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創造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04:35:00
導語:課堂創造教育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面對充滿挑戰、富于競爭的未來社會,只有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能獲得機遇與發展,成為社會的高級人才,因此創造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下面談談筆者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創造性素質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于創造
寬松和諧的教學情景,會起到內化和催化劑的作用,它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并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萌發嘗試、創造、發現的念頭。
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和藹親切的語言可以消除學生害怕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教師耐心地傾聽學生發表不同看法,并及時地進行鼓勵和幫助,可以讓學生心情舒暢、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中。
二、靈活教學,培養創造思維品質
1、利用直覺思維,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從直覺思維開始,而實驗是引導學生進行直覺思維的最好方法。實驗是指演示實驗和學生探索性實驗。如改進和增設一些實驗設計題,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實驗,要求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論證,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這樣學生在獲得正確答案的情況下,又會增加探索的興趣。
2、利用發散思維,培養創造的靈活性。一般認為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中心,是衡量學生創造力的標志之一,它是創造思維過程的主要思維方式。如學習元素化合物時,教會學生從通性到特性,由性質到用途、存在、制法來加深對性質的認識,通過一題多解或將同一題設計成填空、選擇、改錯等題給學生練習,培養其發散思維。
三、指導學生,培養創造思維習慣
1、理解記憶,奠定創造思維基礎。記憶是創造的基礎和前提,有良好的記憶效果,才能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理解記憶的培養。從科學性和實踐性方面看,理解記憶是一種優化的記憶方法,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理解記憶的培養。
2、改進學法,形成創造思維習慣。從學生開始學習化學時,就要指導他們根據
化學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改進學習方法,著眼點放在使學生能創造性進行學習上。還可通過各種具體物質歸納出各類物質的性質,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的學習方法,要鼓勵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創新。
四、增強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造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體現在認識活動的主動參與上.而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四給”上:給時間、給機會、給材料、給方法,為學生建構一個認識活動的良好“環境”。
讓學生評改部分作業。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從不同角度去審視、修改同齡人的作業,從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也可以從中學習同齡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讓學生登臺講課。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總結與收集解題方法和解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每學完一單元,可安排一節習題課,讓學生登臺給大家展示收集到的信息。另外對于課本中較簡單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講。
讓學生編擬化學考試題。教師教給學生編擬化學考試題的方法,并在學完一章或一單元后,讓學生編擬出考查這部分內容的化學試題,然后把全體學生的試題作為試題庫,選出一份較好的試題對學生進行檢測。這樣可使學生有興趣地進行復習、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出題,可以逐步知道什么是課程中主要的、關鍵的東西,找到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學會如何去學習。另外,學生通過自己命題,提出一些新問題、新看法、新解答,使他們的創造性得到發揮。
開放實驗室,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創新實驗。有計劃地布置一些綜合性強的實驗題目,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操作,實驗成功了要總結經驗,實驗失敗了要總結教訓。同時要結合實驗結果撰寫出相應的化學小論文。在充分利用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習慣。
總之,要讓學生成為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成為跨世紀的人才,必須讓創造教育盡快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與憲政主義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論文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