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分層走班教學措施
時間:2022-12-22 11:37:31
導語:高中化學分層走班教學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高考制度要求的影響下,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也在不斷革新和發展,以期能夠更好地適應高考的要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更重視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求教師秉持公平高效的教學原則進行授課,靈活調節傳統教學中靜態化、死板化的問題,合理規劃課堂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以下介紹分層走班教學的概念和目的,結合該教學方式的難點,詳細討論如何在高中化學學科教學當中落實分層走班教學工作。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化學;分層走班
隨著新高考制度的落地,高中學生不再進行文理分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由度有明顯提升,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走班教學的形式給課堂帶來了更多的動態性,學生不再有固定的教室、同桌,是課程革新當中的重要探究。分層教學能夠更好地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要注意教學的靈活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分層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實現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分層走班教學開展的概述
(一)分層走班理念
分層走班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不斷變化班級組成,而教師和班級則相對固定,負責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更符合當前新高考的要求,是一種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根據目前新的高考制度要求不再進行文理分科,學生對所學課程的選擇自由度更高,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新課改形式。盡管分層走班教學依然保留了“班級”的形式,但是由于班級成員的不固定,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設計,授課方式產生了較大的轉變。在分層走班的課程當中,教師對于自己班級能夠形成更加準確全面的把握,也更好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專業性,是符合當前課改革新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二)分層走班的目的
分層走班是在新高考革新下的必然發展趨勢,更好地利用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學習興趣來優化教學效果。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接受、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存在差異,這種自主選擇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在感興趣的領域中不斷深耕,實現揚長避短,保證能夠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分層教學的理念更有利于照顧到全體學生,學困生的學習要求主要是夯實基礎知識并激發學習興趣,對中等生的要求主要是實現自我突破,對學優生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升教學效率,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實現學習水平的提高,不斷推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二、分層走班的教學挑戰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
為切實做好分層走班的教學工作,教師要主動對課程的設計規劃做出改變,使其能夠更好地使用動態化的教學模式。由于分層走班的學習形式較為新穎,學生沒有固定的班主任和同學,難以形成熟悉的課堂氛圍。教師更要關注在課堂構建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利用更具吸引力的授課形式、多媒體課件等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吸引力。與傳統教學工作相比而言,教師在分層走班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適應,面對不斷流動和變化的學生,教師要用于打破束縛,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優化,保證實際教學成效。學生和家長都更傾向于一些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導致一些困難學科的教學工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教師更要發揮教學的責任心,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科發展。
(二)聚焦知識體系
化學學科的知識較為零散,尤其是在面對走班教學的情況之,教師對學生實況的把握難度有了明顯提升,在進行知識體系構建和有針對性的知識講解時會出現力度不足的問題。作為走班任課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了解和觀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敏銳捕捉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時的反應,并根據分層教學的要求進行指導和講解。化學課程的學習體系構建的學習方法指導十分重要,教師在進行一些基礎知識講授時,應該更關注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堂驗證、知識遷移等方式來優化教學效果。在面對走班學習的模式時,教師要能夠對課程的內容和進度形成合理的規劃,不因為學生的臨時變化而措手不及,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逐漸適應這種課堂形式,并充分發揮分層走班的學習優勢。
三、開展高中化學學科分層走班教學的措施
(一)革新分層方案
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前,教師要掌握正確的分層教學理念和正確的學生分層方法,從多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層級劃分,并設計對應的教學方案,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分層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如在A、B、C三層級當中,可以綜合考量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基礎知識、學科素養、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并不是單一地依靠考試成績來劃分,這種分層方案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分層之前,教師應當秉持公正公開的原則先由學生進行自主報名,再結合化學任課教師的意見,形成最終結果。在分層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自主確定或隱形分層的方法來推進教學工作,更好地保護一些C級學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A級學生驕傲自負,影響后續學習工作的開展。
(二)配置教學資源
