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09:18:00

導語:化學創新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摘要:創新教育是時代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以及教師自身觀念和行為的創新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于教師的啟發、誘導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核心。科技發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趨勢。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以及教師教學手段的更新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1、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

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也就是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在這個環境里,不是單向交流,而是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這樣就有利于消除上課過于拘謹的場面,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在這個氛圍里,學生才會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苛求解決問題,創新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要使優生發揮特長優勢,使后進生不因為有錯誤觀點而受到熱潮冷諷,要消除后進生對學習的“恐懼”,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初中化學中把驗證性學生實驗改為探究性學生實驗后,自然地創設了師生平等交流,探究問題的創新學習氛圍,這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發揮。

2、激發學生的好奇觀念

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愛因斯坦說過,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往往是創造性思維迸發的時候。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個別人對事物或某種現象產生了好奇感、驚奇感,從而導致了重大的發明創造。瓦特對蒸汽沖動壺好奇發明了蒸汽機,巴甫洛夫對司空見慣的狗流唾液的現象感到好奇,通過探索,終于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心理學。如果沒有這種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動,創造性思維也無從產生。

例如,學習"鹽類水解"時,首先提出酸溶液pH<7,堿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許學生馬上會回答,但通過實驗后,學生感到很詫異,為什么結論與自己不一樣,為什么這些鹽溶液會呈不同的酸堿性?于是促進了學生積極思維,探索新知。

3、設計巧妙的問題情境

設疑是探索科學原理的向導,是催生學生積極思維的源泉。科學研究、探索活動需要質疑。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高質量的質疑藝術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層次,其次是疑問的隱蔽性和梯度。不能與結論太直接,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在解疑時有一定的切入點,順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地解決疑問。

例如,在初中化學中有這樣一種計算題:1000噸含Fe2O370%的赤鐵礦石中含鐵多少噸?這類題對初三剛學化學計算的同學來說,確實難了一些,但如果我們把它拆成這樣二個題目:1000噸含Fe2O370%的赤鐵礦石中含Fe2O3多少噸?和這些Fe2O3中含Fe多少噸?這對于學生來說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二、誘發動機,培養創新精神。

1、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打開創新之門

觀察是創新的入門階段。要創新就是要有新發現,觀察是發現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要創新就要給學生造就一雙“慧眼”,學會觀察,掌握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培養觀察能力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品行,端正觀察態度。無論觀察什么都要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粗枝大葉不行,粗枝大葉往往會喪失新發現的良機。

第二,在教學中應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掌握觀察程序,全面系統且有主次地觀察,提高觀察效率。

第三,注重課堂實驗的觀察。初中化學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較多,讓學生注重課堂實驗的觀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四,開闊視野,擴大觀察范圍。僅觀察課堂實驗是很不夠的,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工農業生產中、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2、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是創新之本

實驗是創新之本。化學家的發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實驗室,實驗是驗證、探索、發現新東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平時觀察到的新東西,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平時發現的奇異化學現象,要研討要探索,就要動手做實驗。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必須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驗能力。

在初中階段,首先要注重驗證性實驗。初中化學教材中大多是驗證性實驗,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實驗,借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實驗不多,在教學中也可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索性實驗。做探索性實驗的關鍵問題是實驗設計。在教學中要加強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對于難度大、探索性較強的實驗,教師可進行必要的指導或與學生共同設計。對于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舉措,應認真審查,只要沒有意外情況(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試驗,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如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產生氧氣的“探究性”設計教材所設計的實驗方法,不能檢出氧氣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加熱溫度不夠高時,反應速度不快;加熱溫度高時,水的蒸汽壓又過大;兩種情況均導致試管內氧氣濃度過低且氧氣又會隨著水蒸汽不斷逸散到試管外,使試管內蓄積的氧氣不足以引燃帶火星的木條,反會使火星熄滅。經教師引導,全班同學分析原因,討論對策,用加裝導氣管的單孔塞塞住試管口,改用排水法,小試管收集氣體檢驗,獲得成功。通過學生自己動腦設計、自己動手操作、自己分析總結,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創新精神。

