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3 09:23:00

導語: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分析論文

化學基本概念是反映物質在化學運動中的特有屬性的一種基本思維形式,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化學基本概念,可把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原理,化學計算,化學實驗等內(nèi)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化學基本概念可分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大類:基礎知識方面的概念包括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化學量,化學用語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概念包括實驗技能和計算技能兩部分。這些概念構成了中學化學中關鍵和核心的內(nèi)容。化學概念邏輯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強,一般需要經(jīng)過初步確立,鞏固和應用的幾個階段才能形成。在化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和應用好化學基本概念,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化學教師長期來共同探究的課題。談談本人在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要準確,嚴密地闡述化學概念的定義。

概念是通過詞組和語句來定義的,要求教師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講授化學概念,突出定義中那些作用至關重要而又易被忽視的關鍵字,詞和構成概念的特定條件,及時糾正學生因省略或變換概念中的關鍵詞或某些條件所產(chǎn)生的錯誤,在講解定義時既要強調(diào)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內(nèi)涵),又要結合實例說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圍(外延),通過嘗試分析忽略定義中某一定語成分將導致外延擴大的事實,要求學生注意定義表述的嚴密性,在力求科學性,嚴密性的同時,還應考慮到概念的發(fā)展,講解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如講解酸性氧化物這一概念,其定義是:“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這個定義反映了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對象的本質屬性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這就決定了概念的范圍是成鹽的非金屬氧化物,如SO2,SO3,CO2,P2O5等,而不成鹽的非金屬氧化物如NO,CO,等則不屬于這一類。又如講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其本質屬性包括“一定溫度”,“100克溶劑”,“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溶質單位是克”這四個要素,少了任何一個要素則定義不能成立。這就明確規(guī)定了這個概念的范圍。講解概念時,準確,嚴密的闡述概念,就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概念,學生就能把概念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分析問題,判斷正誤,運用自如。.

二、善于分析化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找出概念的個性和共性。

化學概念種類繁多,各概念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無關的,每個概念又常與其他概念或知識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教學時要注意從多方面分析這種關系。化學概念之間的關系,大體上可分為四種情況:

(1)從屬關系,即大概念包括小概念的關系。如化學反應與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四種反應;氧化物與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取代反應與磺化反應,鹵化反應,硝化反應,溶液濃度與百分比濃度,摩爾濃度。當量濃度等關系均屬于這種關系。

(2)并列關系,即有些概念既存在著共同點,又各有特點,且同屬于一個大概念之中。如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四種反應;百分比濃度,摩爾濃度,當量濃度,PPM濃度;正鹽,酸式鹽,堿式鹽等均屬于這種關系。

(3)對立統(tǒng)一關系,即概念與概念之間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溶解與結晶,風化與潮解,氧化與還原,脂化與脂的水解等均屬于這一概念關系。

(4)發(fā)展與深化的關系。隨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不斷深化,概念的定義也不斷發(fā)展,有些因限于學生的知識范圍,定義的方法也不相同。如原子結構的概念,初中提到一點,高中教材又深化一點,大學教材又深化一點,如氧化——還原反應先從得失氧去定義,后進為電子的得失去定義,判斷的依據(jù)從化合物(或)化合價的升降而進到氧化數(shù)的改變值等。

在講解上述不同概念時,采用的教學方法應有所不同。對于(1),(2)兩種關系的概念,一般宜用比較的方法,找出它們的聯(lián)系(共同點)的基礎上,側重于各個概念的個性。對具有(3)種關系的概念,一般可采用分析反正的方法,找出它們各自的特性后,著重指出他們相輔相成的依賴關系。對于(4)種關系的概念,一般應采用嚴而不死的講授方法,在學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盡可能以先進的化學科學知識武裝學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

三、充分運用實驗和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一個心理障礙。概念教學時運用各種實驗和直觀手段,為學生提供直觀鮮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選擇和利用典型實驗引入化學概念。除做好規(guī)定的每個實驗外,應適當補充一些內(nèi)容,或將部分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得出概念,并加深印象。直觀教學方法可分為三種:

(1)實物直觀教學,包括實物、實驗等。

(2)模型,掛圖直觀教學,包括圖表,模型展示和幻燈等多媒體教學。

(3)語言直觀教學,即老師運用形象生動,比喻貼切的教學語言,喚起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產(chǎn)生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

化學科的實踐性很強,重視實驗教學是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觀察主要現(xiàn)象方面。這樣,方能達到形成化學變化這一概念的目的。例如,做鐵,硫的燃燒實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硫的燃燒有一個過程,先液化,再氣化;最后才燃燒所以他的燃燒屬于氣體燃燒,具有氣體燃燒的特征——產(chǎn)生火焰。而鐵絲在純氧氣中燃燒無液化和氣化過程,是固態(tài)物質燃燒,具有固體物質燃的特征——產(chǎn)生火花。兩者比較,使學生掌握固,氣物質燃燒的區(qū)別。

不少抽象概念還必須借助于直觀的語言去幫助形成,用恰當?shù)谋扔鳎殉橄蟮母拍钚蜗蠡唧w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

四、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概念,僅依靠積累一些感性認識,有時是不夠的,教師應在感知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舍去非本質因素,把握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在認識上產(chǎn)生質的飛躍。調(diào)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具體方法很多,一般要求是:在分析感性材料時,提出相關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將感知到的現(xiàn)象與物質的組成,結構,運動和變化等聯(lián)系起來,并透過現(xiàn)象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如物質分類的教學:氧化物與化合物區(qū)分,宏觀上從組成元素種類去闡述,并寫出相關的化學式讓學生進行辨析。如講酸,堿,鹽的定義時,應引導學生從物質運動,變化,性質上去分析本質屬性,去理解其概念的定義。

五、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化學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學生的能力結構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應注意結合概念教學的特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四個方面的能力:(1)從概念的直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2)從感知直觀材料到形成抽象概念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從掌握概念的關鍵,理順概念間相互聯(lián)系的分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4)從概念的鞏固,深化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六、注意概念的鞏固,深化和發(fā)展。

任何概念初步確立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反復運用,除課堂復習外,要要求學生完成適量的與化學概念有關的練習,才有利益鞏固所學概念。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入手及時予以糾正。隨著科學不斷發(fā)展和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同一概念本身也在發(fā)展深化。在教學時,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觀點分析概念,同時又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跨越學生的接受能力過早地深化概念的內(nèi)涵或引出發(fā)展后概念。教師必須熟悉有關概念的整個中學化學知識體系中的編排情況。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結合解決認識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矛盾。逐步拓寬或深化概念的內(nèi)涵。

總之,在進行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以及相關特征,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講清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同時,也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