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創新能力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10:52:00

導語:化學創新能力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創新能力教學管理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程,就是要使學生發展成為主體性、獨立性、能動性、超越性的個體。在今天的基礎教育中,我們必須實施創新教學,發展學生的創新潛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疑。”質疑往往比解疑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或許是一個科學上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及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質疑首先應創設問題情境。設法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形成“起疑--質疑--解疑--創新”鏈,引起學生思維的不斷分化,讓他們一次次地豐富、調整或沖破原有的模式,從而培養學生不盲從、不唯書、敢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次,質疑應具有啟發性。教師在備課時針對學生的認識能力將問題提前設置好,課堂上適時提問,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途徑思維,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逐步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此外,質疑還應充分考慮學情。在設置質疑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問題有無思考價值,有無梯度。問題不宜過于簡單零碎,切記反復問“是不是”、“懂不懂”,當然,也不宜過于艱深,讓學生無從思考。在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和“導演”,決不可越俎代皰。

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化學實驗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活動的重要手段。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有助于促進其創造性思維外化、物化,并使思維結果更具有實際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條件,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去嘗試、探索、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深層次參與中,通過自主的“做”與“悟”,在做中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如果教師能經常組織學生進行隨堂分組實驗,這樣可以使某些實驗細微的現象清晰度達到最大程度,有利于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隨堂分組實驗一般選擇操作簡單、易于成功、安全無污染、現象細微的實驗,經過改動、組合,周密設計而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化學教學中,要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不應僅僅滿足于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還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設計實驗,使學生處于觀察--興趣--疑問--思維的積極狀態中,盡情體驗作為學習主體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從而使學生自行獲取和運用知識,享受創造成功的快樂。同時,通過設計實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如在學習物質導電性時,可向學生提供以下藥品和儀器:固體、固體、固體、蔗糖固體、蒸餾水、溶液、溶液、,燒杯、導線若干,石墨電極,學生電源,同時要求學生解決以下問題:哪些物質能導電?哪些物質不能導電?然后討論實驗結果,最后師生共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

三、民主和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理想氛圍

創設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感情融洽可促使學生跳出思維定勢,敢說敢想敢問。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有一定模糊度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尋根刨底,各抒己見,營造一個民主、合作、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展合作學習,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間多向交流,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師生間彼此尊重,互相促進,教學相長,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有關研究發現,營造民主學習的氛圍,首先要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障礙,變注入為導入,變講堂為學堂,放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加強點撥,積極開發,激活民主平等的教學關系,使學生自學不自學地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師生間發展成為合作教學關系,共同營造出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出隨之增強。魏書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絕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這是他長期以來形成的民主習慣,也是他在教育教學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師生都處于活動主體地位,其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學習主人,教學的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如在學習了濃硫酸的性質以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瓶硫酸,不知是濃還是稀,如何將它鑒定出來?”這時,學生通過思維就會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以下幾個方案:1、分別將少量液體溶于水,觀察是否放熱,特別燙的是濃硫酸;2、取等質量的兩溶液于敞口容器中,置放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的是濃硫酸;3、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液體在紙上寫字,紙發生炭化的是濃硫酸;4、測定密度,密度大的是濃硫酸;5、取少量兩種液體,分別加入膽礬晶體,藍色變白色的是濃硫酸。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思維,將答案的唯一性變為多樣性,學生在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理解、認識、探索和創造,在學習中學會學習,而所有這些依賴于有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的教學環境。

四、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創造力的開發是一個是積月累的過程,教師應采用多樣活潑的方式,借助多種媒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制作一些形象的多媒休課件,把靜態圖示轉為動態圖示,把微觀問題客觀化,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增強學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使教與學變得易于開展。如講初中化學原子這一節,重點、難點是讓學生建立起“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少粒子”這一思想。這些內容很抽象,描述也很困難,學生理解起來感到吃力。可通過多媒休技術,運用三維動畫,生動形象地模擬演示受熱分解成更小的氧粒子和汞粒子(用不同顏色的小球表示),這些粒子進行重新組合,每2個氧粒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許多個汞粒子聚積成金屬汞,使學生看到放大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原子組合的過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強化了直觀效果,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師的這種創造性設計無疑可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從而自覺地將學習知識與創新思維相結合。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方便操作,而在于提高學生思維質量,幫助學生去想象,去思考,使任何一個結論的得出都有助于學生豐富自身的積累,有助于創造能力的提高。

學高為師,藝高膽大,開展創新教育,要求高,難度大,要求教師思維活躍,觀念新鮮,才藝多樣,隨機應變。只有教師本身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才能極大地鼓學生的創新熱情,教師才能從自己的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把創新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和創新思維相結合,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