客觀地描述了學生學習的進展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議。用具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表現,用鼓勵性的評價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進而起到促進作用。
二、結束語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每一課時的教學都能涉及學科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宗旨來開展教學活動,認真研究教材,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利用情景教學,探究式實驗教學等等;優化教學評價體系,更合理、全面地評價學生;及時反思,做好高中化學教學總結工作。教師在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燕.探究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J].中國農村教育,2019(30):124-125.
[2]趙成全.論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87.
[3]徐曉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華夏教師,2018(17):47.
[4]梁永平.化學學習中想象思維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4(12):71-75.
[5]陳花.在化學平衡教學中構建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23-26.
[6]田達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13):43-44.
[7]鄭長龍.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重大變化及解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8(9):41-47.
[8]盛玉.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9):94-96.
作者:湛志華 薛茗月 楊鳴嬋 毛惠會 單位:嶺南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上一篇:學科核心素養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措施
- 下一篇:傳播學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體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