3、重思維能力培養,突出創新之核心

首先,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愛好、興趣、特殊才能和特長。

第二、課堂教學要精講精練,多采用討論形式的學習方法,選題可多選一些綜合性的習題、一題多解的習題,引導學生多方位探求解題方法,開拓學生創造性思路,誘發求異創新。如有兩瓶無色液體,其中一瓶是蒸餾水,另一瓶是濃食鹽水,區別它們的方法很多,請簡要寫出盡可能多的你認為可行的方法(至少寫三種)

第三、考試時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內容有,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新穎性、創見性、深刻性、分析和綜合能力、鑒別及評價判斷能力等。

三、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在一切的創造發明活動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基礎,而創新能力是核心。廣博的科學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創新的實踐能力等形成創新能力。創新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實現的創新能力。

1、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識讓學生聯想。如講到NH3、CH4實驗室制法時,根據所用藥品及反應條件讓學生思考選擇用以前學過的哪一套實驗裝置。二是鼓勵學生猜想、幻想、異想天開。如講到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假設N2不存在N≡N,N2變得活潑,世界將會變成怎樣?對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勵。

2、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課外實驗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增加知識,擴大視野,開發智力,豐富課外生活,激發學生研討化學問題的濃厚興趣。可用如下形式進行課外化學實驗活動:一是組織實驗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愿組織起來,研究實驗教學中的問題,撰寫小論文,編輯實驗資料等。二是開展化學游戲,寓實驗于娛樂之中。應定期舉辦化學晚會,開展化學游戲活動,通過科學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娛樂性的完美統一來適合初三學生的特點,以提高實驗技巧,培養創新精神。

3、還學生創新的空間

傳統的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想,統一的學習方法抹殺了學生的思維個性。標準答案不允許學生嘗試錯誤。還在唯書是上的教學氛圍下剝奪學生許多質疑探究的機會。今天,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的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創新。

四、應用媒體,激發創新潛能。

化學是一門宏觀現象后面蘊藏著微觀奧秘的自然科學。宏觀現象是它的特點,微觀抽象性是它的難點。基于此,傳統的課堂講解法在新一輪課改中的弊端日益凸顯,化學課程改革倡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而多媒體技術能變微觀為宏觀、化靜態為動態、易抽象為形象,因此,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比如,化學變化中的分子和原子,這部分內容抽象,初中學生空間想象力不夠,因此,我們在做完電解水的實驗后,利用Flash軟件,模擬了一段水分子分解,氫、氧原子重新組合,最終生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動畫,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好地幫助其掌握了分子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根本區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則能使學生一目了然。

當然,化學課程中,有些內容是學生能夠看懂,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因此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不需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否則無異于“殺雞用牛刀”。

教師應開發適合自己的教學課件。切不可不分青紅皂白實行“拿來主義”,將別人或從網上Down的課件東拼西湊,生搬硬套,這樣只能是根據課件選擇教法,而不是課件為教學服務,結果是本末倒置,影響教學效果。

在化學課程改革中,應重視利用和發揮傳統教學媒體的作用。比如化學掛圖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實物模型有逼真的立體感;投影膠片有簡便靈活的特點等,在課堂上將這些媒體巧妙運用,起到的效果可彌補多媒體親和力不足的缺點。如果拋開傳統教學媒體去片面追求多媒體的感官剌激,勢必造成教學失敗。如我們在采用CAI系統教學中,從上課到下課,學生全部是觀看大屏幕完成,不僅引起興奮的手段單一,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也是單一的。因此只有將多種媒體配合協調,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總之,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要學生創新,向學生講素質教育,全面發展,首先教師有責任對自身觀念和行為進行創新,才可以適應教學上的創新。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發展能受益終身。同時讓教師的勞動閃現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努力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