在走班教學模式當中對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展示化學學科的魅力。例如,在學習《晶體》一課時,許多學生對于微觀的晶格和晶體連接很難形成直觀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幻燈片或動畫圖片的方式來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如NaCl屬于離子晶體,在展示其晶體結構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兩種離子的尺寸、連接方式等,在學生掌握了一個NaCl分子的形狀后,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無限延伸,形成宏觀上的NaCl晶體顆粒。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球棍模型等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對比C60、金剛石和石墨烯等不同的形狀和結構,盡管這些物質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但是不同的連接方式使其具有了差異化的形態和物理特征,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從主講者轉變為引導者,在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優勢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調動已有知識,實現遷移和提高。化學學科中有許多很靈活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原電池》一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對比粗鋅和純鋅在與H2SO4溶液反應過程中的速率,并思考原因。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Cu-Zn原電池的組成,并在其中設計一個電流計,要求學生根據電流計偏轉的方向來判斷電子的流向。這些比較簡單但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思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水平有很大意義,也有利于構建互動性課堂。
(四)優化課堂內容
在分層教學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師提前根據學生的層次劃分和教學內容對課堂進行設計,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學習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習慣,如在學習《Cl2》一課時,教師應該將Cl2的物理性質、與其他物質的反應式等基礎知識放在課堂的前20分鐘內,這些知識要求三個層級的學生全都掌握。在課堂的后20分鐘內,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放松,教師可以將拔高性的內容放在這個環節供A、B級的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如Cl2與其他物質反應后的微粒應該如何設計實驗進行性質驗證等。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以組織一些學習游戲或課外活動,如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空氣污染問題進行調研,分析酸雨的形成過程等,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改善教學方法
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探究當中,教師要加強課堂反饋來調整教學工作,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減少走班的動態化教學造成的影響。教師可以向C級的學生多布置一些基礎性的練習作業,或在課堂上請這些同學回答一些基礎知識問題,及時判斷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加以鼓勵并對其等級進行動態化的評價。對于A和B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更加開發思維和具有思考性、創造性的教學內容,如在進行實驗學習時教師可以向其布置主題,具體的實驗方案和操作都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在日常練習和考試當中,教師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梯度化的內容,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完成,同時教師也應該鼓勵所有學生向更高的層級挑戰,嘗試實現自我突破。
(六)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教學屬于重、難點內容,在分層教學當中教師要加強重視,積極開展實操教學。如在學習“混合物的分離提純”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提出可行的分離辦法,引導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講解清楚實驗基本原理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實操,并規范學生的實驗步驟和操作過程。如在分離提純中,汽油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應該采用分液方式分離,溴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應該采用萃取的方式分離。在實驗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較好地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并向部分A級的學生布置一些拔高性的課后思考題目:從海水中提純NaCl晶體應該經過什么樣的流程。
四、結語
分層走班的教學方式是目前高中階段課程改革的重要革新內容之一,教師必須要積極應對、加強適應,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分層教學的開展中要求教師從教學內容、作業布置等多方面展開分層規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更好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教師在對學生的分層標準設計上要進行綜合考慮,多關注學生的優勢,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升教學效率。受到走班學習模式的影響,教師要重視對課堂的靈活設計,提前做好課堂內容的分層規劃。
參考文獻:
[1]周慧云.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實施分層走班教學的初探[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綜合),2016(6):132—135.
[2]陳小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教學·教研,2017(5):75.
[3]王良民.“分層—分類”選課走班復習策略設計——以高三化學二輪復習為例[J].課改前沿,2015(9):15—18.
[4]郭學軍.走班選課背景下中學教研組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教學與管理,2013(6):32—34.
[5]陳華忠.分層分類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支架”[J].內蒙古教學·綜合版,2013(3):39—41.
[6]王潤,章全武.選課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師教學轉變及其應對[J].中國教學學刊,2018(6):82—87.
作者:宋廣榮 單位:蘭州市第二十八中學
- 上一篇:電視臺成本核算對象及建議
- 下一篇:房屋建筑節能技術及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