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工程教育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4:33:00
導語:基礎工程教育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于1985年啟動的一項面向21世紀、致力于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它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當年恰逢哈雷慧星臨近地球,改革計劃又是為了使美國當今的兒童——下世紀的主人,能適應2061年慧星再次臨近地球的那個時期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所以取名為“2061計劃”(Project2061)。
一、“2061計劃”的指導思想
“2061計劃”認為,美國青少年的科技知識非常薄弱,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搞一次科技掃盲;在科學、數學和技術教育上制定一個示范性、指導性的基本標準,編寫新的教學大綱,希望全國的中小學、幼兒園據此來普及科技教育,從而使下幾代人具備科學技術的基礎素質。
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加學校的教學內容,中小學的教學重點應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學基礎知識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二、“2061計劃”的實施步驟
第一步,1985~1989年,美國促進科學協會在首都華盛頓建立了領導實施“2061計劃”的總部,并動員了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戰后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汲取美國8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成果,于1989年推出了階段性成果《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的報告。該報告明確指出,我們的下一代必將面臨巨大的變;科學、數學和技術位居變革的核心,它們導致變革,塑造變革,并且對變革做出反應,它們對今日的兒童適應明日的世界十分重要。該報告提出了未來兒童和青少年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掌握的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的框架,包括主要學科的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學科間的有機聯系,以及掌握這些內容、概念和聯系的基本態度、方法和手段。
第二步,1989~1993年,“2061計劃”總部在舊金山、圣地亞哥、費城、圣·安東尼奧、麥迪遜郊區麥克伐蘭、阿瑟農村等六個有不同代表性的地區建立了分部,根據第一步提出的理論和指導思想,研究實施所需要的條件、手段及戰略,并設計不同模式的課程。同時,散發第一步的研究報告,展開廣泛討論,制定相應的教育改革和革新工程。1993年問世的《普及科學的階段指標》報告,標志著“2061計劃”第二階段圓滿結束。該報告闡述了數學、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科學的性質、特點,確定了不同年級學生應達到的知識水平及發展程度。
第三步,1993年以后,在完成前兩階段任務的基礎上,“2061計劃”擬用10年或更長
的時間,在一些州和學區進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教育改革實驗。目前的實驗以“2061
計劃”的6個分部為骨干向四周輻射。一般每個分部新建或接管5至6所實驗學校,依據《普
及科學的階段指標》制定實驗學校的科學教育大綱,組織編寫相應教材,進行教師培訓,開
展大學、中學、科學家、企業家甚至包括家長和社區之間的多向交流,開展國際教育合作。
1996年,“2061計劃”設計了進一步的改革藍圖,編制豐富多彩的參考材料,并使之變
成電子信息,廣為傳播;制定關于課程改革和工程推行情況的評價標準;促使各級教育的一
體化,特別提倡大學要繼續支持基礎教育;加強教師培訓和對科技教育的科學研究工作;籌
集和落實改革所需資金。
三、“2061計劃”的特色
1.綜合性。“2061計劃”實施的對象是綜合的,它力圖在實驗區內,面向從幼兒園到高
中各個階段的所有學生和學科,進行科技普及;實施的范疇是綜合的,它在制定新教學大綱
的同時,配套改革教材內容、教學技術、考試方式和學校的組織機構;參與者也是綜合的,
要使這些改革措施彼此兼容,就得顧及家長、政策制定者、教師等各個方面的因素。
2.長效性。“2061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安排后付諸實施的,它的效果要通過幾
十年而不是幾年來檢驗。
3.基礎性。“2061計劃”強調基礎學科,主張在中小學開設數學、科學、技術方面的核
心課程;同時,各學科內部以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為主。
4.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驗學校中,學校注意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思
考問題而不是告訴其現成答案。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發展思維和想像能力并解
決實際問題。
5.發揮教師主導作用。“2061計劃”非常注重發揮教師在課程設計和實際教學中的主導
作用,認為只有教師才能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實際直接傳授知識、啟迪智慧,也只有教師才能
根據改革的精神和課堂教學經驗創造性地更新課程、改善教學。
6.協作性。“2061計劃”認為,沒有一個團體或部門是唯一具有智慧和權威的機構,改
革離不開合作與交流。中小學教師、行政官員、社區領導者、大學教授和政策制定者應取長
補短,共同參與教改。
四、從“2061計劃”看美國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趨勢
1.謀求課程結構的合理性。力求處理好核心課程和一般課程的關系,以核心課程為主;
處理好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關系,改變過去忽視知識傳授、片面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
做法,增加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傳授時間。在加大科技知識教學力度的同時,重視文化、歷
史、地理等社科知識的傳授。為此,近年來,“2061計劃”提倡使用“大科學”的概念。
2.繼續保持課程的彈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發展特長,允許提前升級、捷足先登。
選修課比例較大,特別在高中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注重因
材施教,重視拔尖人才的培養。
3.教學安排開放化。教學人員有本校教師,也常請教授、專家、科學家等來校講課。教
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有時也走出校園,到政府機構、企業、大學或田間,接觸社會和自然。
近幾年,美國中小學普遍加強了外語教學,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加大國際知識傳授的力度。
4.教學手段日益現代化。美國中小學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已非常普遍,例如計
算機、多媒體在圖書館及課堂內外的教學中廣為使用,計算機網上教學和遠程教學的潛力也
將進一步開發。
- 上一篇:小學歷史愛國主義教育論文
- 下一篇:化學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